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太子府内出奇的寂静。书房里太子来回踱着步,显得有些焦虑不安。吏部尚书吴华朔、兵部尚书包魂登、刑部尚书成陆金——三位朝廷大员站在一旁,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舅公怎么还不来?”太子自语道。
“殿下,萧太尉年事已高,路上慢点实属正常”,成陆金安慰道:“我们稍安勿躁,耐心等待便是。”
“是啊,萧大人见完皇后娘娘就会过来了”,吴华朔补充道。
不一会儿,只听外面传来一声通报:“萧大人到!”太子马上赶到门口,叫了一句:“舅公!”搀着他的手臂,将其迎回书房内。
“三位大人都在啊?”萧太尉笑着问道:“有什么急事要劳烦吏部、兵部、刑部三位尚书大人啊?”
“萧大人说笑了……”此时三位朝廷大员像小鸡啄米一样忙给萧太尉鞠躬:”太子殿下和我们正六神无主,确有要事需大人定夺。”
“哦?什么事啊?”萧太尉转而看向太子,见其一脸急切的模样,拍拍他的手背说道:“太子莫急,慢慢说来。”
“舅公,边防将军每四年一次对调是天庆六年皇上亲自定的规矩,既为提高将军们多地域指挥作战能力,也为防止他们拥兵自重形同割据,并州一役后,外部威胁已被消除,皇上也加封桓问为镇北将军,他已成为我朝第一大将军,此时更不应该放其回并州啊,皇上为何还准许他回去呢?而且他也不受兵部和五官中郎将管辖,这不等同于放虎归山吗。”
“殿下,原来你是为此事苦恼啊。”萧太尉捻须道。
“大人,并州乃边防重镇,屯兵接近十万”,包魂登补充道:“桓问受封镇北大将军后,天下兵马四分之一已握于其手,且可不受兵部调遣,隐患极大啊!”
“舅公,你说陛下封我为五官中郎将,可是为什么不让我参与军务决策?”
“太子莫急”,萧太尉笑着问道:“殿下可知皇上最看重什么样的臣子吗?”
“自是忠君爱国,恪守礼法的臣子”,太子答道。
“是的,对于陛下而言,一个优秀的臣子忠诚和能力缺一不可”,萧太尉扫视一下四人,说道:“桓将军并非有勇无谋之虎将,此刻为止大家可有听说过桓将军投营站队吗?同朝为臣,他可是比很多人清醒得多,这一切,皇上眼里都看得真真的。目前边境强敌虽被击退,但边关局势复杂,正需此等猛将镇守,方能保我朝边疆安宁。皇上给到桓将军一年时间,除了是对他信任,也是对他忠诚和能力的进一步试探,此等深意才是皇上的真实目的啊!”
萧太尉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殿下应该知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至于军事决策权,皇上并非不信任你,而是深知治国之道在于平衡。你身为储君,需全面掌握国家大局,若事事亲力亲为,难免顾此失彼。且朝中有诸多势力,军事权柄若轻易交出,恐生变故。皇上这是在为你铺路,让你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朝局中,稳坐钓鱼台,运筹帷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