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镜中乾坤(1 / 2)

晨光熹微,透过周家小院新换的窗纸,柔和地洒在堂屋的榆木方桌上。

桌上摆着几样简单的清粥小菜,一碟翠绿脆爽的腌黄瓜,还有几个热腾腾的杂粮馒头。

粥香、米香、面香混合着晨露般清新的空气,氤氲出一室难得的宁谧与安稳。

周平安夹起一块腌黄瓜,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堂屋里格外清晰,放进父亲周守业碗里。

“爹,尝尝这个,小翠新腌的,脆得很。”

周守业布满风霜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眼角细密的皱纹舒展开来。

他夹起黄瓜送入口中,细细咀嚼着,感受着那份家常的咸鲜脆爽,目光却慈爱地落在儿子身上,仿佛怎么也看不够。

这个曾经让他日夜忧心如焚的痴傻儿子,如今已是清河县的天,是撑起一方安宁的柱石。

他的眼神里有欣慰,有骄傲,更有一种历经沧桑后对这份安宁的无限珍惜。

“平安啊,”周守业放下筷子,端起粗陶碗喝了口温热的粥,声音带着老父亲特有的温和,“看着你如今这般出息,爹心里踏实了。只是这家里,终究还是少了点热闹气儿。”

他顿了顿,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旁边侍立着、正悄悄给周平安添粥的小翠,又落回儿子脸上:

“你也老大不小了,爹像你这般年纪时,你娘都怀上你了。这成家立业,立业你做得顶好,可这家……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了?”

“爹不求什么高门大户,只要姑娘家品性好,能知冷知热地照顾你!”

小翠添粥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抖,随即飞快地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像受惊的蝶翼般颤了颤。

她悄悄瞥了周平安一眼,脸颊飞起两朵不易察觉的红云,又迅速低下头,只盯着自己的鞋尖。

那模样,灵动中带着几分羞怯,像只晨光里沾了露水的小鹿。

周平安差点被粥呛到,连忙放下碗,有些无奈又带着阳光般的笑意看向父亲:

“爹!您老怎么又提这个了?眼下清河县百废待兴,工坊、新军、商税、防御……桩桩件件都压在心头。”

“暗处的刀悬在头顶,不知道背后有多少眼睛死死盯着我们,这时候哪有心思成家?”

他拿起一个馒头,用力掰开,露出里面暄软的面芯,语气斩钉截铁,带着少年人独有的锐气与担当。

“等咱们把敌人打疼了,把可能存在的坏人爪子剁干净了,等把清河真正打造成一个金汤铁桶、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

“到那时,山河安定,海晏河清,再给您娶个十全十美的儿媳妇,生一堆大胖孙子孙女,让您老天天乐得合不拢嘴!现在啊,您就安心享福,看着儿子怎么把这片天撑起来!”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剑眉飞扬,星眸璀璨,那份自信与坚定,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阴霾。

“噗嗤!”

小翠忍不住笑出声来,清脆如银铃。

她连忙捂住嘴,一双杏眼弯成了月牙儿,灵动地转着。

“老爷,您听听少爷说的!十全十美?还要生一堆?少爷这心气儿可高着呢!不过少爷说得对,现在咱清河多忙啊!”

“玻璃厂那边听说又弄出新花样了,酒坊天天往外运‘燎原’,新军营那边号子声震天响,少爷哪能分心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着桌上的空碗碟,身影轻快得像只穿梭在晨光里的小燕子。

周守业看着儿子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再看看小翠那活泼灵动的劲儿,心头那点催婚的念头也被冲淡了不少。

他无奈地笑着摇摇头,端起茶杯呷了一口:“你这孩子!行行行,爹说不过你。爹就是看着你太累了,想有个人能贴心贴肺陪着你。”

“不过你说的也对,这乱糟糟的世道,没个安稳,成了家也是拖累人家姑娘。爹就等着,等着看你的‘山河安定,海晏河清’!”

语气里,是满满的信任与支持。

“爹,您就瞧好吧!”

周平安自信满满地一笑,也端起茶杯,和父亲碰了一下。

父子俩相视而笑,温暖的亲情在袅袅茶香中流淌。

吴管家一直安静地侍立在一旁,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此时才适时地开口:“老爷,少爷,说起工坊,玻璃厂那边进展神速。莫光、莫澈师傅派人来说,新一批琉璃镜的成色比上批还好,损耗也降了。”

“还有那‘燎原’酒坛,用新法烧制的陶坯,釉色更匀,火漆封口也更牢固了。”

他言语间满是欣慰,周家的产业,在他眼中如同精心呵护的幼苗,正茁壮成长。

“好!吴伯辛苦了。”周平安点头,“莫光他们是个人才,这烧窑的本事,真是绝了。”

“对了,造纸厂那边莫恒也来信了,说新浆池启用后,纸张的柔韧度提升不少,产量也上来了。等咱们的‘清河周报’彻底铺开,这纸的需求量可就海了去了。”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谈论着清河县的点点滴滴,谈论着那些充满希望的工坊和新军,仿佛外面的风刀霜剑都被这小小的院落隔绝开来。

这时,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院门口。

“少爷!少爷!”

来人声音压着兴奋,正是莫光。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的粗布工作服,左胸口位置还用白漆清晰地印着两个大字——“玻璃”。

他脸上带着长途奔跑后的红晕,额角还挂着细密的汗珠,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手里紧紧攥着两个用厚绒布仔细包裹着的圆形物件。

“莫光?快进来!吃了没?”

周平安放下茶杯,招呼道。看莫光这模样,定是有好消息。

莫光几步跨进堂屋,也顾不上行礼,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少爷!成了!成了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手里裹着厚绒布的东西放在桌上,一层层揭开。

两片晶莹剔透、打磨得光可鉴人的玻璃圆片露了出来。

一片中间微微凹陷,边缘略厚,是个凹透镜;另一片则是中间凸起,边缘渐薄,是个凸透镜。

阳光透过它们,在地上投下清晰而奇特的光斑。

“少爷请看!”

莫光拿起那片凹透镜,又拿起那片凸透镜,将它们小心地叠在一起,对着窗外远处的一棵树。

“按少爷给的图纸和原理,前日第一对就做出来了!但小的没敢立刻报喜,生怕是运气。这两日带着几个手最稳、眼最尖的学徒,仔细梳理了流程,定下了标准手法,反复试验改良!”

“现在啊,咱们玻璃厂那片专门负责透镜的工区,七个熟练工,每人每天都能稳稳当当地打磨出十片这样的凹镜,再加十片凸镜!效率还在提升!小的这才敢来报喜!”

莫光的声音充满了工匠特有的自豪与成就感。他不再是那个在墨家秘境里沉默钻研的墨家子弟,而是清河玻璃厂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好!好!好!”

周平安猛地站起身,连说了三个好字!

他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几步走到桌边,拿起那两片光滑冰凉的镜片,对着光线仔细查看。

镜片纯净无瑕,曲率精准,边缘打磨得极其圆润,没有一丝崩口或划痕。

这工艺,放在他前世,也绝对是合格线以上的水准!

“莫光!你立了大功了!”

周平安用力拍了拍莫光的肩膀,力道之大让莫光一个趔趄,脸上的笑容却更灿烂了。

“走!带我去玻璃厂看看!我要亲眼看看咱们的‘千里眼’是怎么诞生的!”

他转头对父亲和小翠道:“爹,小翠,你们慢用,我去趟玻璃厂!”

“去吧去吧!正事要紧!”

周守业笑着挥挥手,看着儿子风风火火的背影,满眼都是骄傲。

小翠则踮着脚,冲着周平安的背影脆生生地喊:“少爷!中午想吃什么?小翠给您留着!”

“都好!”

周平安的声音远远传来,人已经和莫光快步走出了院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