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269章 新政的 “助推器”

第269章 新政的 “助推器”(2 / 2)

江兰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田埂上 —— 李老汉正带着家人往田里运玉米种,锄头扬起的泥土里,透着生机。她知道,试点的第一步,走对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顺天府的试点成效显着。户部专员送来的报表显示:试点地区逃丁减少九成,税银收缴率达九成五,比往年提高三成;兰馨银行的贷款回收率达九成九,仅两户因家人重病逾期,江兰特批延长还款期限,还让护理坊派医工去诊治 —— 她不想让任何一个农户因意外失了生计。

八月初一的早朝,胤禛拿着试点报表,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喜悦:“顺天府摊丁入亩试点,税银增、逃丁减、民生稳,皆因江兰‘过渡贷款’之策!兰馨银行虽为民间商号,却成了新政的‘助推器’!”

张延龄站在队列里,脸色发白 —— 他之前极力反对,如今试点成效摆在面前,竟找不到一句反驳的话。马齐则上前一步,躬身道:“江姑娘此计,务实且贴心,既顾全了朝廷税基,又保住了百姓生计,臣建议,九月起在十八省推广!”

“臣附议!” 张廷玉紧随其后,目光扫过殿内,语气带着由衷的赞叹,“江兰虽非朝廷官员,却懂民生、知实务,献策解新政困局,稳百姓人心,实乃我大清能臣也!比那些只知空谈规矩、不顾民生的官员,强过百倍!”

这番话像一颗石子,在殿内激起千层浪。大臣们纷纷附和,有的说 “江姑娘当受嘉奖”,有的说 “兰馨银行应在各省设分号,助新政推广”。胤禛看着眼前的景象,目光望向殿外 —— 江兰今日虽未随朝,却以一己之策,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认可,这份能力,这份初心,比任何官职都更珍贵。

早朝结束后,胤禛召江兰入宫。御书房内,他递过一份《十八省推广预案》,语气带着期待:“朕打算九月在十八省推广摊丁入亩,贷款之事,还需兰馨银行牵头。你想要什么嘉奖,尽管跟朕说 —— 爵位、赏赐,朕都能给。”

江兰接过预案,翻到 “贷款细则” 部分,认真修改着 “利息差异化” 条款 —— 贫瘠地区利息再降一成,高产地区维持原息,确保公平。她抬头道:“皇上,臣不要嘉奖。若真要赏,就请允许兰馨银行在各省分号设‘民生窗口’,免费为百姓提供税政咨询、农具改良建议,再配些基础的医疗物资 —— 新政的根本是民生,臣想让百姓不仅能缴得起税,还能过得更好。”

胤禛看着她眼里的光芒,心里满是欣慰 —— 他果然没看错人,江兰的心思,永远在百姓身上,在新政的长远上。他点点头,语气带着郑重:“准了!朕让工部给各省分号拨些木料,把‘民生窗口’建得宽敞些;太医院也会派医工协助,确保医疗物资充足。”

江兰躬身行礼,心里满是力量。她知道,十八省的推广,还会遇到很多挑战 —— 有的省份贫瘠,有的省份富户势力大,有的省份官员执行力弱,但只要守住 “民生为本” 的初心,用务实的法子解决问题,就没有推不动的新政。

回到瑞祥号时,江老实和江王氏正坐在院子里,整理从试验田收获的新玉米。看到江兰回来,江老实连忙迎上来:“兰丫头,听说早朝上文渊阁大学士都夸你是‘能臣’,还说要在各省推广你的贷款法子?”

“是,” 江兰笑着拿起一个玉米,剥开外皮,金黄的颗粒透着香甜,“爹,明年咱们就能在十八省种上玉米、番薯,再借着贷款的法子,让更多百姓有地种、有饭吃,再也不用逃荒了。”

江王氏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说:“好!好!咱们兰丫头,没白来这世上一趟,帮了这么多百姓,也给咱们江家争了气!”

丫蛋跑过来,手里拿着兰馨银行的新账本:“姐,江南分铺来信,说各省商户都愿意入股,帮着建分号,还说要捐银子给‘民生窗口’买医疗物资呢!”

江兰接过账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入股名单,心里满是温暖 —— 新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皇上的决断,是大臣的支持,是商户的助力,是百姓的配合,更是像兰馨银行这样,愿意为民生、为新政出力的民间力量。

夜色渐深,瑞祥号的西厢房还亮着灯。江兰坐在桌前,修改着十八省推广预案的 “风险控制” 部分,旁边放着李老汉送来的新磨玉米粉 —— 他特意让儿子送来,说 “谢谢江姑娘,让俺们有了好收成”。琉璃油灯的光落在预案上,映着 “民生为本,务实推进” 的字样,也映着江兰坚定的眼眸。

她知道,新政的路还很长,摊丁入亩的推广只是其中一步。但只要她继续做新政的 “助推器”,继续守着 “利民” 的初心,继续和皇上、和所有支持新政的人并肩,就一定能让大清的百姓,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盼头的日子。而她自己,也将在这条路上,从一个穿越而来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真正成长为推动时代变革的 “能臣”,让自己的名字,留在新政的史册里,留在百姓的心里。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