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第一次出现了,深刻的裂痕。
“我…”柯景阳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难道王叔的笔记、那些经典理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里,真的过时了?还是自己根本,就没学到精髓?
就在他几乎,要被这种怀疑吞噬的时候,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了,白板上那个巨大的红色齿轮。那个代表“情绪、算法联动”的符号。
他猛地愣了一下。
情绪指标…市场温度计…
那个模型之所以能成功,不就是因为,它没有机械地套用历史规律,而是尝试去量化、感知当下,市场的真实“情绪”和“人心”吗?
那么,在宏观层面呢?
市场的风格偏好,资金的聚集方向,政策的舆论导向…这些难道,不也是,一种更宏大意义上的“市场情绪”和“人心所向”吗?
自己是不是太执着于,书本上的周期阶段划分,却忽略了,眼前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人心变量”?
当前市场的人心,不在消费,而在科技!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他之前的判断,可能逻辑上没错,但却在错误的时间,与市场的“人心”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失败的根源,或许不在于周期理论本身,而在于,他机械地应用理论,而忽视了,当下最重要的变量:人心。
林小雨的尖锐质疑,动摇了柯景阳的信心,也迫使他进行,更深刻的反思。他意识到了“人心变量”的重要性,但如何捕捉和,量化这种宏大的“人心”?又如何将它,与周期理论结合?失败的仓位,该如何处理?是立即纠错,还是坚持等待?一场关于信心,与修正的内部考验,骤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