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粮草的精准调度(2 / 2)

细则写好后,江兰让丫蛋抄录十份,分别送往前线各驿站。丫蛋一边抄,一边说:“姐,你这法子真妙!分段走,每段都有人接应,还能用雪橇,比全程运输快多了!”

“快是一方面,” 江兰笑着说,“更重要的是稳妥 —— 就算一段出了小问题,另一段还能正常走,不会像全程运输那样,一堵就全堵了。前线的士兵等着吃饭,咱们不能赌。”

五日后,科布多前线的军帐内,胤祥正对着舆图发愁,亲兵忽然闯进来,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王爷!粮队到了!甘肃、宁夏的粮队分两段送过来,只用了十二天,比预计的二十天快了八天!现在正在帐外卸粮,够咱们撑半个月的!”

“什么?!” 胤祥猛地站起来,快步走出帐外 —— 只见雪地里,数十辆雪橇排成一列,牧民们正忙着把粮袋卸下来,堆在临时搭建的粮帐里,粮袋上还沾着雪粒,却个个饱满。粮队的伙计见胤祥过来,连忙递上交接文书:“王爷,这是各段的交接记录,甘肃到武威用了三天,宁夏到张掖用了四天,最后一段到科布多用了五天,全程十二天,没少一粒粮!”

胤祥接过文书,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 他知道,这十二天的背后,是江兰在京城的彻夜调度,是粮队伙计在雪地里的日夜兼程,是牧民们冒着暴雪的奔波。他转身对亲兵说:“立刻给京城发报,感谢江兰!就说粮草已到,前线士气大振,定能守住科布多!”

此时的京城,江兰刚收到武威驿站的回信,说 “最后一段粮队已出发,预计两日后到科布多”,就见苏培盛捧着胤祥的报捷信来了,脸上满是笑意:“姑娘!王爷的报捷信!说粮草十二天就到了,解了燃眉之急,皇上看了都高兴,说‘江兰的调度,比工部的工匠还精准’!”

江兰接过信,看着上面 “十二天到” 的字样,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走到舆图前,手指在 “甘肃 — 武威 — 科布多”“宁夏 — 张掖 — 科布多” 两条路线上轻轻划过 —— 这不仅是一次粮草调度的成功,更是新政后勤体系的一次检验:兰馨银行的分铺储备、沿途驿站的协作、当地牧民的参与,这些都是新政多年积累的成果,如今在战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江王氏端着一碗热姜汤走进来,见女儿脸上有了笑意,连忙递过去:“兰丫头,喝碗姜汤暖暖身子。这几天你熬得眼圈都黑了,现在粮草到了,该好好歇歇了。”

江兰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她看着窗外的雪,忽然想起二哥江柱子在伊犁的信,说 “玉米收了两石一亩,士兵们都能吃饱”,心里满是感慨:“娘,咱们现在能这么快调粮,多亏了之前在甘肃、宁夏设的粮库,多亏了兰馨银行的银钱能及时到,这些都是新政的好处。往后,咱们还要在更多地方设粮库、开分铺,让不管哪里有需要,都能及时调运物资。”

江老实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份《西北粮库扩建计划》,是江兰之前写的,现在又添了新内容:“兰丫头,你看,咱们在科布多也设个粮库,以后前线就不用总从甘肃、宁夏调粮了,更方便。”

江兰接过计划,在 “科布多粮库” 旁写下 “明年开春动工,储粮一万石,配暖棚和雪橇”,心里清楚,这次的粮草调度不是结束,是新政后勤体系完善的开始。她的目光,不仅在眼前的战事,更在未来 —— 让大清的每一寸土地,不管是繁华的京城,还是偏远的边疆,都能有充足的物资、便捷的调度,让百姓和士兵都能安心。

夜色渐深,瑞祥号的西厢房还亮着灯。江兰坐在桌前,整理着这次调度的记录,把 “分段运输法”“暖棚储粮”“雇佣牧民雪橇” 这些方法都详细记下来,准备以后编入《新政后勤手册》,供各地参考。窗外的雪还在下,却不再让人觉得寒冷,反而透着几分希望 —— 就像这场战事,虽然艰难,却因为所有人的齐心协力,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御书房内,胤禛看着胤祥的报捷信和江兰的调度记录,嘴角露出欣慰的笑意。他拿起朱笔,在记录上批下 “此法可推广至全国后勤调度,江兰功不可没”,然后对苏培盛说:“传朕旨意,赏江兰黄金百两、绸缎百匹,兰馨银行甘肃、宁夏分铺的伙计各赏银十两,以资鼓励。”

苏培盛躬身应道:“老奴遵旨!” 他看着皇上眼里的笑意,心里清楚,江兰不仅是新政的推动者,更是大清后勤的 “定海神针”—— 有她在,不管是天灾还是战事,都能有应对之策,都能稳稳地守住大清的根基。

雪地里的雪橇还在往返,将更多的粮草、物资运往科布多前线。江兰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心里满是坚定 —— 她知道,这场战事的胜利,不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新政的胜利。而她,会继续在后勤、医疗、教育的领域里,为大清的强盛铺路,为百姓的安康搭桥,让穿越而来的现代知识,真正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让未来的大清,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