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晚上,林微和孟佳坐在院子里喝酒。月光洒在海面上,泛着银色的光。“佳佳,你说我是不是太傻了?”林微晃着手里的酒杯,声音带着点醉意,“我以为主动一点就能抓住幸福,结果却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
孟佳喝了一口酒,看着她,语气认真:“微微,你不是傻,你是太真诚了。你对感情的认真,从来都不是缺点。只是这次,你遇到的人,还没准备好接住你的真诚。”她顿了顿,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学时你跟我说的话吗?你说你想找一个能和你一起看夕阳、一起吃早餐的人,不是因为‘应该’,而是因为‘愿意’。你从来都不是‘挑’,是怕委屈了自己心里的那份期待。”
林微愣住了,那些大学时的话,她自己都快忘了,没想到孟佳还记得。她看着孟佳,忽然笑了,眼泪却跟着掉了下来:“是啊,我怎么忘了呢?我只是想等一个愿意和我慢慢来的人,怎么就因为一次失败,就怀疑自己了呢?”
那天晚上,林微睡得很沉。第二天早上醒来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脸上,暖洋洋的。她推开窗,看着远处的大海,心里忽然豁然开朗——那段和陈默的插曲,不是“大龄”的错,不是“主动”的错,而是她一时偏离了“守正”的初心,忘了感情里最该坚守的,是自己的感受。
她给孟佳留了一张纸条,说自己要回北京了。孟佳看到纸条时,她已经坐在了返程的高铁上。高铁开动时,她给母亲发了一条微信:“妈,我明天回家,想吃你做的糖醋排骨。”
回到北京的那天,天气很好。林微走出高铁站,看着熟悉的街道,心里没有了之前的沉重,反而多了一份轻松。她去公司销假,路过陈默的工位时,他正好不在,桌上放着一盆新的薄荷,和她之前给他买的那盆很像。她没有停留,径直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接下来的日子,林微重新投入了工作。她把之前没完成的策划案重新梳理了一遍,加了很多新的想法,在项目评审会上,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她还报了一直想学的油画课,每周六下午去画室画画,第一次拿起画笔时,她有些生疏,可当颜料在画布上慢慢铺展开,形成一片温暖的黄色时,她忽然觉得,心里的空缺,正在被这些色彩一点点填满。
有一次,林微在画室画画时,遇到了一个老奶奶。老奶奶坐在她旁边,画的是一片向日葵。“姑娘,你画的这朵向日葵,颜色真亮。”老奶奶笑着说,“向日葵好啊,永远朝着太阳,不管遇到什么风雨,都能站起来。”
林微看着老奶奶的画,又看了看自己的画,忽然笑了:“奶奶,您说得对,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
那天晚上,林微回到家,母亲做了她爱吃的糖醋排骨。饭桌上,赵秀兰看着女儿明亮的眼睛,笑着说:“你这趟去青岛没白去,回来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嗯。”林微夹了一块排骨,放在嘴里,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是家的味道,“妈,我想通了,感情的事,急不来。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工作顺心,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一个人,也很开心。”
赵秀兰点了点头,给她夹了一块青菜:“你能这么想,妈就放心了。慢慢来,妈相信,属于你的那个人,总会出现的。”
林微看着母亲的笑容,心里暖暖的。她不再害怕“大龄”的标签,不再焦虑别人的眼光,而是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像向日葵那样,朝着阳光,慢慢生长,静静等待。
晚上,林微坐在书桌前,打开油画本,画了一朵向日葵。明黄色的花瓣,绿色的花茎,中间的花盘里,洒着一点点金色的阳光。她在画的旁边,写下一行字:“转身不是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在画纸上,像一场无声的祝福。林微看着这朵向日葵,嘴角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笑容。她知道,属于她的“风”,或许还没吹来,但她已经准备好了——以最好的姿态,等待那场不期而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