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瑞典往事(2 / 2)

陛下,如果陛下批准,我们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达尔格伦信心满满地回答。

那么,就这么决定了。国王站起身,他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回荡,瑞典将再次向世界展示,我们仍然是北欧不可忽视的力量。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扞卫我们的荣誉与利益。

议事厅内的将领们纷纷起立,向国王致敬。托尔斯滕松元帅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达尔格伦上将则已经开始在脑海中规划海上突袭的细节。外交大臣雷德贝里则若有所思地看着地图。

他知道,一场可能改变北欧格局的大戏即将上演。

当议事厅的大门在国王身后关闭时,托尔斯滕松元帅转向达尔格伦,低声说道:上将,你还记得一八〇八年我们最后一次尝试收复芬兰吗?

达尔格伦的表情变得阴沉:当然记得,元帅。那次我们几乎成功,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这一次,托尔斯滕松坚定地说,我们不会再失败了。

达尔格伦点头:是的,这一次,我们有德意志人的支持,有新的战术,还有。。。历史赋予我们的机会。

国王卡尔十四世站在王宫的窗前,望着斯德哥尔摩港的方向。波罗的海的波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国家与俄国纠缠数百年的恩怨。他知道,一个决定已经做出,而这个决定将把瑞典重新带回欧洲大国博弈的中心舞台。

一百五十年了,国王轻声自语,是时候让俄国人记住,瑞典不是可以随意欺凌的弱国了。

四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国王的肩章上,那枚象征着瑞典王室的徽章在光线下熠熠生辉。

迎着四月的北极寒风,他低声的说道:“瑞典啊,你该醒来了。”

瑞典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维京时代(约800-1050年)。

与丹麦、挪威的维京人不同,瑞典的维京人(被称为瓦良格人)更倾向于向东扩张,沿着波罗的海、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深入东欧。他们不仅进行贸易,还建立了多个据点,最远到达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首都)和巴格达(阿拉伯帝国中心)。

瑞典王宫的钱币收藏中,至今仍保存着来自这些遥远东方的古代铸币,见证了瑞典维京商人的足迹。

瑞典王国的雏形形成于11世纪,逐渐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发展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1157年,瑞典兼并芬兰,标志着其领土扩张的开始。12世纪,瑞典王权逐渐加强,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和法律体系,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1397年,为了对抗强大的汉萨同盟,一个北欧和德意志的商人联盟,丹麦、挪威和瑞典在卡尔马召开会议,成立了由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盟。瑞典和挪威名义上臣服于丹麦国王,但仍保留一定的自治权。然而,联盟内部矛盾重重,瑞典贵族对丹麦的统治极为不满。

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镇压瑞典的独立运动,制造了“斯德哥尔摩惨案”,屠杀大量瑞典贵族。这一暴行激起了瑞典人的强烈反抗。

1523年,古斯塔夫·瓦萨领导起义,成功驱逐丹麦势力,瑞典正式独立,并建立了瓦萨王朝。同年,挪威仍留在卡尔马联盟内,成为丹麦的附庸,而瑞典则完全独立。

古斯塔夫·瓦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确立路德宗为国教(1593年),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高效的行政体系。发展军事力量,为瑞典日后成为北欧强国奠定基础。

17世纪,瑞典迎来“帝国时代”,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之一。

在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领导下,瑞典军队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扮演关键角色,击败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新教阵营的领袖。

瑞典帝国的鼎盛时期(1654-1719),领土包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今日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前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不来梅。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瑞典获得德意志领土,波罗的海成为“瑞典的内湖”,瑞典成为整个欧洲顶级游戏者,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强国。

但将瑞典拉下神座的,就是俄国人!

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决心打破瑞典对波罗的海的垄断。

1700年,俄国、丹麦和波兰组成北方同盟,向瑞典宣战,大北方战争(1700-1721)爆发。

1700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纳尔瓦战役中击败俄军,展现了瑞典军队的强大。然而,卡尔十二世过于冒进,1709年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惨败给彼得大帝,瑞典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卡尔十二世逃亡奥斯曼帝国。

此后,瑞典节节败退:

1718年,卡尔十二世战死,瑞典失去最后翻盘的机会。

1721年,《尼斯塔德条约》签订,瑞典被迫割让波罗的海大部分领土,包括爱沙尼亚、利沃尼亚给俄国,芬兰也在1809年最终失去。

瑞典从此退出欧洲强国行列,沦为二流国家。

瑞典的历史是一部从维京海盗到北欧霸主,再到二流国家的演变史。它曾是波罗的海的霸主,也经历过大国衰落的痛苦。

但今日,北方神明奥丁,将要睁开他的独眼,把目光再次看向东南,瑞典将要拿起古老维京人的巨斧,劈向俄罗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