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室的灯泡,接触不良,明灭间在王叔脸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补全它。\"
一本皮质笔记本摔在,柯景阳面前,内页被粗暴地,撕去三分之一,残存的纸边缘,犬牙交错,像被什么野兽啃噬过。
缺口处的纸,纤维支棱着,露出下一页的,暗红色污渍。
\"这是......\"
\"新月信托,崩盘前三天。\"王叔的瘸腿在说话时,无意识抽搐,\"补全它。\"
黑色人造革封皮上,烫金的“新月信托”四个字已经斑驳,内页散发着霉味,和某种刺鼻的药水味,后来他才知道,那是王叔当年,试图用酒精,销毁证据时,留下的痕迹。
柯景阳小心翻开笔记本,
1998年5月份的记录,几乎没有,残留的半页纸上,只有几行模糊字迹:
\"客户保证金挪用已达__亿\",
\"交易所最后通牒:__日前补足\",
\"如果信托计划__\"。
“1998年9月16日,客户保证金缺口达2.3亿。”
第一页的钢笔字迹,力透纸背,几乎划破纸张。紧接着是三张,被整齐撕掉的页痕,像被手术刀,切除的肿瘤。再往后翻,看到了“10月8日,上级检查组进驻”。
“老头,你这病历本缺页啊。”
王叔正给,营业部的发财树,修剪枯枝,剪刀“咔嚓”一声剪断,拇指粗的枝干。“当年新月信托的,会计科长,现在在城西,精神病院种樱花。”他头也不回地说,“你要是能把,这本子的窟窿填上,我就告诉你为什么?1998年股灾里,跳楼的都是聪明人。”
柯景阳把笔记本,摊在网吧油腻的桌面上,旁边是从图书馆,打印的1998年《金融时报》微缩胶片。缺失的三页,恰好对应最关键的时间段:
9月17日:财政部发文整顿信托业
9月23日:新月信托公告“经营正常”
9月30日:发生3.7亿场外配资踩踏
他用手机拍下笔记本,残页的纤维断面,发现撕痕边缘,有蓝色复写纸的残留。凌晨三点,当网吧,包夜的青年们开始打呼时,柯景阳突然冲向便利店,买来铅笔和描图纸。
通过拓印,下一页的书写压痕,隐约浮现出几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