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的方向(2 / 2)

路边摊的老板端来一盘炒田螺,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鼻。老周给老陈夹了几个:“尝尝,老板的手艺还是这么好。老陈,我不是说你不该赚钱,是你得明白,钱和家,得平衡。你忽略了秀琴的委屈,她才会被别人的一点好打动——不是她错了,是咱们做男人的,没尽到该尽的责任。”

“我知道,”老陈的声音有点发颤,“那天她哭着说,她只是太孤独了,妈住院没人帮,加班晚了没人送,家长会没人陪……我听着心里像刀割一样,我觉得对不起她,对不起萌萌。”

“别光觉得对不起,”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很实在,“咱们跑货车的,都不容易,可家里的人,更不容易。你现在知道错了,就改,还不晚。秀琴是个好女人,她没跟你闹离婚,还想跟你好好过,这就是给你机会。”

他拿起酒瓶,跟老陈碰了一下:“以后少跑长线,多回家。跟秀琴好好聊聊,别光自己琢磨,把心里的话都说开了。夫妻之间,最怕的不是有矛盾,是有话不说,把委屈憋在心里,慢慢就生分了。”

老陈喝了口酒,这次觉得酒不那么苦了,反而有点暖,从喉咙一直暖到心里。他看着老周,突然觉得心里亮堂了——老周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不足,也照出了回家的路。他以前总怕跟秀琴“争”,怕吵起来伤了感情,可现在才明白,真正的“不争”,不是回避,是坦诚,是愿意低头认错,愿意一起修补裂痕。

两人又聊了会儿,聊起以前跑货的趣事,聊起车队里的新鲜事,气氛慢慢轻松起来。老周说起有次跑货遇到大雨,老陈帮他换轮胎,淋得像落汤鸡;老陈想起有次自己的货车坏在高速上,是老周连夜赶过来帮忙,两人在服务区啃了半宿的馒头。

“那时候咱们俩,就想着多跑两趟货,早点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老周笑着说,“现在才知道,好日子不是钱堆出来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才叫好日子。”

快九点的时候,两人才散。老周把老陈送到小区门口,又叮嘱了一句:“跟秀琴好好说,别着急,慢慢来。家里的事,跟跑货车一样,得稳,不能急。”

老陈点点头,看着老周的车走远,才转身往小区里走。巷子里的路灯亮着,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秋风吹在脸上,不冷了,反而带着点清爽的凉意。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苹果,是老周给萌萌带的,还带着点温度——像这份兄弟情,像老周说的话,都暖着他的心。

回到家时,客厅的灯还亮着,萌萌已经睡着了,小脑袋靠在沙发上,手里还攥着没画完的风筝。秀琴坐在旁边,轻轻给她盖着小毯子,看到老陈回来,赶紧站起来:“回来了?喝多了没?我给你煮了醒酒汤,在厨房温着呢。”

老陈走过去,看着秀琴的眼睛,她的眼里带着点关切,没有躲闪,没有慌乱,只有温柔。他突然觉得,有很多话想跟她说,却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最后只说了一句:“秀琴,谢谢你。”

秀琴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眼角的细纹都柔了:“谢我啥?我去给你盛醒酒汤。”

老陈坐在沙发上,看着萌萌熟睡的脸,小姑娘的嘴角还微微翘着,像是在做什么好梦。他想起老周说的“家是暖炕,得两个人一起烧”,心里突然很踏实——他知道,只要他愿意改,愿意陪在她们身边,这个家,就会一直暖下去。

秀琴端着醒酒汤过来,放在他面前,汤里飘着几颗红枣,甜甜的香味漫开来。老陈拿起碗,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散开,流遍全身。

“秀琴,”老陈放下碗,认真地看着她,“以后我不跑长线了,跟车队说好了,只跑周边的短途,每天都能回家。周末我们带萌萌去放风筝,去开家长会,你要是不想上班,就在家歇着,我来赚钱,咱们一家人,好好过。”

秀琴的眼睛慢慢红了,她点了点头,没说话,只是伸手,轻轻握住了老陈的手。他的手很粗糙,带着常年握方向盘的茧,可她握得很紧,像是要把彼此的手,永远攥在一起。

客厅里很静,只有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暖黄色的灯光照在他们身上,照在萌萌熟睡的脸上,照在桌上没画完的风筝上——一切都那么平和,那么温暖,像这个秋天里,最美好的风景。

老陈握着秀琴的手,心里默默念着:以后,他再也不会让这个家,冷下来了。因为他终于明白,家不是靠钱守护的,是靠陪伴,靠理解,靠两个人一起,把日子过成暖烘烘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