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年家的报复(2 / 2)

江兰接过书信,心里更踏实了 —— 有了稳定的稻种来源,就算年家再想在稻种上做文章,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而此时,西宁军营的中军大帐里,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张彪手里拿着探子送来的密报,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看年羹尧的脸色。“将军…… 江兰那边…… 好像早有准备。” 张彪的声音带着颤抖,“她去年秋天就从朝鲜买了一万石耐旱稻种,现在已经开始往直隶运了,每石才一两八钱,比咱们抬价后的江南稻种便宜多了,直隶的农户都等着领她的稻种,咱们联系的粮商…… 好多都后悔了。”

“后悔?” 年羹尧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起来,茶水洒了一地,“他们敢后悔?!刘记粮行的刘掌柜,去年欠了年家三万两银子,万丰粮栈的王掌柜,靠年家的绸缎商号才在杭州站稳脚跟,他们现在敢后悔?!”

张彪哆哆嗦嗦地递上另一张纸条:“刘掌柜派人来说,他仓库里堆的江南稻种没人买,农户都去等江兰的耐旱稻种了,要是再卖不出去,稻种就会发芽,他就要赔本,想跟咱们退约,还说…… 还说愿意把之前收的年家的好处都退回来。”

“退回来?” 年羹尧冷笑一声,眼神阴鸷得能滴出水来,“告诉他,想退约可以,先把欠年家的银子连本带利还了!还有万丰粮栈的王掌柜,他要是敢跟江兰合作,我就让他在杭州的商号彻底关门!”

可张彪还没来得及派人去传信,就有亲兵来报:“将军,十三爷胤祥派人来了,说…… 说您要是敢骚扰江南粮商,阻碍农耕,就按‘破坏新政’论处,直接押解回京查办!”

年羹尧手里的马鞭 “啪” 地甩在地上,却没敢再发作 —— 他如今是戴罪之身,王坤还在京城受审,要是再被安上 “破坏新政” 的罪名,怕是真要掉脑袋了。“知道了。” 年羹尧的声音里满是不甘,却只能恨恨地坐下,“让那些粮商自生自灭,咱们…… 先盯着江兰的耐旱稻种,看看能不能在上面找些茬子。”

正月底,直隶保定府的农耕试点已是一片热闹景象。通州来的粮车刚停稳,农户们就提着空布袋围了上来,脸上满是期待。大宝指挥镖师们卸粮,每袋稻种都过秤,少一钱就补一钱,账算得明明白白。丫蛋带着农科班的学生,给农户们发农技手册,还现场演示怎么浸种:“婶子,您看,这耐旱稻种不用泡太久,温水泡半天就行,泡完了撒在育苗盘里,盖上薄土,七天就能发芽,比江南稻种省三天时间!”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接过稻种,放在手里反复查看,又用牙咬了咬,激动地说:“这稻种好!颗粒饱满,还耐旱,俺家那二亩旱地,之前种玉米一年才收两石,要是种这个稻,能收四石,俺们就能给孙子攒钱读书了!”

小宝则在一旁给农户们讲解贷款:“大爷,您要是现在没银子,能先领稻种,等秋收后再还,年息只要三分,您种两亩稻,秋收后能赚三十多两,还了贷款还剩不少,比种别的划算多了。”

江兰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领稻种、学技术的热闹场景,心里满是暖意。她想起去年秋天,陈默从朝鲜带回稻种样品时,农科班的学生还担心 “外来稻种不适应北方气候”,如今看着稻芽茁壮、农户期待的模样,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

当天傍晚,保定府的知府派人送来消息:愿意种耐旱稻种的农户已有三百多户,开垦的旱地超过五百亩,预计秋收时能产稻两千石,比种玉米多收一千石。江兰把消息写进奏折,连同朝鲜稻种的生长报告一起,让人快马送往京城。

雍正收到奏折时,正在养心殿与张廷玉商议新政。他看着奏折上 “耐旱稻种推广顺利,农户积极性高” 的字样,又翻到稻芽生长的附图,笑着对张廷玉说:“江兰总能给朕惊喜,年家想在稻种上卡她的脖子,她倒好,直接从朝鲜找来了更好的稻种,还顺便解决了北方旱地种稻的难题,这才是真正为民生办事啊!”

张廷玉也点头称赞:“江姑娘不仅有远见,还懂变通,新政有她助力,定能越推越顺。臣建议,陛下可下旨嘉奖兰馨农科园,再让户部推广‘稻种贷款’,让更多农户受益。”

雍正当即准奏,当天就下了两道旨意:一是赐兰馨农科园白银五千两,用于引进朝鲜农技师、改良稻种;二是令户部在全国推行 “农耕低息贷款”,年息统一为三分,助力农户春耕。

旨意传到保定府时,江兰正和丫蛋、大宝、小宝在田里查看农户的浸种情况。得知皇上嘉奖,农户们纷纷欢呼起来,一位老农还特意端来一碗刚煮好的小米粥,递给江兰:“江姑娘,您为俺们农户做了这么多事,这碗粥您一定要喝,是俺们的一点心意!”

江兰接过粥碗,温热的粥香扑面而来,她喝了一口,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里。她知道,年家的报复虽然没能得逞,但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 —— 年羹尧还在西北,年家在江南的势力还在,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她有信心,有提前布局的远见,有团队的支持,有农户的信任,还有皇上的认可,就算年家再怎么反扑,也挡不住新政的推进,挡不住农户们对好收成的期待,更挡不住这个时代走向更好的未来。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刚翻耕的土地上,泛着金色的光。江兰带着丫蛋、大宝、小宝,沿着田埂往回走,远处传来农户们哼的农耕小调,歌声里满是对丰收的向往。江兰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农技手册,封面上 “为民” 二字在夕阳下格外清晰 —— 这是她始终坚守的初心,也是她能一次次破解年家阴谋、推进新政的根本。而她知道,只要守住这份初心,这场变革之路,就会走得更远、更稳。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