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结束后,勒内伯爵主动提出要和江兰细谈交流方案。江兰请他去瑞祥号总铺,江老实早已备好了茶点 —— 龙井茶叶、桂花糕,还有江王氏做的豆沙包,都是中式点心。勒内伯爵尝了一口豆沙包,眼睛亮了:“这比我国的甜点还好吃!江姑娘,贵国的女子不仅会做事,还会做这么美味的食物!”
江兰笑着说:“这是我母亲做的,她还带着织坊的姑娘们,给贵国使团准备了些丝绸手帕,上面绣了中法两国的花纹。” 说着,江王氏端着一个锦盒出来,里面的手帕淡绿底,绣着法国的百合和大清的牡丹,针脚细密,配色雅致。勒内伯爵接过手帕,小心翼翼地收好:“我要把它献给国王陛下,让他也看看大清女子的巧手。”
交流方案的谈判很顺利。双方约定:每年互派五名女学员,法国学员在兰馨学院学习两年,大清学员在法国巴黎女子学院学习两年;法国提供科学仪器和油画材料,大清提供中医典籍和丝绸样本;交流期间的食宿由双方各自承担,路费由派出国承担。勒内伯爵还提议:“为了方便交流,我国愿派两名法语教师来兰馨学院,贵国也可派两名中医教师去法国,这样学员们出发前就能打好基础。”
江兰当即同意,还让小宝画了一份 “兰馨学院学员赴法路线图”,标注了从北京到广州、再经海路到法国的航线,每个停靠港口的补给点、所需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勒内伯爵看着地图,忍不住称赞:“江姑娘,您考虑得太周全了!有您主持,这次交流一定能成功!”
消息传到朝堂,胤禛非常高兴,下旨:“兰馨学院女子教育交流事宜,由江兰全权负责,礼部、户部全力配合,所需银子从文化交流经费中拨付。” 张廷玉也说:“此次交流,不仅能传播大清的文化,还能学习欧洲的科学,是双赢之举 —— 江姑娘的影响力能跨越国界,实乃大清之幸!”
法国使团离开北京时,江兰带着张书瑶、娜仁等人去送行。勒内伯爵握着江兰的手,真诚地说:“江姑娘,您是我见过最有智慧、最有魄力的女子。我相信,在您的推动下,大清和法国的友谊会越来越深,欧洲和东亚的文化交流也会翻开新的一页。”
张书瑶也送给勒内伯爵一本《中日贸易谈判实录》,里面记录了她和日本商人交涉的细节:“希望这本书能让欧洲人更了解大清的外交,以后我们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娜仁则送了一盒朝鲜人参:“这是中朝友谊的见证,也祝法国国王陛下身体健康。”
勒内伯爵的船队离开天津港后,江兰站在码头,望着远去的船影,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穿越前,自己只是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毕业生,而现在,她不仅改变了大清女子的命运,还推动了大清与欧洲的文化交流 —— 这一切,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学员的努力,还有胤禛的信任。
江老实走到她身边,递上一杯热茶:“兰丫头,你做得好!以后咱们大清的姑娘,不仅能在东亚做事,还能去欧洲学习,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大清的好!” 江王氏也笑着说:“我已经开始给赴法的学员做衣裳了,要做些又好看又耐穿的,让她们在法国也能穿得体面。”
大宝和小宝也来了,小宝手里拿着一张新画的 “世界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大清和法国的位置,还有一条虚线连接两地:“姑母,等学员们去法国,我就按这条路线给她们写信,告诉她们每个港口的趣事!”
江兰接过地图,看着那条连接东西方的虚线,忽然觉得,这不仅是一条航线,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 —— 通过这条纽带,大清的中医、丝绸、女子教育理念会传到欧洲,欧洲的科学、艺术也会传到大清,而她,有幸成为这条纽带的搭建者。
此时的兰馨学院里,赴法学员的选拔正在紧张进行。方晓、苏小桃等二十多名学员报名,她们有的擅长外语,有的精通中医,有的喜欢艺术,都盼着能去法国学习,把欧洲的知识带回大清。江兰看着她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想起欧洲报纸上的那句话 ——“这个东方帝国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她知道,这变化还会继续,而她,会一直陪着这些姑娘,陪着大清,在这条通往世界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晚风渐起,吹起码头的旗帜,龙旗在夕阳下猎猎作响。江兰握紧手里的地图,心里默念:“总有一天,大清的女子会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光,大清的文化会被更多人了解和尊重 —— 这一天,不会太远。”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