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250章 休养生息和攻伐之争

第250章 休养生息和攻伐之争(1 / 2)

1822年4月30日,东海城议会大厅

晨光透过高大的拱形窗棂洒入,映照在深红色的议会长桌上。来自各省的代表济济一堂,议论声此起彼伏。这是东海城在1822年的第七次正式议会辩论,议题关乎国家未来的战略方向:是休养生息,还是继续扩张?

议长敲了敲木槌,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今日我们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在国家初建之际,制定最有利于华夏长远发展的战略。有人认为,我华夏刚刚立国,百废待兴,应当效仿汉初‘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而非继续对外征战。也有人认为,我华夏地大物博,理应继续扩张,以战养战,巩固国威。”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一位身着藏青色官服的中年议员身上。

来自北京的林作舟站起身,微微拱手,神色凝重。

“议长,诸位同僚。”他声音沉稳,“我华夏自推翻满清腐朽统治,建立共和,不过短短数年。如今国内民生凋敝,百业待兴,百姓刚刚脱离战乱,亟需休养生息。若此时继续对外用兵,只会加重百姓负担,动摇国本。”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

“昔日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初,匈奴强盛,屡犯边境,刘邦欲亲征,却被困白登山,险些丧命。后继者文帝、景帝,深知国力未复,故而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终使汉朝国力日渐强盛,为武帝的‘有为’奠定了基础。”

他转向双手抱胸的总长李海潮。

“而今日,我华夏虽已立国,但内政未固,民生未安,若一味效仿秦皇汉武,穷兵黩武,恐非长久之计。我建议,暂缓对外征战,先稳固内政,发展经济,待国力充盈,再图扩张不迟。”

他的发言引起不少议员的点头赞同,尤其是来自江南、蜀中等富庶地区的代表,他们更关心国内的商贸繁荣与民生安定。

议长再次敲槌:“感谢林议员的发言。

李海潮缓缓站起,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他身着黑色军装,肩章上缀着的金龙爪,象征着他不仅是国家总长,更是国家军事的最高统帅。

他环视议会厅,声音低沉而有力:

“诸位,我今日要说的,不是要不要征战,而是华夏为何必须征战,又如何征战?”

他微微一笑,看向林怀远:“林议员所言‘文景之治’,的确是我华夏历史上的盛世。但诸位可曾想过,为何汉朝能在文景之后,迅速转入武帝的扩张时代?因为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靠一味的退让与隐忍,而是靠实力的积累与扩张。”

他站直身体,语气变得铿锵:

“人类历史上,所有真正强大的文明,无一不是在战争中崛起的!”

议会厅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注视着他。

“古埃及,靠尼罗河的滋养兴起,但真正使其成为地中海霸主的,是图特摩斯三世的远征;古巴比伦,靠汉谟拉比的法典闻名,但真正使其扩张的,是无数次的城邦战争;古希腊,靠哲学与艺术璀璨,但真正使其成为西方文明基石的,是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洗礼!”

他目光灼灼,继续道:

“罗马,从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最终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帝国,靠的是什么?是不断的征战!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十岁前征服半个已知世界,靠的是什么?是铁与血! 即使是东方的大唐,贞观之治,也是靠李靖、李世积等名将的征伐,才奠定‘天可汗’的威名?”

他转向林怀远,语气平和却不容辩驳:

“林议员说,国家初建,应当休养生息。但请问,如果华夏不扩张,不争夺海外利益,难道要等列强瓜分好,强大之后再来瓜分我们吗?”

议会厅内气氛凝重,不少议员开始沉思。

李海潮微微一笑,语气稍缓,却更加深邃:

“诸位,我华夏与其他国家不同。我们拥有广袤的国土,单以一省之力,便可敌一国!”

他伸出手指,一一列举:

“江南一省,丝绸、茶叶、瓷器,足以富甲天下;蜀中一省,粮产丰饶,矿产丰富;岭南一省,海上贸易发达,商船遍布南洋;北方诸省,铁矿、煤炭、马匹,足以支撑百万雄师!”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

“我华夏以一省之财力、人力,便足以支撑一场战争,而其他省份仍可安居乐业,发展经济! 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不必像欧洲小国那样,举国之力投入战争,导致民生凋敝。我们可以以适当的国力用于战争,既维护国家威严,又能获取海外殖民地、全球市场与原料产地!”

他进一步阐述:

“征战与休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我们用一部分国力对外扩张,夺取海外港口、矿产与市场,不仅能增强国家实力,更能为国内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与资源。我们用战争获取的财富,反哺国内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

他看向林怀远,语气诚恳:

“林议员担心战争加重百姓负担,但请问,如果不扩张,难道列强就不会来压迫我们吗? 英吉利、法兰西、西班牙,他们都经历将近三百年战争,哪个不是靠殖民扩张崛起?他们弱小吗?此世间,为大争之世!如果我们不主动争夺,最终只能沦为他们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

李海潮的声音渐渐高昂:

“我华夏的未来,绝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成为世界的中心! 我们不仅要守住本土,更要向海外扩展影响力!我们要在南洋沿岸建立贸易据点,在非洲获取矿产,在美洲建立华人社区!我们要让华夏的商船遍布四海,让华夏的文化影响世界!”

他握紧拳头,狠狠锤击发言台,声音如雷:

“战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我们用战争扞卫尊严,用战争获取利益,用战争奠定华夏的全球地位!但同时,我们也要让国内百姓安居乐业,让商人有利可图,让学者有书可读,让农人有田可耕!”

议会厅内,掌声渐渐响起。

议长陈明远敲下木槌:

“今日辩论,李海潮议员与林怀远议员的观点,各有其理。但国家战略,需纵观全局。我宣布,议会将就‘有限扩张,兼顾内政’的方针进行进一步审议。

李海潮回到座位,看了看林作舟。

林作舟微不可察的点头。

李海潮严肃转开目光。

林作舟五十岁上下,面容沉稳。

他表面上是温和派人员,但本质上从十年前,他就是陈阿生培养的议员,更是内阁总长李海潮在温和派里内线,也是少数几个真正理解李海潮战略的人。

前天夜里,李海潮亲自找到他,在书房里密谈许久。

“议会里那帮人,又在议论我的国策。” 李海潮当时缓缓斟了一杯茶,递给林作舟,“他们觉得,我们应该和欧美各国友好通商,慢慢积累财富,而不是继续征战。”

林作舟接过茶,轻轻抿了一口,“他们说得没错,和气生财,确实是商人的道理。”

李海潮摇头,“但他们不明白,华夏的财富,不能只靠商队慢慢攒,而是要靠国势 去争!”

林作舟放下茶杯,“所以,您想让我去说?”

李海潮盯着他,“别人说,那会让别人获得温和派的掌控权。你说,我放心。”

林作舟沉默片刻,最终点头,“好,那我就替您,把这话说明白,不是说给议会听,是说给国人听。”

此刻,议会厅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林作舟身上。

此刻北美洲驻东海国议员王有德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