第150章 搓一根华夏的脊梁(1 / 2)

李建国。

一个名字普通到掉进人堆里就找不到的电缆厂老工人。

在这一天成了补天计划里最神秘的变量。

他得到了一间独立车间,戒备森严。

还得到一个由孙连成院士挂帅,奢侈到没边儿的后勤团队。

但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让所有专家眼角狂跳。

一台油漆斑驳的c620老车床。

一套磨出包浆的老锉刀。

外加一台显微镜。

“李师傅,您……您就要这些?”

负责后勤的年轻工程师,看着这堆比他爷爷年纪还大的老古董,舌头打了结。

“够了。”

李建国吐出两个字,惜字如金。

说完,他关上车间大门。

一关就是半个月。

这半个月里,车间里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

人们只知道,那台老车床的嘶鸣几乎二十四小时没有停过。

那种尖锐的金属摩擦声,日夜不息,刮着每个人的耳膜。

偶尔有人从门缝里窥探。

只能看到一个佝偻的背影趴在车床前。

一下就是十几个钟头。

他身边废弃的金属零件越堆越高。

专家们私下里的嘀咕声就没停过。

“这老头到底在搞什么鬼?”

“我看是压力太大,人有点不正常了。”

“手工打磨微米级精度的模具?牛顿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马振邦顶着山一样的压力。

嘴里的烟一根接一根从未断过。

好几次他都想一脚踹开那扇门冲进去。

最后全都忍住了。

他选择相信。

相信那个老人眼里那股不服输的倔劲。

半个月后的清晨。

车间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李建国拖着身体走出来。

他整个人像是小了一圈,眼窝深陷。

只有那双眼睛亮得吓人。

他手里捧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的东西。

径直走到马振邦和孙连成面前。

红布之下。

是一套由十几个零件组成的挤压模具。

它通体漆黑,却又闪烁着内敛的光。

光线滑过它的表面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瑕疵。

每一个卡槽,每一个孔洞,都光滑得能倒映出人影。

孙连成几乎是抢过去的。

他哆嗦着手,把模具送上高倍电子显微镜的镜台。

当他把眼睛凑到目镜前的瞬间。

屏幕上是严丝合缝、误差为零的接合面。

那完美的线条,冰冷,精准,带着一种碾压一切的暴力美学。

这位见惯了德国顶级设备的老院士身子猛地一僵。

整个人从目迎前弹开,手肘撞在镜身上,发出一声闷响。

“天……”

他喉咙里挤出一个干涩的单音,嘴巴张着,却发不出后续的声音。

他无法理解。

他无法相信。

“这……真的是……用手磨出来的?”

这句呢喃带着无尽的颤栗。

这种精度已经不是超越德国机床的问题了。

这是在挑战神明的领域!

李建国没有解释。

他只是用嘶哑的嗓子说道:

“马总工,孙院士……模具,好了。”

“可以……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