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组织的杀手!(1 / 2)

秘书监,崇文阁二楼。

曾夫子独自站在阁楼窗前,手中握着一卷未批注完的奏折。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她脸上,映出岁月的痕迹。

她缓缓抬头,望着远处宫墙,仿佛看见那个总是一身青衫、眼神清亮的年轻皇子,曾在这里与她讨论典籍、校对文书、彻夜长谈。

“他要回来了……”她低声呢喃,指尖轻轻抚过书案上那方五皇子用过的端砚。那是他临行前留下的,说“等我回来,再与夫子共读《春秋》”。

她记得他总爱在雨天来阁楼,说雨声最宜读书;记得他第一次独立撰写的策论被她批了“格局开阔,然少些沉稳”,他却不恼,反而笑着问:“那夫子觉得,我何时才能像你那样?”她当时只说:“等你学会静下心来。”

如今,他要回来了,带着东胡的风沙与外交的历练,不知道现在的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是饱经风霜还是一如少年?

曾夫子缓缓坐下,眼眶微湿。她环视这间熟悉的阁楼——书架、案几、茶具、那把空着的座榻……一切如旧,却又仿佛早已不同。她轻轻合上手中的卷册,窗外,风起,书页轻翻,仿佛在回应她的思念。

春意正浓,万物复苏。夏芷澜率领的东胡使团从燕城出发,一路南下,行了十余日,沿途山川如画,草木抽芽,溪水潺潺,鸟鸣婉转。春风拂面,柳绿桃红,仿佛天地都在为这场归途庆贺。使团众人皆心情舒畅,以为这将是一段轻松愉悦的旅程。

夏芷澜骑在马上,望着眼前如诗如画的春景,心中感慨万千。她终于明白古人为何喜爱在美景之前吟诵诗篇了——身在其中,果然也促使自己诗兴大发,于是她便“借用”后代诗人的佳作,一路吟咏,留下了不少“名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夏芷澜立于河滨,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轻声吟诵。随行的使臣们纷纷记录,惊叹道:“殿下文采斐然,此诗必传千古!”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行至山谷,她望着云雾缭绕的群峰,又即兴赋诗。扎娜公主骑马跟在他身边,拍手笑道:“五殿下,你这一路写下来,怕是要出一本《归乡诗集》了!”

包梦璃坐在马车里,挺着六七个月的肚子,听着外头的吟诗声,也忍不住笑:“殿下诗才旷绝,这些长日恐怕出两本都绰绰有余啊!”

龙展鹏策马护在车旁,沉声道:“殿下的诗既有良辰美景,也有感叹怀思,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啊。”

使团一路畅通无阻,行至三门峡黄河渡口时,已近黄昏。夕阳将黄河染成金色,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如刀削斧劈,气势磅礴。夏芷澜站在渡口,望着奔腾的河水,心中却忽然升起一股莫名的寒意。

“不对劲。”她低声自语,眉头紧锁。

龙展鹏立刻策马上前:“殿下,怎么了?”

“你有没有感觉……两侧的山里,有杀气?”夏芷澜目光如炬,扫视着两岸密林,“太安静了。鸟不飞,风不动,连虫鸣都少了。”

龙展鹏神色一凛,多年军旅生涯让他对危险极为敏感。他迅速下令:“全体戒备!把家伙什拿在手上,侍卫们上船掩护,所有人保持队形,准备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