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应对科场舞弊案(2 / 2)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负责誊抄周明卷子的,是张敬才的远房侄子王全。张廷玉当即让人传王全,可传话的侍卫回来时,却带回一个坏消息:“王全今早称病告假,此刻已不见踪影,他的住处也空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江兰立刻道,“大人,王全定是藏在张敬才府上!他是张敬才的侄子,又是帮凶,张敬才绝不会不管他!请您立刻奏请皇上,派侍卫围张府,搜王全的住处,说不定能找到受贿的账本或修改朱卷的底稿!”

张廷玉当即写奏折,让快马送进宫中。胤禛见奏后,立刻派九门提督带三百侍卫围了张府。侍卫们在张府的柴房里,搜出了躲在草堆里的王全;在他的卧房地窖里,找到了一本泛黄的账本,上面详细记着 “李修,五千两,改卷;赵安,三千两,换名次;周明,除名,赏誊抄官五十两” 等字样,还有几张未烧毁的朱卷底稿,上面满是修改的痕迹。

王全被押到贡院时,见了账本和修改的底稿,当即瘫软在地,哭着求饶:“大人饶命!是姑父(张敬才)让我做的!他说只要帮这些盐商之子中榜,盐运司的差事就能交给咱们家管,还能拿到银子…… 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

举子们听说找到了实证,都激动得欢呼起来。周明挤到前面,看着自己的墨卷,眼圈通红:“多谢大人!多谢江姑娘!我就知道,朝廷不会让舞弊者逍遥法外!”

张敬才被押来时,见了王全和账本,脸色惨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张廷玉当即下令,将张敬才、王全打入天牢,等候发落;李修等作弊的举子,也被当场拿下,取消功名。

夕阳西下时,查案的结果已送到养心殿。胤禛看着账本上的记录,气得砸碎了案上的霁蓝釉瓷瓶:“张敬才胆大包天!竟敢拿科场当谋利的工具!传朕旨意:张敬才革职抄家,押入天牢,秋后问斩;王全杖责八十,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回京;李修等二十名作弊考生,永远不得参加科举,家产罚没一半,充作新政经费!”

处置完舞弊官员,胤禛特意召江兰进宫。养心殿内,烛火通明,胤禛看着江兰,语气里满是赞许:“江兰,这次若不是你,科场舞弊案不知要拖到何时。你既懂商业助民生,又懂查案肃吏治,朕看,你比朝中不少官员都更懂‘务实’二字。”

张廷玉也站在一旁,对着江兰拱手,语气诚恳:“江姑娘,老夫之前还对你的法子有疑虑,如今看来,是老夫囿于旧例,失了变通。你这‘辨痕迹、查细节’的法子,不仅破了此案,更给科场立了新规矩 —— 以后每次科考,都要将墨卷朱卷对比存档,以防再出舞弊。此女有栋梁之才,皇上若重用,定能助新政更上一层楼!”

江兰躬身谢恩:“皇上、大人过奖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真正出力的,是编修们的细致比对,是九门提督的雷厉风行,更是皇上的英明决断。能为科场除弊,为士子争公道,是臣的荣幸。”

离开皇宫时,夜色已深。街上的举子们还没散去,见了江兰,都围过来行礼:“江姑娘,多谢你为我们伸冤!” 周明捧着自己的墨卷,递给江兰:“江姑娘,这卷子里写的都是我对新政的想法,若你不嫌弃,就请收下,也算我为新政尽份力。”

江兰接过墨卷,心里满是温暖。她回到瑞祥号时,家人都还没睡。江老实站在门口,见她回来,连忙迎上去:“兰丫头,怎么样了?查出来了吗?”

“查出来了,张敬才被抓了,作弊的举子也都罚了。” 江兰笑着说,将周明的墨卷递给江老实,“这是周明的答卷,写得很好,以后说不定能帮着推行新政。”

江王氏端来一碗热汤:“快喝口汤暖暖身子,今天累坏了吧?我炖了当归羊肉,给你补补。”

大嫂也凑过来说:“刚才听街上的人说,张中堂在朝堂上夸你是栋梁之才,皇上还赏了你一匹杭绸呢!以后咱们兰馨的名声,就更响了!”

丫蛋抱着一个绣好的布偶跑进来,布偶的衣服上绣着 “公正” 二字:“姐姐!这是俺给你绣的,祝姐姐以后能帮更多人!”

江兰抱着丫蛋,看着家人欢喜的笑脸,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次破了科场舞弊案,不仅让她获得了胤禛和张廷玉的更深信任,更让她的 “务实思维” 被文官集团彻底认可 —— 从雍正十年的 “举报有奖” 到如今的 “笔迹辨舞弊”,她每一次出手,都在为新政扫清障碍,也在一步步靠近 “军政核心” 的目标。

晚上,江兰坐在灯下,看着案上张廷玉送的 “公正廉明” 木牌(木牌边缘刻着细小花纹,是张廷玉亲手题字),指尖拂过字迹,忽然想起白天举子们感激的眼神。她从包衣之女起步,靠着护理知识缓解胤祥的胸痛,靠着商业思维搭建南北贸易网络,如今又靠着细致的观察破了科场舞弊,每一步都离不开 “替百姓着想” 的初心。

她拿起朱笔,在纸上写下 “科举防舞弊建议”:

重考时,让考生在墨卷末尾按朱砂手印(手印独一无二,不易伪造),并在墨卷封面写清籍贯、年龄、外貌特征,防止替换卷子;

誊抄时,由两名编修现场监督,一人记录誊抄时间,一人核对考生信息,誊抄完后,当场将墨卷、朱卷、手印比对存档,再送考官评阅;

评阅结束后,将中榜考生的墨卷、朱卷公开展示三日,供落第举子查看,若有异议,可向都察院申诉。

写完后,江兰将建议折好,打算第二天送给苏培盛。她知道,这些建议能让科场更公正,也能为新政选拔更多真正的人才 —— 只有选对了人,新政才能推得更顺,百姓才能过得更好。

第二天一早,江兰将建议交给苏培盛时,苏培盛看着纸上的手印示意图,笑着说:“江姑娘,你这主意真是周全!皇上昨天还说,要让科场立个‘永久防弊之法’,你这建议正好用上。”

江兰站在瑞祥号门口,看着街上往来的举子们拿着复习的书籍,脸上带着重新燃起的希望,忽然觉得,所有的忙碌都值得。雍正十一年的春天,因这场科场舞弊案的侦破,不仅让科场恢复了公正,更让新政的根基愈发稳固 —— 而她,也在这场风波中,从 “新政帮手” 真正成长为能为朝廷分忧的 “栋梁之才”,离 “时代变革者” 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残雪彻底消融,檐下的冰棱化成细流,滋润着门前的青石板。江兰看着瑞祥号门楣上的 “兰馨” 木牌,忽然想起穿越前的自己 —— 那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另一个时代,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改变这么多人的命运。

她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比如帮胤禛推进吏治改革,比如让兰馨的商业版图延伸到海外,但只要她始终保持 “务实” 的初心,带着家人的支持、盟友的信任,就一定能在这个时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变革之路,让这个时代,因为她的存在,变得更加公平、更加美好。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