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早朝要干正事(2 / 2)

下完朝,夏芷澜马上随曾夫子回到秘书监,曾夫子刚要开口问她参与人才品评的用意,她抢先道:“夫子你先别问,你将近几年的朝廷品定情况跟我说一下。”

于是曾夫子向她详述了大周九品中正制选才的流程经过,重点是萧韩两大世家形成的前因后果,“高宗文皇帝时期为压制武将权力过大,扶持了韩司徒为首的中书省言官集团,后来善亲王——即当今圣上,依靠时任领军将军也就是现在的萧太尉支持,在最后一刻获封太子、继承大统,而后皇上又娶了萧太尉的外甥女,并立为皇后,萧太尉一支从此崛起,朝堂上形成了萧韩两大势力。皇上御极二十多年来,两大世家早已门生遍野根深蒂固,每年的人才选拔名额基本上都是这两家瓜分——殿下此次下州郡,估计就能体验到了。”

夏芷澜恍然大悟,现在理解皇上为什么要对桓问搞特殊了。“殿下打算去哪座州郡?”曾夫子转而问道。

“司州洛阳。”

“洛阳距西京五百余里,坐马车需七八日,殿下可赶得及?”

“所以我明天一早就走。”

“洛阳太守文鸣仁是萧家门徒,殿下对其可知一二?”

“不是很了解,上次听山南王说过,此人颇有能力,近几年人才选拔进京者有三分之一出自洛阳,所以想去看看。”

“吏部保有各州郡的计簿,记录了州郡行政长官每年度的工作结果,殿下如要全面了解,可去吏部借阅一下。”

“如此甚好!”夏芷澜笑道:“夫子可还有嘱托?”

曾夫子执笔的手顿了顿,青玉镇纸压住泛黄的州郡名册:“殿下可知,为何中正官要设州郡两级?她指尖划过地图上交错的河道——地方乡绅的田庄连着官道,寒门子弟的祖坟挨着衙门,这选才册上的名字,哪个不是浸在人情汤锅里煮过三遍的?”

夏芷澜剑眉微蹙,曾夫子蘸了朱砂在“陈留吴氏”旁画个圈:“去年兖州有一出闹剧,说吴家支脉有个后生,中正评语写得天上有地下无。结果你猜怎么着?”笔锋突然戳在“德行”二字上,“这后生为抢学堂名额,把同窗推下冰窟窿,倒是他大伯连夜给中正官送了十车炭。”

夏芷澜听完也摇首一笑。“殿下此去定会遇见捧着祖传玉璧诉苦的、跪在驿馆外喊冤的、甚至有把族谱塞进您行囊的。”曾夫子转身直视皇子眼睛,嘱道:“但请切记,越香的花越要扒开根看,那些当面把您夸成周公再世的,转脸就能把您的话剪成刀子捅人。”

“嗯呢,夫子的嘱托,我必会牢记于心。”

“其他倒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殿下欲去洛阳,厘清人才品定和世家间千丝万缕之关系,从中找出瓦解世家门阀的突破口,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曾夫子郑重说道:“殿下有任何需要,可随时告知于我。”

“多谢夫子!”夏芷澜道:“等我洛阳回来,再有要事拜托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