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晓光啃完最后一口窝头,仔细地将掉在腿上的碎屑一点点捡起来,珍惜地放进嘴里。然后,她拿出那块洗得发白的手帕,认真地擦了擦嘴和手,又对着水壶里剩下的水小心地漱了漱口。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仰起小脸,深吸了一口气。那一刻,张老师清晰地看到,晓光的脸上没有任何委屈或抱怨的表情,只有一种近乎倔强的平静和一种完成任务般的释然。
这孩子,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那脆弱而珍贵的尊严。
张老师悄然退回了办公室,心脏还在为刚才所见隐隐作痛,但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混合着心疼、敬佩和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她心中弥漫开来。她明白了,晓光不需要怜悯,更不需要当众的施舍。那样只会让这个敏感而早熟的孩子,在同学们面前更加难堪。
她不能点破。
她坐在办公桌前,沉思了许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里飞速运转着。直接给钱?送食物?都不行,太直接,会伤害孩子和家人。必须找一个更自然、更不着痕迹的方式,既能真正帮到她,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她那颗骄傲而脆弱的心。
她想起晓光优异的语文成绩和对画画的喜爱。她想起办公室里同事们有时会把家里孩子不看的旧书带来交换。她想起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制度……
一个想法渐渐在她脑中成形。
第二天,张老师在班会上,用轻松愉快的语气宣布:“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增长见闻,我们班级的图书角从今天起要正式升级啦!老师会定期放入一些新的、有趣的课外书,也鼓励大家把自己看过的、觉得好的书带来分享。另外,”她顿了顿,目光温和地扫过全班,在晓光脸上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我们班还需要一位‘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图书,登记借阅。这项工作需要细心和责任心,有谁愿意毛遂自荐吗?”
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张老师微笑着,看似随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苏晓光同学平时做事非常认真仔细,作业本总是最整洁的,老师觉得她很适合这个工作。晓光,你愿意为班级服务,担任图书管理员吗?”
晓光愣住了,抬起头,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张老师。在张老师鼓励的目光下,在同学们(包括赵小娟)期待的眼神中,她慢慢地站了起来,脸颊微红,小声却清晰地说:“我愿意,张老师。”
“太好了!”张老师笑容加深,“那以后班级图书角就交给你了。你可以利用课间或者午休时间整理。”
张老师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让她能够更自然地关心晓光、并为她创造一点“福利”的开始。作为图书管理员,晓光可以有正当理由在午休时留在教室整理书籍,或许……可以避免她再去那个冰冷的角落啃干粮。而且,近水楼台,她总能最先看到那些有趣的课外书,这或许能稍微填补一些物质匮乏带来的空白。
她的目光,依旧会每天关注着那个安静的女孩,带着心疼,带着敬佩,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想要为她撑起一小片晴空的决心。她没有说破那个关于窝窝头的秘密,但她已经开始,用她作为教师的方式,默默地为那株在石缝中艰难生长的小草,悄悄送去一缕微风,一滴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