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了!”林小雨脱口而出,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柯景阳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这是新模型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由于止损线,被临时大幅收紧,部分持仓在下跌初期,就触发了止损,迅速平仓离场,避免了后续,更大幅度的下跌损失。仓位上限的降低,也进一步减少了,风险暴露。
虽然市场仍在暴跌,他们的账户依然在亏损,但亏损的速度,和幅度被明显遏制了!
收盘后,最终的统计结果出来了。
对比上一轮同级别的暴跌,在基础防御仓,同样发挥稳定作用的前提下,新版模型保护下的机动仓,少亏损了接近40%!
这个数字,清晰地显示在,绩效对比报告上。
林小雨看着那个数字,久久没有说话。她反复核对着数据,确认这不是误差。
以往,在这种系统性风险下,她的模型,只能依靠固定的,止损纪律被动挨打。而今天,因为加入了“情绪指标”的预警,模型变得“聪明”了一些,它仿佛提前,感知到了,风暴的升级,主动蜷缩起了身体,减少了受伤的面积。
这额外的40%保护,纯粹来自于,对那些“非传统数据”的解读。
她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同样等待着结果的柯景阳,最终轻声说道:
“你的‘感觉’…这些情绪指标…真的有用。”
这不是一句轻松的认可。这对她一直以来,信奉的“纯粹数据主义”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修正。但她尊重结果,尊重数据,哪怕这数据,是用来证明“感觉”的价值。
柯景阳听到这句话,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让林小雨说出这句话,有多么不容易。
这不是他的胜利,而是融合的胜利。
“是王叔的智慧有用,”他纠正道,指了指那本笔记,“而我们,找到了,让它说话的方式。”
林小雨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那本皮质笔记,眼神中第一次,没有了质疑,而是带上了,一丝敬畏。
她终于开始相信,有些古老的市场智慧,无法用数学公式,完全表达,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被现代技术捕捉和利用。
联合模型的初试,不仅保住了,更多的利润,更弥合了两人之间,最后一道理念的鸿沟。
情绪指标初显威力,但这是否具有持续性?下一次市场出现“贪婪极点”时,它能否同样有效,发出预警?模型的成功,让两人信心大增,他们决定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将这种“感知”能力用于进攻,而不仅仅是防御。新的挑战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