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二月下旬,京城的寒风虽仍刺骨,西城的商号街上却弥漫着一股焦灼的火药味。“裕和号” 的掌柜赵全,正站在二楼的窗边,死死盯着斜对面瑞祥号分号的门口 —— 那里虽不如年前排队的人多,却也陆续有顾客进出,而自己店里,整整一上午,只卖出去三石大米,柜台后的伙计们杵着算盘,眼神涣散,连假装吆喝的力气都没了。
“掌柜的,马爷派人来了,说八爷让咱们再撑半个月,补贴这个月再加三千两。” 伙计慌慌张张跑上楼,手里攥着一张银票,却没半点喜色,“可…… 可咱们仓库里的粮都快见底了,要是再低价进货,就算有补贴,老本也得赔光啊!”
赵全接过银票,指尖冰凉 —— 八爷党的补贴看似多,却填不满低价销售的窟窿。为了跟瑞祥号 “同价”,他们进的面粉掺了三成次等粮,大米里混了石子,顾客买回去骂声一片,老主顾丢了大半,现在全靠 “买粮送布” 的噱头吸引些贪小便宜的散户,可布是积压的粗麻布,送出去也没人待见。
“撑!必须撑!” 赵全把银票拍在桌上,声音发颤却带着一丝孤注一掷,“只要瑞祥号先垮,咱们就能垄断西城的粮市,到时候把价格涨回来,这点亏空很快就能补回来!”
他不知道,此刻瑞祥号西城分号的后堂里,江大宝也正对着账本发愁。二十五岁的他揉着发酸的肩膀,面前摊着近十天的销售记录:面粉销量比上月降了两成,大米降了一成五,虽说羊毛围巾卖得好,可粮和杂货是瑞祥号的根基,长期下滑,终究不是办法。
“姑母,十大商号还在硬撑,‘恒昌号’昨天又搞了‘买两石粮送一双布鞋’,不少百姓贪便宜去了。” 大宝见江兰走进来,连忙起身,语气带着急意,“咱们要是不跟着搞点优惠,粮和杂货的销量还得降。”
江兰接过账本,指尖划过 “面粉销量降两成” 的数字,却没露出焦虑。她刚从兰馨护理坊过来,那里的景象让她心里有了新的主意 —— 护理坊里,新培训的护士林秀正给一个冻手的大娘涂药膏,可整个上午,只来了三个病人,不是百姓不需要护理,是大多不知道 “护理坊能治冻伤、调风寒”,更觉得 “治病得花钱,舍不得”。
“大宝,咱们不打价格战。” 江兰放下账本,眼神清亮,“八爷党靠补贴低价,是‘拼成本’;咱们要靠‘拼价值’—— 把瑞祥号的商品,跟兰馨护理坊的服务绑在一起,搞‘买满百两送护理体验券’,让百姓觉得‘买东西还能免费护理,比只贪便宜划算’。”
大宝愣了愣:“护理体验券?姑母,这能行吗?百姓买粮是为了吃,护理是治病,两者能凑到一起吗?”
“当然能。” 江兰走到窗边,指着街上缩着脖子、搓着冻手的百姓,“你看,冬天天寒,百姓容易冻手冻脚,还容易得风寒;家里有产妇的,也需要产后调理 —— 这些都是护理坊能解决的。咱们的体验券,就包含‘冻伤护理’‘风寒调理’‘产后基础护理’三项,百姓买满百两商品,就能领一张,去护理坊免费体验一次,要是觉得好,以后还会来,这既是帮百姓解决难处,也能让护理坊被更多人知道。”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护理坊的成本低 —— 草药是农科园自己种的,护士是村里培训的妇人,体验一次的成本,比咱们跟着降价亏的钱少多了。咱们要让百姓明白,‘低价的劣质商品’不如‘价实的好商品 + 免费的民生服务’,这才是真划算。”
大宝瞬间明白了,兴奋地搓着手:“姑母这主意绝了!我这就去跟各分号说,让他们赶紧准备告示,再把体验券印出来!”
“等等。” 江兰叫住他,递过一张写好的细则,“体验券要印清楚使用范围、有效期(一个月),还有护理坊的地址和营业时间;分号的伙计要跟顾客讲明白,不是‘买贵了送券’,是‘买够实用的商品,额外得护理’—— 比如一家五口,买百两的粮够吃三个月,顺便能给冻手的老人做次护理,多值。”
当天下午,瑞祥号所有分号的门口,都挂上了醒目的红底黄字告示:“凡在瑞祥号购买商品满百两,即赠兰馨护理坊体验券一张,可免费体验冻伤护理、风寒调理、产后基础护理三项服务之一,有效期三十日,护理坊地址:东城柳巷三号。”
告示刚挂出,就围了不少百姓。一个穿着打补丁棉袄的老农,凑上前眯着眼看,疑惑地问伙计小李:“小伙子,这是真的?买百两粮,就能免费治冻手?俺这手冻了好几年,年年冬天都流脓,去药铺抓药得花半两银子,你们这真不要钱?”
小李笑着点头,递过一张印得规整的体验券:“张大爷,您放心,绝对免费!您要是买一百二十两的粮,够您家吃四个月,还能领张券,明天去护理坊,让林护士给您涂药膏,保管比药铺的管用。”
张大爷还是有些犹豫,旁边一个挎着篮子的妇人接话:“张大爷,我上周在瑞祥号买了羊毛围巾,姑娘们说护理坊能调风寒,我家那口子前些天受了凉,要是真能免费调理,我也买百两粮,顺便给我家汉子领张券。”
人群里顿时议论起来,不少人算了笔账:买百两的粮和杂货,够一家人用很久,额外得一次护理,省下的药钱,比在十大商号买低价劣质商品划算多了。没一会儿,就有顾客走进分号,开始挑选商品。
第一个凑够百两的,是西城的王大娘。她买了六十两的大米(够吃三个月)、三十两的面粉、十两的盐和杂货,正好百两。小李递过体验券,王大娘攥着券,手都在抖:“小伙子,俺家孙女生完娃才半个月,总咳嗽,这券能给她做产后调理不?”
“能啊!” 小李笑着说,“您明天带着券去护理坊,跟林护士说是产后调理,她会给您孙女熬艾草水擦身,还会教您怎么煮益母草汤,都是好东西。”
王大娘喜滋滋地走了,刚出分号门,就跟邻居们说:“瑞祥号这券真划算!俺买够吃的粮,还能给孙女调理身子,比去‘裕和号’买掺沙子的粮强多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第二天一早,兰馨护理坊的门口就排起了队,王大娘带着儿媳,张大爷揣着体验券,还有不少买了商品的百姓,都来体验护理。护理坊里,四个护士分工明确:林秀负责冻伤护理,用农科园种的忍冬藤煮水,给百姓泡手,再涂上调好的药膏;村里来的刘婶负责风寒调理,给百姓煮生姜紫苏茶,还教他们按揉太阳穴缓解头疼;丫蛋则抽空过来,教产后妇人怎么护理伤口,语气耐心,动作轻柔。
“林护士,您这药膏真管用!” 张大爷泡完手,看着红肿消退了不少的冻疮,激动地说,“俺之前在药铺买的药膏,涂了半个月都没好,您这一次就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