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断链之痛(1 / 2)

雍正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清晨,京城八爷府的朱漆大门外,突然聚集了二十多个挑着货担、捧着账册的商人。为首的江南丝绸商吴老,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欠条,上面用毛笔写着 “恒裕号欠吴老杭绸货款五百两,雍正二十八年七月到期”,墨迹被手指摩挲得发毛,像极了他此刻焦躁的心情。

“吴老,咱们都在这儿等半个时辰了,八爷府连个人影都没出来,不会是想赖账吧?” 苏州粮商陈六凑过来,声音里满是焦虑,他手里的账册上,“聚丰祥粮铺欠陈六新米货款三百两” 的字迹旁,画了三个红圈,是他这三个月来催债的标记,“我那三百两,是给佃户的收粮钱,再拿不回来,佃户们就要拿锄头来我家要债了!”

旁边的福建茶商赵老三也跟着叹气,手里的茶样包都发潮了:“我更惨!‘裕和号’茶铺欠我武夷岩茶货款四百两,说好了上个月结,结果掌柜的躲着不见,昨天我去看,茶铺货架都空了一半,只剩些碎茶末!八爷党这是要把咱们这些小商户往绝路上逼啊!”

人群里的抱怨声越来越大 —— 有卖瓷器的江西商主,欠了两百两货款;有卖棉布的山东掌柜,压了三百匹布的钱;还有卖红糖的广东商人,连运费都被拖欠着。这些人之前都是被八爷党 “威逼利诱” 供货:要么说 “跟着八爷干有靠山”,要么用 “断货就封铺” 威胁,可从七月开始,八爷党旗下的商号就开始以 “资金周转” 为由拖欠货款,如今恒裕号一倒,大家才慌了神 —— 再要不回钱,自家的生意也得跟着垮。

“不能再等了!” 吴老猛地举起欠条,声音洪亮,“咱们进去找胤禩要说法!他是王爷又怎么样?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要是他敢赖账,咱们就去顺天府告,去养心殿递牌子,让皇上评评理!”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心思。二十多个商人跟着吴老,推着货担、捧着账册,硬是冲破了八爷府门房的阻拦,涌进了前院。院子里的杂草刚过脚踝,假山旁的喷泉早就没了水,只有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家丁,慌慌张张地跑去向福安报信。

胤禩此时正在书房里,对着桌上恒裕号留下的空账本发呆。福安跌跌撞撞跑进来,声音发颤:“爷!不好了!外面来了二十多个供应商,都是来催债的,手里都拿着欠条,说要您还钱,不然就去告官!”

“催债?” 胤禩猛地站起身,腰间的玉带 “啪” 地掉在地上,他现在连给恒裕号补亏空的银子都没有,哪还有钱还供应商?可他毕竟是王爷,不能在商户面前露怯,只能强装镇定:“让他们进来!本爷倒要看看,谁这么大胆,敢来八爷府闹事!”

很快,吴老带着商人们走进书房,账本和欠条 “哗啦啦” 堆了一桌子,像座小山。吴老先把自己的欠条递到胤禩面前:“八爷,恒裕号欠我五百两杭绸货款,七月就到期了,您今天得给个说法!”

陈六也跟着递上账册:“八爷,聚丰祥欠我三百两新米钱,我那佃户等着钱买种子,您要是不还,明年地里就种不出米了!”

商人们七嘴八舌地催着,有的说 “家里等着钱给孩子治病”,有的说 “货栈房租快到期了”,书房里的空气都透着焦躁。胤禩看着桌上的欠条,粗略一算,加起来竟有三千多两,他倒吸一口凉气,手指捏得发白:“本爷不知道什么欠账!都是,去找那些商号的掌柜,别来烦本爷!”

“跟您没关系?” 吴老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是去年八爷府给恒裕号的 “供货担保书”,上面盖着八爷府的朱印,“八爷,您看看这担保书!上面写着‘八爷府为恒裕号供货担保,若欠账,由八爷府偿付’!您现在说没关系,是想不认账吗?”

胤禩看着担保书上的朱印,脸色瞬间惨白 —— 这是去年马武为了让供应商放心供货,特意盖的印,没想到现在成了催债的证据。他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一句辩解的话,只能瘫坐在椅子上,声音沙哑:“本爷…… 本爷现在没银子,你们再宽限几个月,等本爷周转开了,一定还!”

“宽限?” 陈六气得发抖,“从七月宽限到九月,再宽限下去,我们都要饿死了!今天您要是不还钱,我们就不走了!”

商人们纷纷附和,有的坐在地上,有的靠在门框上,把书房围得水泄不通。胤禩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绝望 —— 他私库里连一两银子都没有,府里的玉器当了也不够还零头,就算想宽限,也没人再信他。

就在这时,福安凑过来,小声说:“爷,外面来了个瑞祥号的伙计,说江姑娘让他来给各位商主带句话,要是他们愿意把货卖给瑞祥号,瑞祥号愿意先付三成定金,剩下的货到付款,绝不拖欠。”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醒了在场的商人。吴老第一个反应过来:“瑞祥号?江姑娘的瑞祥号?他们真的愿意先付定金?”

“是真的!” 瑞祥号的伙计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瑞祥号供应商合作章程》,“我们姑娘说,各位商主都是诚信做买卖的,八爷党欠的账,咱们管不了,但瑞祥号愿意跟大家好好合作 —— 丝绸、粮食、茶叶、瓷器,只要是好货,瑞祥号都收,定金今天付,货款三天内结清,还能帮大家周转资金。”

吴老接过章程,手指划过 “先付三成定金”“货款三天结清” 的字样,眼睛瞬间亮了 —— 他之前给恒裕号供货,不仅要等三个月结账,还得被压价,瑞祥号的条件,比八爷党好十倍不止。他抬头看向其他商人:“各位,咱们跟八爷党耗着也没用,不如跟瑞祥号合作,至少能拿回本钱,保住自家的生意!”

有了吴老带头,商人们纷纷围过来,翻看合作章程。陈六看着 “粮食按市价收,不压价” 的条款,激动地说:“我愿意!我这就把仓库里的新米运去瑞祥号,先付三成定金,够我给佃户发钱了!”

赵老三也点头:“我也愿意!瑞祥号的茶铺生意红火,我的武夷岩茶卖给他们,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比在裕和号压着强!”

不到一个时辰,二十多个商人都在合作章程上签了字,跟着瑞祥号的伙计,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八爷府,连看都没再看胤禩一眼。书房里只剩下胤禩和福安,静得能听到窗外风吹过落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