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胤祥的力挺(2 / 2)

胤祥的声音越来越高,目光扫过赵谦和孙大人:“至于‘勾结宗室’,更是无稽之谈!淳亲王是因为江兰救了他的女儿璟玥,才与她有往来;臣与她往来,是因为她懂算术、懂护理,能帮着推行摊丁入亩、防治痘疫!江兰创算术夜校,培养了五十名懂算术的吏员,如今这些吏员在山西、河南协助推行摊丁入亩,算税精准,百姓无不称赞;她改良牛痘接种术,救了年妃的幼子弘瞻,还在后宫、京城推广,至今已有三千百姓接种,痘疫死亡率下降九成!这些功绩,难道不比某些只会空谈礼教、不顾百姓死活的人强?”

孙大人脸色发白,却仍强辩:“可她终究是女子!礼教规定女子应足不出户,她却抛头露面,开设商号、办学堂,此乃‘牝鸡司晨’,恐乱朝纲!”

“礼教的根本,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朝廷稳固,而非束缚女子的手脚!” 胤祥的声音震得殿内的烛火都微微晃动,“江兰虽为女子,却比许多男儿更有担当!她让三百二十名伙计有了生计,其中一百名是流民,之前靠乞讨度日,如今能自食其力,不再给朝廷添麻烦;她让五十名贫苦女子学会护理,既能养活自己,又能为百姓看病,减少病痛之苦!这样的人,怎么会‘乱朝纲’?反倒是你们,只知空谈礼教,无视百姓疾苦,无视新政成果,才是真正的‘乱朝纲’!”

殿内的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之前附和赵谦的几个大臣,此刻都低下了头,不敢再说话。张廷玉见时机成熟,从班列中走出,躬身道:“皇上,十三爷所言属实。臣已查过户部的纳税账本,瑞祥号纳税合规,且多次主动补贴民生;太医院也有奏报,江兰改良的牛痘接种术效果显着,今年京城痘疫患者比去年减少九成,后宫更是无一人感染。江兰虽为女子,却心怀社稷,不应因‘性别’而否定其功绩。若严惩江兰,恐寒了天下有识之士的心,也不利于新政推行。”

胤禛拿起御案上的纳税账本,手指划过 “一万五千两” 的数字,眼前浮现出去年粮食危机时,江兰带着伙计平价卖粮的场景;浮现出弘瞻出痘时,江兰彻夜守护的身影;浮现出算术夜校里,学员们认真学习的模样。他合上书,声音威严而坚定:“赵谦,你弹劾江兰‘乱国法’,却拿不出半分实证,只以‘女子经商’‘获利过多’为由,实属偏颇!江兰经商,合规合法,纳税积极,且多次助力新政,解决百姓生计,此乃朝廷之功臣,而非罪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赵谦和孙大人,语气更重:“朕今日下旨:江兰及其所经营之瑞祥号、兰馨护理坊,皆合法合规,任何人不得无故刁难;瑞祥号若遇地方官刻意为难,可直接奏报朝廷,朕必严惩!赵谦妄议功臣,罚俸三个月,闭门思过;孙大人附和弹劾,无实证而乱发言,罚俸一个月,以示惩戒!”

旨意下达,赵谦脸色惨白,身体一软,瘫在地上,只能颤抖着磕头:“臣…… 臣遵旨。” 孙大人也低着头,不敢再看胤禛的眼睛。

消息传到瑞祥号时,已是傍晚。苏培盛亲自坐着马车赶来,马车的车帘上绣着明黄色的龙纹,一看就是宫里的御用车。他刚下车,就笑着朝江兰走来,手里捧着一个紫檀木托盘,上面放着一块御笔题字的匾额,写着 “利国利民” 四个大字,墨色浓亮,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江姑娘,您放心吧!” 苏培盛把匾额递给江兰,语气里满是欣慰,“十三爷在朝堂上把赵谦、孙大人驳斥得哑口无言,皇上不仅下旨为您正名,还特意题了这块匾额赏您!以后谁要是再敢刁难您,就是抗旨!”

江兰接过匾额,指尖触到光滑的紫檀木,心里满是暖意。王瑞也赶了回来,手里拿着户部盖印的纳税证明和各地分店的伙计名册,兴奋地说:“兰丫头,你看!刘主事说咱们的纳税记录是京城最好的,还说以后户部要把咱们当‘商户表率’!各地分店的伙计名册也统计好了,三百二十人,其中一百五十个是包衣子弟,一百个是流民,还有七十个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个个都有活干,有饭吃!”

伙计们听说后,都围了过来,欢呼雀跃。天津分号的张明特意派他的徒弟小李赶来,小李手里拿着一面红色的锦旗,上面用金线绣着 “江姑娘为民,瑞祥号济世”,锦旗边缘还挂着几个小铜铃,一动就 “叮当作响”。“江姑娘,王掌柜!天津的百姓听说有人弹劾您,都去分号门口声援,这面锦旗是百姓们凑钱做的,让我一定要亲手交给您!”

江兰的家人也松了口气。江老实把匾额挂在瑞祥号的门楣上,又让伙计们挂起红灯笼,顿时整个铺面都亮堂起来。“兰丫头,今天可得好好庆祝!我去买酒,再做一桌子菜,咱们全家、还有伙计们,都好好热闹热闹!”

江王氏也笑着说:“我这就回家做饭,把上午买的五花肉炖了,再做几个素菜,让大家吃个饱!”

丫蛋抱着布偶,站在匾额好看!以后俺要好好读书,也要写这么好看的字!”

晚上,瑞祥号的后院摆了十桌酒席,伙计们、护理坊的姑娘们、江兰的家人都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喝酒。江老实打开一坛陈年米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今天咱们喝个痛快!感谢皇上,感谢十三爷,也感谢咱们兰丫头,让咱们瑞祥号能有今天!”

王瑞也端着酒杯站起来,对着江兰说:“兰丫头,我敬你一杯!要不是你有远见,制定章程、搞股份制,咱们瑞祥号走不到今天;要不是你心怀百姓,咱们也得不到皇上的认可!以后咱们好好干,开春就把西安、兰州的分号开起来,帮着朝廷推新政,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

江兰端起酒杯,和大家一一碰杯,米酒的醇香在嘴里散开,暖了整个身子。她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看着伙计们脸上的笑容,看着家人眼里的欣慰,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刚穿越时,自己只是个茫然无措的包衣之女,连活下去都要拼尽全力;而现在,她不仅有了瑞祥号这个事业,还能为百姓做实事,得到朝廷的认可。这一路的艰辛,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夜深了,酒席散后,江兰坐在账房里,看着桌上的圣旨和 “利国利民” 的匾额,又拿起兰馨社的记录册,提笔写下:“雍正十二年腊月,礼部侍郎赵谦弹劾臣‘经商谋私、乱国法’,十三爷于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列举臣纳税、助民生、推新政之实绩,皇上明察,下旨为臣正名,赏‘利国利民’匾额,罚赵谦、孙大人俸。后续计划:其一,开春后推进西安、兰州分号开业,配合新政在西北之改土归流,提供粮食、药材、丝绸等物资支持;其二,扩大算术夜校规模,新增‘新政实务’课程,培养更多懂算术、懂实务之吏员,助力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深化;其三,在护理坊增设‘痘疫防治培训’,派学员至各地分号,协助推广牛痘接种,减少痘疫之害。”

窗外的雪还在下,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记录册上,泛着柔和的光。江兰放下笔,走到门口,看着瑞祥号门楣上的匾额,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知道,这场风波的平息,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 “女子亦可有所作为” 的肯定,为她后续推动更多新政事务,扫清了 “性别” 的障碍。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礼物去了十三爷府。胤祥的书房里暖意融融,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西北地图,上面用红笔标着瑞祥号西安、兰州分号的位置,旁边还写着 “军粮运输路线”。胤祥正坐在桌前,看着一份改土归流的奏折,见江兰来,笑着起身:“江兰,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跟你说,西安、兰州分号开业后,正好能帮朝廷运输军粮 —— 西北改土归流需要军队驻守,军粮运输是个大问题,瑞祥号的商船熟悉运河和陆路路线,交给你们办,我放心。”

江兰躬身道谢:“十三爷,这次多亏了您在朝堂上为臣辩护,不然臣还不知道要被刁难多久。西安、兰州分号的筹备,臣会尽快推进,军粮运输之事,臣也会让王瑞仔细规划,定不辜负您和皇上的信任。”

胤祥摆摆手,拿起桌上的一杯热茶递给她:“你不用谢我,你做的事,皇上和我都看在眼里。你为百姓着想,为新政出力,这才是最根本的。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你做得对,我都会帮你。”

离开十三爷府时,雪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京城的街道上,把积雪照得亮晶晶的。江兰看着往来的百姓,有的提着瑞祥号的丝绸,有的拿着护理坊的药膏,脸上都带着笑容。她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虽然有风雨,却充满意义 —— 用现代知识,做这个时代的 “建设者”;用商业力量,做新政的 “支撑者”;从包衣之女到时代变革者,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步都在为这个时代,添上一抹亮色。

回到瑞祥号时,王瑞正和伙计们打包发往西安的丝绸。见江兰回来,他笑着迎上来:“兰丫头,咱们的西安分号,定能成为西北最好的商号!到时候,咱们不仅卖丝绸药材,还能帮朝廷运军粮、送物资,真正做到‘利国利民’!”

江兰点点头,目光望向西北的方向,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随着瑞祥号向西北扩张,随着新政在全国深化,她的故事,还会有更多精彩的篇章 —— 而每一篇章,都将写满 “务实” 与 “为民”,写满她作为穿越者,对这个时代最深的眷恋与担当。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