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没想到太后不仅没有生气,还愿意支持她的新政,眼眶微微发红:“谢太后娘娘!臣女定不负您的信任,也不负皇上的托付!”
“好了,别站着了,坐下再喝杯茶,” 太后笑着让她起身,又拿起一块栗子糕递给她,“跟哀家说说,那兰馨银行要在十八省设分号,民生窗口打算配些什么医疗物资?哀家宫里还有些太医院给的滋补药材,要是用得上,都给你拿去。”
江兰心里满是暖意,连忙跟太后说起民生窗口的规划:“臣女打算配些治疗风寒、痢疾的常用药材,再备些止血的药膏,都是百姓日常能用得上的;另外还想请太医院派些医工,定期去分号坐诊,给百姓免费看诊 —— 只是怕太医院人手不够,还没敢跟皇上提。”
“这事哀家帮你说!” 太后当即拍板,“太医院那些医工,天天在宫里闲着也是闲着,派去给百姓看诊,也是积德行善。哀家回头跟皇上说,让他下旨,太医院每月派二十个医工去兰馨银行的民生窗口,费用由内府出。”
江兰连忙道谢,心里越发觉得,太后虽有传统女子的视角,却也有大格局,懂得什么是真正对大清好的事。
两人又聊了半个时辰,从民生窗口聊到试验田的玉米收成,从海禁开放后的通商规划聊到江柱子在军营的近况,气氛温馨得像真正的祖孙俩。眼看日头偏西,江兰起身告辞,太后特意让福宁送她出宫,还让她带了两盒太医院的滋补药材,说是 “给你爹娘补身子的,也是哀家的一点心意”。
走出慈宁宫,江兰手里捧着药材,心里满是感慨 —— 她原以为面对 “名分” 的试探,会是一场尴尬的对峙,却没想到竟是这样一场充满温情与理解的对话。太后的支持,不仅让她少了后宫的后顾之忧,更让她坚定了推新政的决心 —— 她没有选错路,她的初心,终究被理解,被认可。
宫道上的宫灯已经开始点亮,暖黄的光洒在青石板上,像一条温暖的路。江兰想起太后的话,想起胤禛的信任,想起百姓们因为新政露出的笑脸,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 —— 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试探,更多的非议,但只要她守住初心,只要有皇上和太后的支持,有家人和学生们的协助,她就一定能把新政推得更远,把大清建设得更好。
回到瑞祥号时,江老实和江王氏正在院子里晾晒玉米粉,丫蛋则在整理兰馨银行十八省分号的选址资料。看到江兰回来,手里还捧着两盒药材,江王氏连忙迎上来:“兰丫头,这是哪来的药材?看着像是宫里的东西。”
“是太后娘娘赏的,” 江兰笑着把药材递给江王氏,“娘娘还问起爹娘的身体,让我给你们补补身子。对了,娘娘还答应帮咱们请太医院的医工,去兰馨银行的民生窗口坐诊,以后百姓们看病就更方便了。”
江老实愣了愣,随即激动地说:“太后娘娘竟这么支持你?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们兰丫头,真是出息了!”
丫蛋也凑过来,兴奋地说:“姐,那咱们民生窗口的规划就能更快落地了!刚才江南分铺来信,说苏州的商户都等着咱们去开分号呢!大宝哥也说,他能管好京城的银行分号,让你放心去外地考察;小宝哥还说,他能帮着核对各省的贷款数据,不用你操心账目!”
江兰点点头,走到书桌前,拿起十八省分号的选址资料,认真看了起来。窗外的银杏叶还在飘落,院子里的玉米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那些关于 “名分” 的试探,早已被她抛在了脑后 —— 她知道,真正重要的,是把眼前的事做好,是让兰馨银行的分号尽快开起来,是让摊丁入亩在十八省顺利推广,是让更多的百姓因为新政,过上有盼头的日子。
而此刻的慈宁宫,胤禛刚下朝来看望太后。太后看着儿子,笑着说:“你那江兰,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哀家今日跟她聊了聊,她心里装的全是新政和百姓,半点没有对名分的贪念,比那些只会争风吃醋的嫔妃们强多了。”
胤禛愣了愣,随即嘴角露出一丝浅笑 —— 他就知道,江兰不会让他失望。他看着太后,语气带着几分欣慰:“母妃能理解她,儿臣很高兴。江兰是儿臣推行新政最重要的帮手,有母妃在后宫帮着照看,儿臣也能更安心。”
“你放心,” 太后点点头,“往后宫里谁要是敢议论江兰,哀家第一个不饶。你也别总让她熬夜,多给她些休息的时间 —— 这么好的孩子,可不能累坏了。”
胤禛应下,心里满是温暖 —— 有母妃的支持,有江兰的辅佐,他的新政,一定能在大清的土地上,开出最丰硕的果实。
夜色渐深,瑞祥号的西厢房还亮着灯。江兰坐在桌前,手里拿着十八省分号的选址资料,旁边放着太后赏的药材和李老汉送来的玉米粉。琉璃油灯的光落在资料上,映着 “为民服务,务实创新” 的字样,也映着江兰坚定的眼眸。
她知道,面对 “名分” 的试探,只是她推行新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 —— 摊丁入亩的全国推广、海禁开放后的通商管理、新农种的大面积种植,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有皇上的信任,有太后的支持,有家人的陪伴(连大宝、小宝都能独当一面分担事务),有百姓的期待,她一定能完成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让大清的未来,因为她的努力,变得更加光明。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