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走了五天,才到山东赈灾点。刘御史正忙着给灾民发粮,见江兰带着这么多物资来,激动得迎上去:“江姑娘,你可来了!灾区缺皂缺得厉害,好多灾民喝了脏水,已经开始闹肚子,你的皂真是及时雨!”
江兰让赵强他们把物资卸下来,跟刘御史说:“这些皂您分发给灾民,告诉他们每天洗手、洗餐具,能防瘟疫;粗布和衣服给老人和孩子,粮食您看着分。要是不够,您再跟我说,我回京城再筹备。”
刘御史连连道谢,还让人写了感谢信,说要呈给胤禛,表扬江兰的善举。江兰笑着推辞:“不用表扬,我只是做了该做的。您要是方便,帮我看看山东的棉花地,要是灾民愿意种棉花,我明年可以跟他们订,给他们找条活路。”
在灾区待了两天,江兰亲眼看着灾民们用兰馨皂洗手,孩子们穿上新缝的衣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个老太太拉着江兰的手,哭着说:“姑娘,你是好人啊!俺们这儿旱了三个月,没水没粮,你送来的粮和皂,救了俺们的命!”
四月底,江兰带着车队回京城。刚到瑞祥号,王瑞就笑着迎上来:“江姑娘,你可回来了!山西的棉花到了,两千斤,足够工坊用半个月;漕运也通了,昨天杭绸就运到了,裕丰号的掌柜还来信,说你诚信,以后要跟咱们长期合作;还有,你捐物资的事,京城都传开了,好多人来瑞祥号买东西,说‘兰馨’是有良心的牌子,这几天布偶和皂都卖断货了!”
苏文清也来了,手里拿着新到的杭绸:“江姑娘,你看,杭绸到了,我已经让工匠们开始做丝巾,这次的图案,我加了些耐旱的竹子,寓意‘挺过旱灾’,肯定受欢迎。”
江兰走到柜台前,见买东西的客人排着队,有个妇人笑着说:“江姑娘,我是听邻居说,你捐了好多粮和皂给灾区,才来买你的布偶的。咱们买东西,就该买有良心的商家的!”
五月初,胤禛召见江兰,还拿着刘御史呈上来的感谢信。胤禛笑着说:“江兰,你做得好!不仅自己应对旱灾有章法,没让生意垮了,还捐物资救灾,帮朕解了燃眉之急。刘御史说,你的兰馨皂在灾区帮了大忙,减少了瘟疫,灾民们都念着你的好。”
苏培盛在旁边伺候,也笑着说:“皇上说得是。现在京城的百姓都夸‘兰馨’是‘仁心商家’,连太后都知道了,让奴才去瑞祥号买布偶,说要给灾区的孩子送过去。”
江兰躬身谢恩:“回陛下,这都是臣应该做的。生意要做,民生也要顾,只有百姓过得好,生意才能长久。臣已经跟山东的灾民说,明年要是种棉花,臣就跟他们订,给他们稳定的销路,让他们能靠自己的手吃饭。”
胤禛点头称赞:“好!你这个想法好。朕准你明年在山东设棉花收购点,官府会帮你协调,让灾民有活干、有饭吃。你这不仅是做生意,更是在帮朕推行新政,安民生。”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心里满是踏实。这场旱灾,虽然带来了危机,却也让她看清了 “生意与民生” 的关系 —— 只顾着赚钱,遇到灾害就会垮;兼顾民生,不仅能度过危机,还能赢得口碑,让生意走得更远。
晚上回到家,江兰一家围着桌子吃饭,江老实拿着粮铺老板送的咸菜,笑着说:“兰丫头,你这次捐物资,真是捐对了!粮铺老板跟俺说,以后咱们买粮,他都给最低价;还有山西的棉商,说下次送棉,再降半成文钱,说佩服咱们的仁心。”
大嫂端上一碗小米粥,笑着说:“工坊的姐妹们也高兴,这个月做了六百个布偶,比上个月还多,张婶拿了五百文,比以前还多赚了一百文。她们都说,跟着江姑娘干,放心!”
江柱子喝了口酒,说:“军营的兄弟们也夸你,说你不仅会做生意,还懂大义,以后咱们家在军营里,也更有面子了。”
丫蛋抱着布偶,坐在江兰旁边,小声说:“姐姐,灾区的小朋友收到布偶了吗?俺还想再捐几个。” 江兰摸了摸她的头:“收到了,他们很喜欢。以后咱们再做新玩具,还捐给他们,好不好?” 丫蛋用力点头:“好!”
江兰看着家人的笑脸,又想起山东灾区孩子们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应对旱灾只是她在这个时代遇到的一个小挑战,未来还会有更多困难,但只要她坚持 “生意为民、民生为根” 的初心,依靠家人的支持、团队的努力和朝廷的信任,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桌上的救灾感谢信上,泛着柔和的光。江兰拿起信,指尖划过 “兰馨仁心,惠及灾民” 的字样,心里清楚 —— 这不仅是对她的表扬,更是对 “兰馨” 品牌的认可,是她一步步走向 “时代变革者” 的又一个坚实印记。
第二天一早,江兰就去了包衣妇女工坊,跟张婶她们说:“咱们下个月开始,做一批‘赈灾款’布偶,上面绣个小太阳,寓意‘旱灾过去,日子红火’,卖出去的钱,拿出一成捐给灾区,帮他们重建家园。”
张婶她们一听,都高兴地答应:“好!俺们一定好好做,让灾区的人知道,咱们还记着他们!”
江兰站在工坊里,看着妇女们忙碌的身影,听着缝纫机的哒哒声,心里满是期待 —— 这场旱灾带来的不仅是危机,更是机遇,让 “兰馨” 的品牌更有温度,让她的路,走得更稳、更远。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