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应对盐商的反扑(1 / 2)

雍正十四年七月,京城的暑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罩得人喘不过气。可瑞祥号总号的盐柜前,却挤满了冒着酷暑来买盐的百姓 —— 队伍从盐柜一直排到巷口,手里攥着铜钱的手都沁出了汗,脸上却满是期待。

“李嫂,您来啦!还是买十斤盐?” 瑞祥号的伙计孙二一边麻利地舀盐,一边笑着打招呼。李嫂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另一只手攥着五十文钱,点头道:“是啊,多亏你们瑞祥号卖平价盐,不然这十斤盐去年得花一百文,俺家孩子腌菜的盐都快买不起了。” 她说着,指了指孩子的小肚兜,“你看这孩子,之前因为俺们舍不得放盐,总闹肚子,现在天天能喝上带盐的粥,气色好多了。”

孙二刚把装满盐的布袋子递给李嫂,就听见人群外传来一阵粗暴的推搡声。几个穿着宝蓝色绸缎衣裳的汉子,腰间别着短刀,不顾百姓的惊呼,硬生生从队伍里闯了进来。为首的人留着八字胡,三角眼扫过盐柜,正是天津盐商沈万山的管家沈福 —— 沈万山靠着祖上留下的盐引,又吞并了周边十几家小盐场,如今控制着京城周边八成的盐源,连官府都要让他三分。

“都给我住手!” 沈福一脚踹在盐柜旁的木架上,架上的盐袋 “哗啦” 掉在地上,雪白的盐粒撒了一地。一个刚满五岁的小孩吓得 “哇” 地哭了起来,孩子娘连忙把他护在怀里,却被沈福的手下推了个趔趄。

“你们瑞祥号也配卖盐?” 沈福指着掌柜王瑞的鼻子,唾沫星子喷了满脸,“没我们沈家的盐源,你们这盐是从哪来的?是偷的还是抢的?我告诉你,三天之内,要是再敢开这个盐柜,别怪我们拆了你的瑞祥号!”

王瑞气得手都在抖,却强压着怒火 —— 他知道沈万山的势力,硬碰硬只会吃亏。“沈管家,话不能这么说。我们瑞祥号的盐是从山东登州盐场合法采购的,有山东巡抚衙门签发的盐引,你看这上面的印信,难道是假的?” 他说着,从柜台里拿出一卷盐引,上面鲜红的官印清晰可见。

“盐引?” 沈福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张泛黄的纸,往柜台上一拍,“看见没?这是我们北方盐商同业会的决议,昨天刚在通州签的字!从今往后,所有盐场、漕运、甚至钱庄,都不准给瑞祥号供盐、运盐、兑银子!你们等着,不出半个月,你们这盐柜就得空着,到时候看谁还来你们瑞祥号买东西!”

说罢,沈福又踹了一脚地上的盐袋,带着手下扬长而去。百姓们看着散落的盐粒,又看了看王瑞铁青的脸,都小声议论着散去 —— 有几个老人还在盐柜前徘徊,张大爷攥着手里的二十文钱,叹了口气:“王掌柜,俺知道你们不容易,可沈家人心狠手辣,你们可得当心啊。去年他们把盐价从二十文一斤抬到五十文,俺家三个月都没敢在菜里多放盐,孩子都喊着菜没味。”

王瑞送走最后一个百姓,连忙让人把散落的盐收起来,又让人去护理坊找江兰。自上个月瑞祥号响应新政 “民生商品平价供应” 号召,拓展盐业务后,江兰就常去护理坊处理民生协调事务 —— 春桃还帮着记录百姓对盐价、盐质的反馈,光是 “希望盐价再稳一点” 的留言,就记了满满三页纸。

江兰赶到瑞祥号时,夕阳已经西斜,盐柜前空荡荡的,只有孙二在收拾散落的盐粒,嘴里还念叨着:“这些沈家人,真是欺人太甚!” 江兰走到柜台后,拿起沈福留下的 “同业会决议”,上面密密麻麻签着二十多个盐商的名字,最上面就是沈万山的朱印。

“王大哥,沈万山的反扑比咱们预想的还快。” 江兰把决议放在桌上,“他不仅要断咱们的盐源,还要断咱们的上下游合作,甚至散布谣言,这是想把瑞祥号彻底挤出京城市场。”

正说着,春桃提着药箱匆匆赶来 —— 她刚从城郊护理坊回来,手里还拿着一张揉皱的纸条:“江姑娘,小禄子从宫里传来消息,沈家人已经跟京城的二十多家商号打过招呼了。布铺的张掌柜说,沈福威胁他,要是再给咱们供布料,就断他的盐;药行的陈掌柜更惨,沈家人昨天去他药行闹了一场,说他给咱们供药材,就是跟沈家作对,现在陈掌柜都不敢开门了。”

林巧也跟着进来,脸上满是焦急:“江姑娘,护理坊的姐妹说,城郊现在都在传咱们的盐掺了沙子和石膏,吃了会拉肚子。有个王大娘本来想给孙子买盐腌肉,听了谣言,现在连瑞祥号的门都不敢靠近了。”

江兰坐在暖阁的竹椅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她知道,沈万山的底气在于 “垄断”—— 他靠着控制盐源,一边压榨中小商户(比如逼布铺、药行交 “保护费”,不然就断盐),一边剥削百姓(随意抬价、掺假),而朝廷虽然早有整顿盐政的想法,却因为盐商势力盘根错节,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契机。

“咱们不能被动挨打。” 江兰抬起头,眼神坚定,“沈万山的软肋有两个:一是中小商户早就对他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二是朝廷需要有人打破垄断,推进盐政新政。咱们要做三件事,而且要快。”

她看向王瑞,语气笃定:“第一步,找新盐源。山东登州盐场不受沈万山控制,那里的盐场主赵永年之前跟沈万山有过节 —— 去年沈万山想吞并他的盐场,赵永年硬是靠着官府的支持扛了下来。你立刻派周明去山东,就说瑞祥号愿意采购十万斤盐,按市价付三成定金,而且以后每年都从他那采购,让他放心给咱们供货。漕运的事我来协调,我去找十三爷,让他给漕运衙门打招呼,保证盐能顺利到京。”

王瑞点点头:“周明办事踏实,我这就让他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只是沈万山会不会在半路上拦截?”

“会,但咱们有应对的法子。” 江兰从袖中掏出一张兵部的路引,“这是之前推进新币时,皇上赏的路引,凭这个,漕运衙门会派船护送,沈万山的人不敢拦。”

接着,江兰转向春桃:“第二步,联合中小商户。你去联系京城的中小商户 —— 布铺的张掌柜、药行的陈掌柜、粮店的李掌柜,还有城郊的杂货铺、油坊。你跟他们说,瑞祥号能提供稳定的盐源,而且盐价比沈万山的低一成,他们卖盐的利润能多两成。另外,咱们还能跟他们互相合作 —— 他们给咱们供布料、药材,咱们帮他们卖盐,互相扶持,沈万山就不敢轻易欺负他们了。”

春桃接过江兰写的书信,上面详细写了合作方案:“江姑娘,我明天一早就去。只是张掌柜他们会不会怕沈万山报复?”

“会怕,但他们更怕沈万山一直垄断下去。” 江兰笑了笑,“你跟他们说,瑞祥号会给他们担保,要是沈万山敢找他们麻烦,咱们就去找十三爷和张大人,朝廷不会坐视不管。而且,咱们可以成立一个‘民生商户联盟’,大家抱团取暖,沈万山就算再厉害,也不敢跟所有中小商户作对。”

最后,江兰看着林巧:“第三步,破谣言。你带着护理坊的姐妹,去城郊最热闹的集市,设一个‘盐质检测点’。咱们当场用清水融盐,让百姓看有没有杂质;再用咱们的盐煮粥、腌菜,免费让百姓品尝。另外,咱们贴一张告示,就说要是有人在瑞祥号买到掺假的盐,十倍赔偿,而且负责医治因吃假盐生病的百姓。”

林巧用力点头:“江姑娘,我明天就带着姐妹去。咱们护理坊的姐妹都懂医术,正好能给百姓讲解怎么辨别盐的好坏,比如看颜色、尝味道,掺了沙子的盐会发涩,掺了石膏的盐会发苦。”

第二天一早,众人就按计划行动。周明带着盐引和定金,坐上了去山东的马车;春桃拿着江兰的书信,挨家挨户拜访中小商户;林巧带着五个护理坊姐妹,推着装满盐的小车,去了城郊的集市。

周明的山东之行并不顺利。他刚走到通州,就被沈万山的人拦在了路上 —— 为首的是沈万山的侄子沈彪,手里拿着刀,恶狠狠地说:“周伙计,想从山东运盐?没门!把盐引和定金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周明虽然害怕,却想起江兰的嘱咐,从怀里掏出兵部的路引:“沈公子,我们瑞祥号的盐是合法采购的,有兵部的路引,你们要是拦着,就是违抗朝廷旨意!”

沈彪看了看路引上的兵部大印,脸色变了变 —— 他虽然蛮横,却不敢跟朝廷作对。犹豫了半天,只好让开道路,嘴里还嘟囔着:“你们等着,就算你们运来了盐,也卖不出去!”

周明赶到登州盐场时,盐场主赵永年正在盐场查看盐质。听说瑞祥号要采购十万斤盐,赵永年连忙请周明坐下,倒了杯热茶:“周伙计,你们瑞祥号的名声我听说过,你们在京城平价卖盐,是在做善事。沈万山那个老东西,去年想吞并我的盐场,还故意抬价,我早就想找机会治治他了!你们要多少盐,我都给你们供,而且每斤比市价低两文,就当是我支持你们打破垄断!”

周明没想到赵永年这么爽快,连忙拿出定金:“赵老板,谢谢您!我们瑞祥号以后每年都会从您这采购盐,咱们长期合作!”

春桃这边也有了进展。她第一个拜访的是布铺的张掌柜,张掌柜一开始还犹豫:“春桃姑娘,不是我不想跟你们合作,沈家人昨天还来威胁我,说我要是再给你们供布料,就断我的盐。我这布铺全靠盐来吸引顾客,要是没了盐,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春桃拿出江兰的合作方案,又说起百姓对平价盐的期待:“张掌柜,您想想,要是咱们联合起来,就能一直卖平价盐,百姓不仅来买盐,还会来买您的布,您的生意只会更好。而且,江姑娘已经跟十三爷打过招呼了,要是沈家人敢找您麻烦,朝廷会帮您撑腰。”

张掌柜沉默了半天,终于点头:“好,我信你们瑞祥号!我这就给你们准备布料,明天一早就送过去!”

接着,春桃又去了药行的陈掌柜家。陈掌柜的药行昨天被沈家人砸了,柜台还没修好,他正坐在门口叹气。听了春桃的话,陈掌柜眼睛一亮:“要是能有稳定的盐源,我就不怕沈万山了!我这就把药行收拾好,明天就给你们供药材!”

不到三天,春桃就联系了二十多家中小商户,大家都愿意加入 “民生商户联盟”,还签了合作协议 —— 上面写着 “互相扶持、平价供应、共同抵制垄断”,最上面是江兰和王瑞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