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未雨绸缪(2 / 2)

江兰走到货栈最里面的种子箱旁,蹲下身,打开一个箱子,取出一把抗冻麦种子 —— 颗粒饱满,泛着金黄的光泽。她想起雍正二十六年,第一次推广抗冻麦时,农户们都不敢种,说 “从来没见过这种麦,要是收不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是她带着农科站的人,在自家田里试种,最后亩产比普通麦高两成,才慢慢打开了市场。现在种子有了名气,却有人开始掺陈种子,这让她更觉得,未雨绸缪有多重要。

“姑母,兰馨银行的赵掌柜来了,说乔致庸票号那边传来消息,最近有商户在票号和银行之间倒卖银票,想赚差价,赵掌柜问咱们要不要定个‘银票兑换限额’。” 小宝抱着一本厚厚的资金流水账,快步走进货栈,脸上带着几分紧张。

江兰站起身,接过流水账,翻到 “银票兑换记录” 那一页,果然看到有几个陌生的商户名字,每天都在不同的网点兑换银票,数额还不小。她沉思片刻,道:“让赵掌柜跟乔致庸商量,定‘单日单人兑换不超过五百两’的规矩,还要登记兑换人的姓名和籍贯;另外,让银行和票号的网点互通兑换记录,要是发现同一个人在多个网点兑换,立刻暂停兑换,上报核查 —— 咱们跟票号合作是为了方便百姓和商户,不能让投机分子钻了空子。”

“我这就去告诉赵掌柜!” 小宝点点头,又道,“对了,姑母,王瑞刚才说,货栈的库存预警机制还没完善,有的货物快卖完了才发现,想请您定个‘最低库存线’,比如淮盐低于一千袋就补货,丝绸低于五百匹就联系江南织造局。”

“这个主意好。” 江兰走到货栈中央的货架旁,指着上面的货物说,“你跟王瑞一起,按货物的销量和运输时间,定个‘最低库存线’—— 比如淮盐从江南运到京城要十天,最低库存就定一千五百袋,留出补货的时间;丝绸运输时间长,最低库存定八百匹;种子是季节性的,现在要储备明年春天的量,最低库存定五千斤。定好后,每天盘点,要是低于线,立刻派人去补货。”

小宝认真地记下,又问:“姑母,那咱们要不要再招些伙计?最近货栈和分铺都忙不过来,有的伙计一天要干十几个时辰。”

“要招。” 江兰点头,“但不能随便招,得找踏实肯干、懂规矩的。你让王瑞去城郊的村子问问,有没有愿意来干活的农户,管吃管住,工钱比别的商号高两成,再教他们仓储和调度的手艺 —— 咱们不仅要做买卖,还要给百姓找条活路,这样跟着咱们干的人,才会真心实意地护着瑞祥的招牌。”

说话间,王瑞拿着刚印好的 “种子防伪标识” 回来,上面盖着鲜红的 “瑞祥农科” 印章,格外醒目。他走到江兰面前,递过标识:“姑娘,您看这样行不行?每个种子袋上盖一个,农户一眼就能认出来。”

江兰接过标识,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再让人把标识贴在所有分铺的种子箱上,再写个‘辨别指南’,教农户看种子的颜色和饱满度 —— 新种子颜色金黄,颗粒饱满;陈种子颜色发暗,还有霉点。”

王瑞一一应下,又汇报:“干燥的库房已经腾出来了,石灰也买好了,就等药材运来了。另外,我跟漕工们说了,装卸盐袋和药材时轻着点,还安排了两个人专门检查包装,确保不会有破袋的情况。”

江兰看着货栈里忙碌的身影 —— 漕工们在细心地装卸货物,伙计们在认真地贴防伪标识,王瑞在核对库存清单,心里踏实了不少。她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正是瑞祥号能在八爷党打压下站稳脚跟,又在合作中不断壮大的原因。商业竞争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提前想到风险,做好预案,才能让 “瑞祥” 和 “兰馨” 的招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晌午时分,货栈外传来漕船靠岸的汽笛声,大宝跑进来喊道:“姑母,漕船到了!可以装淮盐了!”

江兰跟着众人走到货栈门口,看着漕工们扛着盐袋,有序地走上漕船,船身上的 “瑞祥漕运” 杏黄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远处的运河上,还有几艘漕船正在驶来,船上装着从江南运来的丝绸和药材,从山西运来的票号银箱,从宣化运来的农户们种的土豆 —— 这些货物,连接着十八省的百姓,连接着瑞祥号的过去与未来。

王瑞站在江兰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姑娘,要是八爷党还在,咱们哪能有现在的日子。只是以后的挑战,恐怕会更多 —— 蒙古的贸易、《商律》的修订、新商户的竞争,都得提前准备。”

“是啊。” 江兰望着远处的漕船,语气坚定,“八爷党只是过去的挑战,未来还会有新的困难。但只要咱们守住‘诚信’二字,做好预案,团结身边的人,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你看,现在沈万山的盐、乔致庸的票号、巴图的羊毛,还有农户们的种子、士兵们的药材,都跟咱们连在一起了,这就是咱们的底气。”

王瑞点点头,心里彻底放下了之前的担忧 —— 有江兰这样居安思危、踏实肯干的领头人,瑞祥号一定能经得起未来的考验。

当天下午,江兰在货栈的书房里,写下了《瑞祥号风险预案》:“一、质量管控:盐、种子、药材设防伪标识,分铺配专人核验,承诺十倍赔偿;二、库存预警:按货物销量定最低库存线,每日盘点,提前补货;三、资金安全:银票兑换设限额,网点互通记录,防倒卖;四、合作保障:与盐商、票号、药材商定质量协议,违约即终止合作;五、民生兜底:仿冒导致的民生损失,瑞祥号补损并派专人指导。”

写完预案,江兰走到窗前,看着货栈里依旧忙碌的伙计们,又想起蒙古的巴图、伊犁的江柱子、宣化的农户们 —— 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永远在前方,但只要做好未雨绸缪,带着这份 “利国利民” 的初心,瑞祥号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瑞祥” 和 “兰馨” 的招牌,也一定会在时间的打磨下,愈发闪亮。

夜色渐深,货栈的灯还亮着,王瑞还在核对库存清单,小宝在整理资金预案,丫蛋在写药材商的合作信。江兰站在货栈门口,望着远处的星空,心里已经开始规划明年的事 —— 蒙古的羊毛贸易要落地,《商律》的修订要提更多民生条款,抗冻麦要推广到更多省份。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她有信心,也有底气,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次未雨绸缪。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