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那扇犹如庞然大物般的巨大铁门,宛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死死地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借着手表发出的幽幽微光,我们仿若看到了铁门上那如蛛网般密布的锈迹,以及上面雕刻着的犹如神秘符咒般的奇怪符号。
“这扇门后面,说不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沈离歌满脸好奇地喃喃自语道。
我们在铁门附近那如墨般漆黑的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很快秦岚就如同瞎猫碰上死耗子般无意间按到了一个按钮。
伴随着吱呀的一声,这扇铁门犹如一个迟暮的老人,缓缓地打开。
这个地堡竟然如同一座隐藏在那座大湖之下的神秘城堡。
透过湖水折射的如银盘般皎洁的月光,我们依稀能够窥见这座地堡那神秘的庐山真面目。
一股如恶魔般刺鼻的铁锈味和如浓雾般浓重的火药味,如汹涌的波涛般扑面而来,呛得我们如被狂风摧残的树苗般直咳嗽。
走进铁门,眼前的景象,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我们震惊得目瞪口呆。
一个尘封八十多年的巨大空间,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里面如阅兵般整齐地摆放着大量二战时期日本的武器,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
我几乎屏住了呼吸——三百平方米的空间里,深褐色木箱垒成钢铁长城,箱角的樱花纹章虽已褪色,仍清晰可辨。
三八大盖步枪在冷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青蓝的光芒,枪托上的刻痕犹如无数双饱经沧桑的手留下的深深印记。
弹药箱的缝隙中,暗红色的甲虫如幽灵般爬出,掀开箱盖的刹那,黄铜弹壳的碰撞声仿佛一把利剑,刺破了沉睡七十年的寂静。
角落里的手雷引信早已腐朽,斑驳的锈迹下,“九七式”字样若隐若现,仿佛是历史的封印。
那些被岁月侵蚀得如锯齿般的破片,曾经无情地将多少年轻的生命撕裂成碎片。
一排排步枪闪耀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宛如沉睡的钢铁巨兽,一箱箱弹药堆积在角落里,仿佛是等待被唤醒的力量。还有一些锈迹斑斑的手雷,如被遗弃的孩子般散落在地上。
一箱箱的二十六年式左轮手枪,它们是日本陆军采用的第一支现代手枪,1893 年正式诞生,宛如一个融合了众多左轮手枪结构设计的“混血儿”。
它采用 9 毫米口径,发射着 9x22R 手枪弹,这是日军唯一采用此口径的武器,因库存的关系一直服役到 1945 年。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空间的深处,竟然停放着一架破旧的飞机残骸,它宛如一只受伤的飞鸟,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它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斜倚在岩壁凹陷处。
机身上交错的弹孔宛如蜂窝般密布,仿佛在诉说着曾经战火纷飞的岁月。
我们踏着满地剥落的蒙皮碎片,如履薄冰般靠近。
机翼帆布下露出的“太阳旗”标志,正像那被岁月侵蚀的容颜,渐渐剥落。
帆布边缘焦黑卷曲,仿佛还残留着燃烧的余温,如同一曲悲歌,在风中呜咽。
座舱玻璃早已化作齑粉,操纵杆上缠着褪色的布条,那是那位飞行员最后的疯狂。
飞机的机身布满了弹孔和锈迹,宛如一位满身伤痕的战士。
机翼上还依稀能看到日本军队的标志,那是侵略者的烙印,深深地刻在这片土地上。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近飞机,仿佛在靠近一个沉睡的巨兽,仔细观察着这个庞然大物。
在飞机旁边,我们还发现了早期的一些文件和笔记本,它们宛如被时间遗忘的宝藏,静静地躺在那里。
虽然上面的文字大多已经模糊不清,但我们还是能从那斑驳的字迹中辨认出一些信息,仿佛在触摸历史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