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是理性的冰冷计算(算法)。 右侧是感知的,模糊温度(情绪)。 中间是联动的,精密齿轮(动态风控调节器)。
“就像给一台高性能跑车,”柯景阳比喻道,“装上了一套更智能的,感应系统,和自适应悬挂。算法还是,那台强大的发动机,负责驱动。但情绪指标能感应到,前方的路况是平坦大道,还是坑洼雨天,然后自动调整,悬挂软硬和车身高度,让车既跑得快,也更稳。”
林小雨点了点头,对这个比喻表示认可。她又拿起笔,在框架的最上方,写下了两个词: 战略择时(战略层)、 情绪单元辅助, 战术执行(战术层)、算法引擎主导
框架变得清晰起来。
这是一个分层、联动的系统。它承认了,两种不同维度的智慧,并尝试让它们,协同工作,而不是谁取代谁。
白板上,蓝色、红色、黑色的线条,和文字交织在一起,虽然粗糙,却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潜力的未来蓝图。
两人并肩站在白板前,看着他们,共同构思的杰作。
空气中没有了,争吵的对立,只剩下一种奇妙的和谐。理性与感知,在这深夜的白板上,通过那些线条和符号,实现了第一次真正的、平等的 “握手”。
尽管它还很简陋,需要无数的代码、数据和实战去填充、验证、修正。
但方向,已经指明。
柯景阳侧过头,看着林小雨,被屏幕光映照的侧脸,轻声地问:“叫它什么?”
林小雨凝视着白板,沉默了几秒,回答道:
“情绪、算法联动模型。” “或者就叫…” “‘观势’模型。”
名字落定。
窗外,新月城寂静无声,但市场交易,新的一天,很快就会到来。而他们,已经为此准备好了,新的武器。
框架已定,但将其转化为,可靠的实战系统,任重道远。他们需要收集更多数据,回测更长的历史周期。而市场,似乎也感知到了,他们的蜕变,开始酝酿新的、更复杂的行情。“观势”模型的,第一次全面实战,即将在不远处等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