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个泛黄的笔记本,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
由牛皮纸牢牢地绑在牛皮纸上,仿佛在守护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这本穿越 80 多年的笔记本,里面居然没有碳化,只是早已泛黄,宛如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印在每一页纸上。
原来,这里是二战时期日本设立的一处秘密军火库,它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巨兽,默默地储存着武器,进行着军事实验,等待着被揭开的那一天。
我们打开了几箱封装完整的箱子,从里面找到了六把二十六年式左轮手枪和六把三八大盖步枪,在铜锈斑斑的子弹盒里也找了几千发子弹。
我毕业于军校,对于如何操作手枪和步枪得心应手。
虽然已五六年没有拿枪了,可是一旦拿刀受伤,往日训练的肌肉记忆就苏醒过来。
我左手如同铁钳一般紧紧握住那把老式左轮手枪,仿佛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拇指微微用力,轻轻按下转轮闩,只听“咔嗒”一声,转轮弹巢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般缓缓弹出。
我右手如同灵动的蝴蝶,轻巧地捏起一颗颗子弹。
这些子弹的黄铜弹壳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颗颗嵌入转轮的巢孔中,每一次嵌入都伴随着清脆利落的金属碰撞声,仿佛是一场美妙的交响乐。
当所有的子弹都被准确地装入巢孔后,我缓缓合上转轮,让它归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转轮与枪身之间机械咬合的紧致感,这种感觉让我对这把左轮手枪的可靠性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我先向后拉动套筒,然后将装满子弹的弹匣插入枪身。
松手的瞬间,套筒如同被释放的弹簧一般迅速复位,子弹也顺势滑入了枪膛,准备随时被击发。
最后,我将枪口对准墙壁,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子弹如同一颗流星般疾驰而出,狠狠地撞击在墙壁上。
很快留下了一个深深的伤洞,仿佛是这面墙壁被我的伤支力量所撕裂。
接着我又试了一把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枪身修长,整体呈冷灰色金属质感,枪机处刻有细密纹路。
枪托由实木打造,表面光滑且有自然纹理,枪身中部凸起的防尘盖刻有“三八式”字样,这也是其俗称的由来。
装弹时,拉开枪机,将5发6.5毫米子弹压入弹仓,再将枪机复位闭锁。
射击时,右手紧握枪把,左手托住枪身,脸颊贴近枪托,透过机械瞄具锁定目标,食指缓缓扣动扳机,随着“砰”的一声,枪身微微后坐,硝烟弥漫。
操作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这把枪机械结构的精密。
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人既感受到战争年代武器的冰冷与威力,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
有了一把三八大盖和左轮手枪,我还不满足,我还在里面找到几颗地雷和几个军用望远镜、几把军刀。
这里确实有几台包裹严实的发电机!
果然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没想到我们先后被巨蜥、无名瓢虫、花豹攻击,反而把我们送到了一处日本的军火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