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处理商号纠纷(2 / 2)

阿贵伤好后,特意带着一筐太原的金丝小枣来京城谢江兰。他跪在瑞祥号的大堂里,非要给江兰磕三个头:“江姑娘,您是我的救命恩人!要是没有您,我要么死在狱里,要么一辈子落下残疾。这枣是我娘亲手种的,您尝尝。”

江兰连忙扶起他:“阿贵,你是瑞祥号的人,我护着你是应该的。以后在太原好好干,跟着周掌柜学做生意,以后说不定还能当分号掌柜。”

接下来的半个月,江兰让王瑞重新整顿太原分店。不仅修复了被砸的门窗,还加了防盗措施 —— 在店铺周围装了木栅栏,雇了五个军营退下来的士兵当护卫(每月给二两银子,比他们种地挣得多);又从兰馨学院派了两名算术老师,在分店旁边设了个 “临时课堂”,教太原的商户算账(很多商户不识字,常被账房坑)。

民生专柜开业那天,太原的百姓挤破了门。专柜里不仅卖番薯种子,还摆着江兰编的《种植手册》,学员们现场教大家怎么育苗:“把番薯切成块,每块留两个芽,埋在土里三寸深,二十天就能出苗。” 有个老农拿着种子,激动地说:“去年蝗灾,俺家就是靠番薯活下来的,今年再多种点,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消息传到江兰家,江老实正在院子里晒红枣,把枣摊在竹匾里,翻得均匀。邻居张大妈路过,笑着说:“江大叔,你家兰丫头真是能耐!太原的事都传遍京城了,连顺天府尹都夸她‘为民做主’呢!”

江王氏正在给阿贵做棉袄,用的是瑞祥号最好的杭绸,里面絮了厚厚的新棉花:“阿贵这孩子受了苦,得穿暖和点。等开春了,让他把娘接来太原,跟着他享享福。”

丫蛋拿着阿贵送的太原皮影(一个骑着马的武将),跑到兰馨学院给同学们看:“你们看,这是太原的阿贵哥哥送的!我姐姐把他从坏人手里救出来了,还把贪官和恶霸都抓了!” 同学们围着丫蛋,都夸江兰是 “大英雄”。

胤祥特意来瑞祥号,给江兰带来了皇上的赏赐 —— 一对羊脂玉镯,还有 “护商安民” 的匾额。“兰丫头,皇上说了,以后瑞祥号在地方上遇到麻烦,直接找军机处,不用再绕弯子。” 胤祥笑着说,“太原的新知府是我举荐的,为人清廉,以后肯定会好好配合你们的贸易。”

江兰接过匾额,心里满是踏实。晚上,她坐在兰馨学院的图书馆里,看着太原分店送来的新账本 —— 整顿后第一个月,丝绸销量比之前多了五成,民生专柜卖了三千斤番薯种子,还收了二十多个商户来 “临时课堂” 学算术。她拿起笔,在《瑞祥号事务记录》上写下:“雍正十六年二月,太原纠纷解决:赵德昌伏法,刘三流配,分店恢复营业并扩规模;新增护卫与临时课堂,获百姓与商户认可。后续计划:三月在太原设兰馨学院分校(租下绸缎街的旧当铺,改造成教室);四月与巴图王公对接,补送蒙古的寿礼绸;五月组织太原商户去京城参观兰馨学院,学习经营方法。”

窗外的月光洒在账本上,泛着柔和的光。江兰想起穿越前,自己只是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毕业生,如今却能在清朝为员工做主,为商户撑腰,甚至影响地方治理。她知道,这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步步积累的实力和人脉 —— 从护理坊到瑞祥号,从兰馨学院到满蒙贸易,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每一次危机都变成了成长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太原分校的筹建方案去了户部。张廷玉看着方案,笑着说:“江姑娘,你这方案考虑得周全!租旧当铺当教室,既省钱又方便商户上课。本部会给你拨两百两银子,用作修缮教室的费用,再送五十本《算术大全》和《商业要诀》,让学员们有书可学。”

离开户部时,阳光正好,洒在京城的街道上。江兰看着往来的行人,有的提着瑞祥号的丝绸,有的抱着兰馨学院的教材,心里满是感慨。她知道,处理太原纠纷只是她事业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她坚持护着自己人、为民做事,靠着智慧和人脉,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从包衣之女到能影响地方治理的商业领导者,从护理毕业生到时代变革者,她走的每一步,都在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都在践行自己的初心 —— 让这个时代,因为她的存在,变得更公正、更繁荣、更有希望。

回到瑞祥号,王瑞正在和周福商量蒙古寿礼绸的事。周福笑着说:“巴图王公听说咱们为了丝绸的事扳倒了贪官,特意让人送来一匹蒙古的貂皮,说要给江姑娘做披风。” 江兰拿起貂皮,手感柔软光滑,心里暖暖的 —— 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满蒙贸易的信任见证。她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量。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