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报名者云集,甚至连一直唱反调的赵雷,也抱着膀子,一脸不屑地出现在了课堂上。
“枪械的损耗,不只在战场上,更在平时。”陈牧站在一张摆满了各种废铜烂铁的工作台前,“今天,我教大家怎么用最常见的废料,制作最实用的工具。”
他拿起一截废弃的铜质水管,用钢锯切下一小段,再将回收的钢丝刷剪断,一根根塞进铜管内,用钳子夹紧。
一把简易而高效的通条刷就做好了。
他又演示了如何通过听击锤撞击底火的声音,来大致判断膛线的磨损程度。
赵雷始终撇着嘴,显然对这些“花里胡哨”的技巧不以为然。
课程最后,陈牧说:“有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爱枪拿上来,让我做个现场诊断?”
赵雷鬼使神差地,在众人的注视下,将自己那把宝贝得跟命根子一样的狙击枪递了上去。
他想看看,这个陈牧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陈牧接过那把沉重的狙击枪,没有拆解,只是用手指在枪身几个特定的位置轻轻敲击,侧耳倾听那细微的回响。
然后,他将枪口对着强光灯,用一个特制的内窥镜探了进去。
片刻后,陈牧抬起头,目光直视赵雷。
“你这把枪,很好。但是,它快撑不住了。”
“胡说八道!”赵雷脸色一变,“我天天保养,怎么可能撑不住!”
“机匣和枪管连接处,有一道零点零三毫米的微裂纹。枪机框的导轨上,有两处应力集中造成的金属疲劳点。”陈牧的声音平静而清晰,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进赵雷的心里,“这些问题很细微,用肉眼根本看不见。就像你多年前在战场上受伤的左眼,虽然还能看见东西,但视野已经永久性缺损了一块。你看不见,不代表危险不存在。”
陈牧将内窥镜的影像投射到大屏幕上,那几道在正常光线下几乎无法察觉的裂纹和疲劳点,被放大了数百倍,像一条条丑陋的蜈蚣,趴在光滑的金属表面。
“它早就在用每一次细微的震动,每一次不正常的磨损,向你喊疼了。只是你听不见。”陈-牧将枪还给赵雷,“或者说,你不想听。”
赵雷的身体猛地一震,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左眼。
他看着屏幕上那触目惊心的裂纹,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如果不是今天,如果他带着这把枪上了战场,在最关键的时刻扣下扳机……后果不堪设想。
整个工坊鸦雀无声。
那天晚上,有人透过门缝看到,赵雷的房间里灯亮了一整夜。
他独自一人,坐在桌前,用一块崭新的白布,蘸着陈牧分发的那种标准枪油,一遍,又一遍,极其缓慢而专注地擦拭着他的狙击枪。
擦了整整两个小时。
理念的推广和标准化制度的建立,只是第一步。
陈牧知道,要让整个联盟的枪械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还需要更主动的作为。
林九的提议恰逢其时。
“我们可以组建一支‘枪语巡修队’。”林九兴奋地在战术地图上比划着,“用改装的皮卡,装上全套的维修工具、备用零件和检测设备,像流动的医生一样,巡回在各个据点之间,提供上门维修、保养和技术指导。”
“好主意。”陈牧当即批准,并且补充了一个极具他个人风格的细节,“在每辆巡修车上,加装一套‘声波共鸣箱’。”
“声波共鸣箱?”林九不解。
“对。维修和测试枪械时,让它播放最标准的枪声节奏和开火音频。”陈牧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一方面,可以用共鸣原理,辅助检测枪械内部的结构是否稳定;另一方面,每一次标准的枪声响起,都是在向系统宣告我们的存在和秩序。这,也能持续为我们的文明活性值做贡献。”
第一支“枪语巡修队”出发的那天,晨光熹微。
陈牧亲自将那把他标志性的1911手枪,交到了作为队长的林九手中。
“把它挂在头车的车头。”陈牧的声音在引擎的轰鸣声中显得格外有力,“让它,带着我们打响的第一声枪声,走遍联盟的每一个角落。告诉所有人,我们的枪,还会一直响下去。”
林九郑重地接过手枪,感受着枪身那熟悉的重量和温度,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惊人的成果反馈到了天工研究所的中央数据库。
联盟内所有据点的枪械故障率,在一个月内,断崖式下降了百分之七十六!
因为枪械状态的普遍提升和养护标准化,各据点协同射击时的火网密度和精准度,也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就在数据汇总完成的那一刻,陈牧的眼前,那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界面,猛然爆发出璀璨的光芒。
一行滚烫的金色大字浮现:
【检测到文明秩序大幅提升,枪械标准化体系建立,文明活性值突破45%!】
【解锁高级协议:“枪语共鸣网”!】
【协议完全激活倒计时:42小时10分59秒……】
陈牧站在新落成的中央工坊前,抬头仰望着墙壁上用激光镌刻下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守则。
“枪响一次是武器,响千次是语言,响万次——得有人愿意擦它。”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枪套里,那把新配发的备用1911的枪管。
温热,干净,随时能再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