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耀祖从哥伦比亚买下来巴拿马的百年开发权和运营权。
这货买下就要用起来,不可能等她娘的十年!
怎么用?
这货用马车队先用起来!
这货从南美洲买了大量马匹,修建碎石路,然后利用两个海港,就已经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建立起了第一条运输线路。
也就是马车转运大约一百公里,只用四天时间,货物就能抵达大西洋。
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若不在巴拿马越地峡,而是选择绕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则属于远洋海运而非马车陆运,整体航程将陡增上万公里,远非“马车需要跑多远”的范畴。
这货从第三个月就开始赚钱了。。。
嗯,赚海船的运费。。。
出点钱,少跑一个月,你自己选!
姚耀祖的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阶段,集合大量马匹提供运输服务,并向铁路工程提供畜力,并慢慢回收购买土地的成本。第二阶段建立一条铁路线,一趟运输就能拉两百吨货物抵达对面的大海,沿途建火车站,为未来运河工程提供运力保证。第三步,开挖运河,一边挖,一边用火车继续赚小钱钱。总之,老子不可能在这里等十年才回收成本,再说修铁路需要马车,修运河的大型工程设备又需要铁路,这又不矛盾!”
最开始,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两个小码头的作用,姚耀祖直接让大西洋舰队的商船承接运输订单,收稍微低一点的价格和东太平洋舰队分钱。
他们从南美洲的东岸收货,然后通过巴拿马交给东太平洋的货船队,就赚绕过合恩角的运费差价。
一年后,南美洲的商会发现大西洋舰队的货船总是比别人快两个月来回,才发现不对了。
人家跑一个来回需要六个月,一年就跑两趟,你们的船为什么这么奇葩,一年能跑三次?
开始姚耀祖让这群货运水手撒谎,“要是有人问,你们就说,我们用发动机啊?”
可商会发现这群货的航向也不对啊。。。人家接了亚洲订单都往南跑,你们奇葩啊,居然向北方航行,为什么,为什么?
终于有船队发现了巴拿马的转运秘密,大量商会开始了谈判,那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居然在1822年十月成了南美洲商队的香饽饽。
哥伦比亚政府哪个悔恨啊。。。可人家确实在建设铁路,投资真的不小,而且还有大量人口在那里工作,也相对应交税。
最重要的是,大西洋舰队是真的有大炮啊,不能轻易撕毁百年合约,他们又能说什么?
这都是后话。
现在,两艘快速信息舰抵达巴拿马的太平洋海岸,一份红色紧急信件由五人武装护送直冲大西洋。
十一月底,刚刚抵达古巴和陈小雨你侬我侬的牛野,终于收到了陈阿生遭暗杀的消息。
牛野脸色阴冷,信件里有三个国家的名字,法国,英国和美国!
李海潮在信里强调,“不能全面开战,饭要一口口吃,我建议断美国龙脉,拿下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拿下这条水系的所有沿岸地区,将美国压迫在北美洲东海岸,将他们彻底打回原型!”
三天后,牛皮哄哄,叼着香烟的李海也抵达古巴,七十艘战舰和武装运输船把哈瓦那几个码头都堵死了。
这货完全没收到信息,当老货打开信看完以后,暴跳如雷,“老子不出手,这群货就不安生!狗日的居然搞暗杀,老子明杀他娘的!”
就在两人商量准备怎么干美国佬的时候,一艘从开普敦经乌拉圭飞来的飞艇,在所有人的惊呼中,降落在哈瓦那的海滩上。
这艘飞艇从瑷珲出发,先到东海城,广州城,到马尼拉,东望城,到铁矿港,到坤甸,到槟城,到加尔各答,到孟买,到马达加斯加,到开普敦,到乌拉圭,最后直飞古巴。
他们一行四人,之所以这么晚才到,是因为在广州府进行了一次安全改造,将气囊扩大到了两个,左右两个气囊用竹架分开十米,并用薄铁板在中间做了保护。
每个大气囊内部又分四个小气囊,任何一个小气囊破损或者大气囊爆炸,他们依然能够飞行。
牛野和李海两个傻鸟,同时叼着香烟,目瞪口呆的看着天空中那个大家伙降落,完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林工乐呵呵的给牛野和李海各送上一枚大徽章,这是他们在广州定制的,上面写着:“兄弟,我们是航空界的麦哲伦!中华国北方军团飞艇部队,1821年环球飞行纪念。”
陈小雨也很吃惊,她完全不知道科学院有环球飞行实验。
结果林工介绍道:“我们的飞行费用来自北方军团和飞艇厂,算是为北方军团的海参崴飞艇厂做广告。”
这货居然还拿出了一叠广告纸,交给在场所有人。
牛野不知道该说什么,郑一娘变坏了。。。和某些人待的久了,怎么越来越像姚大人了。。。
牛野低声问:“你们做一次广告多少钱?”
林工嘿嘿笑,“飞一次,每人1000两白银。”
李海在旁边说道:“回去我给你们每人五百两,每到一个地方帮我也送一送广告页,宣传一下印度棉花!”
牛野脸色一僵,立刻说道:“我也给你们每人五百两,帮我介绍开普敦的酒类和古巴的白糖!”
林工激动了,立刻说道:“好说好说,我们一定办好!”
牛野又说道,“我再出一百两,在你飞艇上写几个字!”
李海好奇了,“你要在上面写啥?”
牛野想了想,说道:“嗯,快过年了!就写:过年送什么?就送开普敦老白干!”
李海哪能放过这个机会,“两个气囊,分我一个,我也出一百两!就写:过年送什么,就送印度棉花做的布!”
林工四人乐的不行,没想到在古巴能接生意,这银子等于是白来的啊。。。
陈小雨就专业多了。。。她直接问,“载重量多少?”
林工严肃说道:“原理上增加一个气囊,我们能载重两吨,可我们为了安全只带了一吨补给,少量食物和水,几乎全部都是氢气瓶和燃料。”
牛野在心里感慨,居然带着这么多氢气瓶,这群货是在用命赚钱啊,赚钱真不容易。
可接下来,林工介绍到,“平时,氢气瓶分为四组,吊在飞艇下方,要降落才摇到飞艇四周,这样安全一点。”
陈小雨提醒道:“氢气瓶必须一年一换,不然会有氢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