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铅字惊雷(2 / 2)

巨大的震撼如同潮水般冲击着她的心神!

她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书籍的制作,将从耗时费力、成本高昂、错误难改的手工抄写时代,一步跨入高效、廉价、易于修正的机械复制时代!

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将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维度!

“此为,我给它命名‘活字印刷’”,周平安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此物,名为活字印刷?”

一向沉静如水的墨离,此刻她的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她拿起那枚冰冷的“墨”字字模,指尖轻轻摩挲着反刻的笔画,仿佛在触摸一个新时代的脉搏。

“正是!”周平安笑容灿烂,“胶泥活字只是开始。莫光和窑厂的匠人们已经在试验用铅锡合金铸造字模,更耐用、更精细!还有这油墨,也在不断改进,要更黑、更亮、更不易晕染!”

周平安放下工具,目光灼灼地看着墨离:“有了这活字印刷,加上我们造纸厂源源不断供应的廉价纸张,墨离,你想想看,会发生什么?”

“那些被世家大族束之高阁、视为珍宝的典籍,可以被大量、快速地印刷出来,价格低廉到普通寒门学子也能购买!”

“官府的法令、农事的指南、防疫的要诀,可以迅速印制成册,分发到每一个村落!”

“甚至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的主张,也能通过这小小的铅字,传遍四方!”

墨离紧紧握着那枚“墨”字字模,指节微微发白。

周平安描绘的图景,正是墨家“尚贤”、“兼爱”、“兴天下之利”理想的具象化!

用技术的力量,打破知识的垄断!这比任何高深的道理都更具冲击力!

她看向周平安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炽热认同。

“所以,我建这‘清河报社’,不仅仅是为了印书。”周平安话锋一转,指着大厅里那些正在字模架前忙碌学习拣字、在排版台前练习排版的工人,声音带着掌控未来的自信。

“它的核心,是要定期刊行一份报纸——《清河周报》!”

“周报?”

墨离对这个新名词感到好奇。

“对!每周一期,固定时间刊行售卖。”周平安嘴角微翘,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它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印点文章故事那么简单。”

周平安用右手扳着左手的手指,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宏图:

“其一,提高就业,吸纳人才。”

他指着那些忙碌的工人。

“拣字、排版、印刷、校对、发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能吸纳大量识字的流民、寒门学子,甚至是心思灵巧的妇人!”

“让他们有活干,有饭吃!只有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他们才不会走投无路、步入极端,而去追求自身进步、社会进步,这也是如今一直在做的,当然这是后话”

“目前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骨干!”

“其二,丰富百姓生活,开启民智。”

周平安眼中带着温情。

“周报上可以刊登通俗易懂的故事小说、农时谚语、生活常识、本地趣闻……甚至可以连载一些引人入胜的话本!”

“让辛劳一天的百姓,在油灯下能有点精神食粮,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懂得更多道理。润物细无声,开启民智,破除愚昧!”

“你看那里有四位编辑,是上次咱们办理户籍是,我发现的墨辩人才”周平安指着角落中正在写着什么的四人。

墨离点头:“嗯,你当时还打趣他们的名字,他们是四兄妹叫莫青、莫红、莫海、莫寿”

“嗯,其三,掌握舆论权,喉舌之要!”

周平安的声音陡然变得严肃而有力,“官府的新政如何解读?剿匪安民的功绩如何宣扬?像渔阳关惨案这样的国仇家恨,如何让百姓铭记?”

“还有,那些在背后煽风点火、造谣生事的魑魅魍魉,如何揭露批驳?这报纸,就是我们的喉舌!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引导民心,澄清是非,凝聚共识!这无形的力量,有时比刀枪更锋利!”

“其四,广告之利,推广利器!”

周平安眼中又闪过商人的精明。

“报纸上可以开辟专门的‘广告’版面。诸如钱万贯的新布上市了?王有财的商队需要招募护卫?县衙的工坊需要招工?”

“甚至是‘燎原’酒、新式农具、乃至我们这报社本身需要招募人才,都可以登报广而告之!精准、快速、覆盖面广!这比沿街叫喊、贴告示效率高得多!

不仅能创造收益补贴报社,更能高效地推广新事物、新思想、新政策!”

四条规划,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从最基础的民生就业,到思想文化的潜移默化,再到舆论喉舌的掌控和商业信息的流通,几乎囊括了一个地方势力掌控思想文化阵地的所有核心要素!

其格局之大,思虑之深远,让墨离这位见惯风云的巨子也为之动容!

“笔杆子,枪杆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周平安最后总结道,声音斩钉截铁。

“枪杆子保境安民,笔杆子教化人心,掌控喉舌!这《清河周报》,就是我清河未来思想文化的基石,是号令民心、推广新政、抵御邪说的桥头堡!”

大厅内一时陷入寂静,只有字模碰撞的轻微声响和工人们低声的交流。

墨离的目光缓缓扫过浩渺的字模库,扫过忙碌的排版台,扫过周平安那张年轻却充满坚定信念的脸庞。

她手中的那枚“墨”字字模,仿佛变得滚烫。

“这喉舌、这权柄……”

墨离轻声低语,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你想用它,发出怎样的声音?”

“发出清河的声音!发出百姓的声音!发出真理的声音!”

周平安毫不犹豫地回答,目光灼灼。

“当然,这第一步,就从让清河百姓,每周都能花几文钱,买到一份带着墨香的《清河周报》开始!墨离。”

他忽然看向她,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

“要不要亲手排一排这创刊号的头版头条?就从……‘墨’字开始?”

墨离没有回答,却已迈步走向一张空置的排版台。

她拿起一枚“墨”字活字,指尖感受着那冰冷的棱角和反刻的笔画,然后,稳稳地将其放入了排版盘左上角,那个最醒目的位置。

动作精准,带着一种仪式般的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