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生死关头的抉择(1 / 2)

雍正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旬,京畿周边的顺天府遭遇了十年不遇的暴雨。连续七日的瓢泼大雨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干裂的土地上,汇成浑浊的溪流,顺着沟壑蔓延,将成片的麦田淹成了泽国。顺天府下辖的密云县灾情最重,县令飞鸽传书至京城,急报 “洪水冲毁民房百间,灾民数千,缺粮少药,恐有瘟疫”。

瑞祥号的议事厅内,江兰正和王瑞、大宝围着一张简易的灾区地图,指尖划过 “密云县” 的标注。桌上堆着刚清点完的物资清单:“粮食五千石、棉衣三千件、暖身膏药两千贴、急救药材五十箱”—— 这是江兰连夜从瑞祥号分铺和护理坊调拨的赈灾物资,只待天一亮,便要亲自送往密云。

“姐,你真要亲自去?” 丫蛋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一件厚实的棉袍,脸上满是担忧,“密云那边雨还没停,听说山路都被冲断了,太危险了!让大宝哥或者王掌柜去不行吗?”

江兰抬手将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目光落在地图上的 “白河村”—— 那里是灾情最严重的村落,县令说 “村民多被困在山腰的破庙里,断粮已两日”。她拿起清单,在 “急救药材” 旁添上 “针灸银针二十套”:“护理坊的师傅们虽也懂急救,可灾民太多,我去能多分担些;再说,《商律》刚颁行,我去看看灾区商户的情况,也能帮着制定后续的重建方案。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

江老实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把用油布包好的油纸伞,递到江兰面前:“兰丫头,这伞是你娘连夜缝补的,伞骨用的是最结实的楠木,你带着。路上要是遇到危险,别逞强,先顾着自己的安全 —— 家里还等着你回来呢。”

“爹,我知道。” 江兰接过油纸伞,指尖触到伞柄上母亲缠的防滑布条,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转身对王瑞说:“商号的事就拜托您了,要是护理坊有急事,让丫蛋用飞鸽传书给我;大宝,你跟我一起去,路上帮着清点物资、协调灾民。”

次日清晨,载着赈灾物资的车队在泥泞的路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积水的路面,溅起浑浊的水花,打湿了车辕上悬挂的 “瑞祥赈灾” 杏黄旗。江兰坐在第一辆马车上,掀开窗帘,望着窗外被洪水淹没的麦田 —— 原本金黄的麦秆泡在水里,只剩下光秃秃的穗头,几只麻雀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这片受灾的土地悲鸣。

“姑母,前面就是密云县城了!” 大宝骑着马,在马车旁喊道。江兰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县城城墙被雨水冲刷得发白,城门口挤满了扶老携幼的灾民,一个个面黄肌瘦,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泥浆,看到赈灾车队,眼里瞬间亮起了希望的光。

县令早已在城门口等候,看到江兰,连忙上前:“江姑娘,您可来了!白河村的灾民还困在山腰的破庙里,昨天派人去送粮,走到半路遇到山体滑坡,粮车都被埋了!”

江兰心里一紧,立刻对大宝说:“你带着一半物资留在县城,给灾民分发粮食和棉衣;我带着护理坊的李师傅、张师傅,还有二十箱急救药材,去白河村救急。”

“姑母,我跟你一起去!” 大宝连忙说道,“山路危险,多个人多份照应。”

江兰没有拒绝,两人带着几个漕工,背着急救药材,冒着细雨往白河村赶。山路泥泞湿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脚下的碎石子时不时滚下山崖,发出 “哗啦啦” 的声响。走了约莫两个时辰,终于看到了山腰上的破庙 —— 庙顶的瓦片塌了一半,门口围着十几个灾民,正焦急地往山下望。

“江姑娘!” 庙内的灾民看到他们,激动地喊了起来。江兰快步走进庙内,只见地上躺着几个受伤的老人和孩子,有的腿被砸伤,有的发着高烧,护理坊的师傅立刻拿出药材,开始给灾民包扎、喂药。

江兰蹲下身,给一个发着高烧的小女孩喂退烧药,小女孩的母亲哽咽着说:“多谢江姑娘,要是再等一天,这孩子恐怕就……”

“别客气,我们会想办法把大家都救出去的。” 江兰轻声安慰,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尽快联系县城,让更多的人来转移灾民。

可没等她拿出纸笔,庙外忽然传来一阵刺耳的轰鸣声 —— 山洪来了!

“快!快往庙后跑!” 江兰大喊着,一把抱起小女孩,拉着她的母亲往庙后冲。漕工们也纷纷行动,搀扶着受伤的老人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浑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冲进破庙,瞬间淹没了庙门,屋顶的瓦片 “噼里啪啦” 地往下掉,碎石子和断木在洪水里翻滚,发出吓人的声响。

江兰带着灾民躲在庙后的一个山洞里,洞口被洪水和断木堵住,只剩下一个狭小的缝隙,能透进微弱的光线。洞内一片漆黑,只能听到灾民们的哭泣声和洪水的轰鸣声。她摸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点燃了一根枯枝,微弱的火光映出洞内二十多张恐惧的脸。

“大家别害怕,” 江兰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却带着坚定的力量,“外面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我们要坚持住。李师傅,你再给受伤的老人检查一下伤口,别让伤口感染了。”

接下来的两天,江兰和灾民们靠着仅有的几袋干粮和山洞里的泉水度日。她每天都要趴在洞口,透过缝隙往外看,希望能看到救援的人影;夜里则靠着墙壁,给孩子们讲京城的故事,安抚他们的情绪。漕工们都说:“江姑娘,要是没有你,我们早就撑不下去了。”

而此刻的密云县城临时指挥棚内,胤禛正盯着墙上的灾区地图,眼底布满了红血丝。自从得知江兰被困在白河村,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 —— 他调派了五千禁军,分成十队,从不同方向进山救援;让苏培盛连夜从京城调拨粮食和药品,确保救援队伍有足够的物资;还亲自坐镇指挥棚,每半个时辰就询问一次救援进展,生怕错过任何消息。

“皇上,您已经三天没休息了,喝碗粥吧。” 苏培盛端着一碗热粥,小心翼翼地递到胤禛面前,“禁军统领刚传来消息,进山的路已经打通了一半,十三爷带着亲兵,正徒步往白河村赶呢。”

胤禛接过粥碗,却没喝,只是放在一边,目光依旧盯着地图上的 “白河村”:“再催催禁军,让他们加快速度!江兰被困了两天,要是断粮断药,后果不堪设想。”

苏培盛叹了口气,只能转身去传达命令。他看着胤禛疲惫的背影,心里暗暗叹气 —— 皇上表面上镇定,心里却比谁都急,夜里常常惊醒,嘴里喊着 “江兰” 的名字,却又不肯在朝臣面前表露半分,只能靠着批阅奏折来掩饰焦虑。

而另一边,胤祥带着五十名亲兵,正艰难地在山路上前行。为了尽快找到江兰,他们放弃了马车,背着急救物资,徒步进山。山路被洪水冲得坑坑洼洼,到处都是滚落的碎石和断木,亲兵们时不时会被绊倒,却没人叫苦,只是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十三爷,前面的山坡太滑了,咱们要不要等雨停了再走?” 一个亲兵小心翼翼地问道。

胤祥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和汗水,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不能等!江兰被困了两天,多等一刻,她就多一分危险!快,跟我来!”

他带头爬上滑溜溜的山坡,手指紧紧抓住旁边的灌木丛,脚下的泥土不断往下滑,好几次差点摔下山崖。亲兵们连忙跟上去,用绳索将彼此系在一起,互相搀扶着前进。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面忽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呼救声 —— 是从山洞里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