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枪声往南飞(1 / 2)

陈牧对赵雷的冷嘲充耳不闻,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鹰眼系统反馈的视野之中。

那最后一发高爆频闪弹头在万米高空炸裂的瞬间,数以万计的金属微粒并非如预想中那样无序散开,而是在磁场和高空风的微弱作用下,短暂地排列成三短、三长、三短的诡异步伐,如同夜空中一闪即逝的鬼魅符文。

“鬼听不懂,但电离层能懂。”陈牧的声音低沉而笃定,他迅速调出系统分析模块,将那段微粒运动轨迹转化为数据流,再与刚才六发子弹形成的声波频率进行比对。

结果令人头皮发麻。

系统界面上,两条波形图完美重合,并在一个极高的频段上,标记出了一个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共振峰值。

“看到了吗?”陈牧将分析结果投射到赵雷的战术目镜上,“这不是回音,是共振。我们的枪声像一把钥匙,在高空打开了一扇看不见的门。信号穿过去了,只是回应的方式……不是用声音。”

赵雷死死盯着目镜中那条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的共振曲线,喉结滚动了一下,把到了嘴边的“装神弄鬼”四个字又咽了回去。

他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相信的是弹道和火药,但眼前的数据,却在颠覆他二十年的战斗常识。

“我需要验证。”陈牧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全队,立刻进入最高等级无线电静默。从现在起,枪就是我们的嘴。”

命令下达,整个小队的气氛瞬间变得肃杀。

他们迅速转移到城市西侧一座废弃多年的气象站。

那巨大的、锈迹斑斑的抛物面天线,像一只凝望天空的独眼,成了陈牧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他亲自调试角度,将这面巨大的声波反射板对准了旧城区林立的高楼群。

“林九,”陈牧通过战术手势下令,“三公里外,A3坐标点,用你的‘蜂鸟’,发射‘发现高危目标’编码。”

林九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数分钟后,一阵极轻微但节奏分明的枪声传来——四短两长。

这声音经过改装手枪的特殊处理,频率尖锐,穿透力极强。

声音撞击在气象站的反射板上,被精确地聚焦、放大,再沿着高楼间形成的天然“声廊”传递出去,几乎没有衰减。

盘踞在另一处制高点的赵雷,几乎在声音响起的瞬间就有了动作。

他架着一杆沉重的反器材狙击枪,枪口微调,对着远方一处预设的钢板,沉闷地扣动了扳机。

“砰——!”

一声长长的、带着金属回响的枪声,是“确认威胁等级,请求授权”的回应。

陈牧站在反射板之下,他手中的1911手枪与众不同,枪管下方加装了一个小巧的调制器。

在接收到赵雷的“枪语”后,他毫不犹豫地抬手,对着气象站下方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炸点,发射了一枚特殊的标记弹。

子弹没有爆炸,而是发出一阵人耳无法捕捉的电磁脉冲。

一秒后,远处的炸点轰然起爆,火光冲天,精准得如同外科手术。

整个过程,从发现目标到协同打击,耗时不到三十秒,没有一句语音通讯,却流畅得如同演练了千百遍。

风中只剩下枪声的回响和爆炸的余音。

赵雷从狙击镜后抬起头,沉默地看着远处升腾的火焰,良久,他通过内部频道,用嘶哑的声音说了静默以来的第一句话:“这玩意……真他妈能当嘴使。”他第一次没有质疑,而是点头,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

验证了“枪语”的可行性,陈牧立刻回到了更核心的问题上。

他接入了系统的深层数据库,一个代号为“拾遗者”的模块被激活。

这个数据库,是系统通过分解、吸收全球网络崩溃前残存的所有公共、私人监控录音,建立起来的庞大声纹档案库。

“搜索条件:枪声。节奏:三短三长三短。时间范围:过去七十二小时。”

指令输入,庞大的数据流开始疯狂滚动。很快,结果呈现在眼前。

五起!

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五起符合SoS节奏的射击事件。

第一起,西伯利亚冻原深处,记录显示气温为零下六十度。

第二起,安第斯山脉的无人区,海拔超过六千米。

第三起,澳洲内陆的辛普森沙漠,地表温度七十度。

第四起,北欧挪威的峡湾冰川,位置偏僻到连卫星都难以覆盖。

以及最新一起,就在几个小时前,来自南极洲的罗斯冰架边缘。

这五个地点,每一个都是人类生命的禁区。

系统给出的分析报告更是令人心惊:“五地枪声存在0秒的相位差,信号源呈环形传播轨迹,疑似……接力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