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国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王振山急促的声音在听筒里显得格外清晰。
“具体位置?影响范围?”林卫国的声音沉稳,听不出丝毫慌乱。
“12号道岔转辙器,控制台显示定位无表示。直接影响三、四道接发车,明天早高峰的K215、K403都在这个时间段。”王振山的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
“我马上到信号楼。”林卫国放下电话,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对还未离开的办公室主任吩咐:“通知值班领导全部到信号楼。另外,让技术科、电务段驻站人员立即到位。”
“是!”
深夜的站场被探照灯照得雪亮,林卫国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站台上回响。
信号楼里已经聚了不少人,王振山正在控制台前与电务人员低声交谈。
“林站长。”众人见他进来,自动让开一条路。
“情况。”林卫国走到控制台前,目光落在闪烁的表示灯上。
电务段驻站工长指着图纸解释:“12号道岔定位无表示,初步判断是转辙机内部接点故障。备用器材已经去取了,但从段里过来至少要四十分钟。”
“四十分钟……”林卫国看了眼墙上的时钟,晚上八点五十分,“明天首班车K215是五点四十进站。王站,调整运行方案需要多久?”
王振山立即回答:“已经让调度室做预案了。如果四十分钟内修不好,需要调整三趟客车到一道和二道,但一道现有停靠的行李车需要先调走。”
“行李车调走需要多少时间?”
“调车机现在在货场作业,过来需要二十分钟,作业十分钟。总共半小时。”
林卫国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我们最多有十分钟的决策时间。现在是八点五十二分,九点前必须决定是等维修,还是启动运行调整方案。”
信号楼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卫国身上。
王振山低声道:“林站长,我建议启动调整方案。电务不能保证四十分钟一定修好,万一耽误了……”
“再等等。”林卫国抬手打断他,转向电务工长,“张工长,你实话实说,故障复旧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工长擦了擦额头的汗:“转辙机接点故障比较麻烦,有时候几分钟就能处理好,有时候要一两个小时。这个……真说不准。”
林卫国盯着控制台看了几秒钟,突然问道:“如果手动转换道岔呢?”
“手动可以,但需要行车调度命令,而且转换时间要三到五分钟,会影响接车效率。”
“效率和安全,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林卫国做出决断,“王站,立即启动运行调整方案,同时做好手动转换准备。通知调度所,我们需要临时限速。”
“明白!”
命令一下,整个车站迅速行动起来。
王振山拿起电话与调度所沟通;运转主任跑向调车场安排行李车转移;客运主任开始调整明天的售票方案。
林卫国站在控制台前,看着表示灯不停闪烁,突然对张工长说:“带我去现场看看。”
“林站长,现场有技术人员在处理,您不必……”
“带路。”林卫国的语气不容拒绝。
十二号道岔旁,两个电务职工正在紧张地检修。手电筒的光束在转辙机上晃动,映出他们专注的脸。
林卫国蹲下身,仔细观察转辙机的结构:“这种型号的转辙机,常见故障点有哪些?”
张工长有些惊讶于站长的专业,连忙解释:“主要是接点接触不良,还有就是动作杆……”
他的话被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打断:“王站呼叫林站长,运行调整方案调度所已经批准,行李车开始调移。”
林卫国按下对讲机:“收到。通知各岗位,严格按照新方案执行。”
这时,一个年轻的电务职工突然喊道:“工长,找到问题了!是动作杆卡滞,不是接点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