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117章 推出 “儿童玩具”

第117章 推出 “儿童玩具”(1 / 2)

雍正九年正月,京城的年味还裹着雪气,江兰家的院子里却满是孩子的笑声 —— 大哥江石头家的大宝、小宝,正蹲在墙角玩泥巴,小手冻得通红,脸上还沾着泥点;小妹丫蛋带着学堂的两个同学,拿着几根树枝在地上画圈,嘴里念叨着 “这是马车,这是房子”。

江兰刚从通州中转站回来,手里还攥着物流的月度账本,见这场景,心里忽然一软。她想起穿越前,侄子三岁就有堆不完的积木、毛绒玩具,可眼前这些孩子,只能玩泥巴、树枝,不仅脏,还容易受伤 —— 上个月大宝就因为玩石子磨破了手,哭了好半天。

“大宝,别玩泥巴了,手都冻裂了。” 江兰走过去,拿出帕子给孩子擦手,指尖触到大宝冰凉粗糙的小手,心里更不是滋味。大宝仰着满是泥点的脸,小声说:“姑姑,俺们没别的玩的,泥巴能捏小狗,树枝能当马。”

这话像根小针,扎在江兰心上。她环顾四周,想起京城的街巷里,随处可见玩泥巴、扔石子的孩子,偶尔有富贵人家的孩子玩木雕玩具,也多是边角锋利、容易刮伤手的粗制滥造之物。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她可以设计儿童玩具 —— 既安全,又有趣,让京城的孩子都能有干净、不伤手的玩具玩,这不仅是个新的商业机会,更是能实实在在改善孩子生活的好事。

当天晚上,江兰把自己关在屋里,翻出穿越前带过来的笔记本(里面记着护理专业的笔记,也有偶尔画的小图案),开始构思玩具的样子。她首先想到积木 —— 古代的木制玩具多是固定造型,她可以做能拼接的积木,让孩子能搭房子、马车,发挥想象力。木料得选无漆的松木,质地软、没异味,还要打磨得光滑无毛刺,避免刮伤孩子;尺寸要大,适合孩子的小手抓握,大概两寸见方,上面可以刻简单的动物、水果图案,比如老虎、兔子、苹果,既好看又能教孩子认东西。

然后是布偶 —— 孩子都喜欢抱着软乎乎的东西,布偶正好合适。布料要选最柔软的细棉布,洗了不缩水、不褪色;填充物用新弹的棉花,晒过太阳,干净又蓬松;造型选孩子熟悉的动物,比如圆耳朵的兔子、圆滚滚的小猪,眼睛用黑色的布贴,不用珠子(怕孩子误食),嘴巴用红线绣个小月牙,看起来笑眯眯的,讨孩子喜欢。

设计图改了三稿,江兰才满意。第一稿的积木太小,她担心大宝这样的孩子抓不住;第二稿的布偶眼睛用了纽扣,想起护理课上学的 “儿童异物防范”,赶紧改成布贴;第三稿终于定了 —— 积木分三种:方形(刻水果)、长方形(刻动物)、三角形(刻屋顶),一套二十块;布偶分两种:兔子(白棉布 + 粉耳朵)、小猪(粉棉布 + 黑鼻子),每个布偶一尺高,肚子里塞足棉花,软乎乎的。

第二天一早,江兰拿着设计图去找江王氏和大嫂。江王氏正在给小宝缝棉袄,见图纸上的布偶,眼睛一亮:“这兔子真可爱!俺们用细棉布做,肯定软乎乎的,小宝见了肯定喜欢。” 大嫂也凑过来看:“这积木好,打磨光滑了,孩子玩着放心。俺家大宝要是有这个,就不用去玩泥巴了。”

“不仅是咱们家的孩子,京城的孩子都能玩。” 江兰笑着说,“积木让木匠做,布偶让包衣妇女工坊的姐妹们做 —— 工坊现在有空闲的人手,正好能利用起来,还能给她们多赚些工钱。”

江王氏立刻点头:“俺这就去跟张婶、李婶说!她们肯定愿意做,这布偶比绣手帕简单,还能看着孩子做活,不耽误事。”

找木匠的事,江兰交给了江老实。江老实认识京城南城的老木匠周师傅,周师傅做了四十年木匠,手艺好,为人实诚。江老实带着设计图找到周师傅,周师傅拿着图纸,摩挲着松木样品,笑着说:“江老爹,这积木设计得好!无漆松木,打磨光滑,还刻着图案,孩子玩着安全,俺能做!就是得先把木料晒透,再一点点打磨,不能急。”

“不急,咱们要的是质量。” 江老实拍着周师傅的肩膀,“江姑娘说了,每块积木都要打磨三遍,不能有一点毛刺,工钱按块算,一块两文,做得好还加奖。” 周师傅一听,更高兴了:“放心,俺肯定做得妥妥帖帖,让孩子们玩着舒服!”

接下来的半个月,江兰每天都要跑两个地方:上午去周师傅的木匠铺,看积木的进度 —— 周师傅带了三个徒弟,每天从辰时做到申时,先把松木切成方块,再用粗砂纸打磨第一遍,去掉边角,然后用细砂纸磨第二遍,最后用棉布擦第三遍,确保每块积木都光滑得像鹅卵石。江兰还让周师傅在积木上刻图案时,用浅刻法,避免图案边缘凸起刮手,周师傅一开始觉得麻烦,试了两块后,笑着说:“江姑娘心思细!这样刻出来的图案,既清楚又不刮手,孩子拿着舒服。”

下午,江兰去包衣妇女工坊,看布偶的制作。江王氏带着张婶、李婶等二十个妇女,围坐在工坊的休息区做布偶 —— 张婶裁布,李婶缝身体,王婶塞棉花,分工明确。江兰教她们怎么把棉花塞得均匀,不让布偶肚子凹凸不平;怎么绣嘴巴,让兔子的小月牙嘴看起来更可爱。有个年轻的妇女李娟,家里有个三岁的女儿,做布偶时格外用心,还跟江兰说:“江姑娘,俺要多做几个,给俺闺女留一个,再给工坊的孩子们都带一个。”

江兰看着妇女们手里渐渐成型的布偶 —— 白兔子的耳朵耷拉着,粉小猪的鼻子圆滚滚的,心里满是温暖。她还特意让春桃做了小标签,上面写着 “兰馨玩具,安全放心”,缝在每个布偶的衣角上。

正月底,第一批玩具做好了 —— 一千块积木(五十套)、两百个布偶(一百只兔子、一百只小猪)。江兰把玩具摆在护理坊的院子里,大宝、小宝和丫蛋的同学都跑来看,大宝拿起一块刻着老虎的积木,高兴得直蹦:“姑姑,这是老虎!俺能搭个老虎房子吗?” 丫蛋抱着白兔子布偶,脸贴在软乎乎的棉布上,笑着说:“这兔子好软,俺要抱着它睡觉!”

看着孩子们欢腾的样子,江兰知道,玩具肯定能受欢迎。接下来就是销售 —— 她决定在粥铺和瑞祥号杂货铺设 “儿童玩具专区”,这两个地方人流量大,粥铺是家长带孩子常去的地方,杂货铺贴近普通百姓,能让更多人看到玩具。

瑞祥号的玩具专区设在门口的显眼位置,江兰让伙计们摆了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两套积木、五个布偶,还放了个小垫子,让孩子可以坐在上面试玩。伙计们都经过江兰的培训,知道怎么跟家长介绍:“您看这积木,无漆松木,打磨三遍,没毛刺;布偶是细棉布做的,棉花都是新弹的,孩子玩着安全。一套积木五十文,一个布偶三十文,不贵,还能让孩子不玩泥巴,干净又放心。”

兰馨粥铺的专区设在靠窗的位置,大嫂特意在桌子上放了个竹篮,里面装着十个布偶、三套积木,还煮了甜粥,孩子试玩玩具时,家长可以喝碗粥等着。有个带孩子来喝粥的妇人王大嫂,见儿子抱着兔子布偶不肯撒手,笑着问:“这布偶多少钱?俺儿子从来没这么喜欢过一个玩具,以前给他买的木雕,他嫌扎手,玩两下就扔了。”

大嫂笑着回话:“三十文一个,这布偶是细棉布做的,软乎乎的,不扎手,洗了也不变形。您要是买一个,再买碗甜粥,还能便宜五文。” 王大嫂当即掏钱:“给俺来一个兔子布偶,再要两碗甜粥 —— 这玩具值,孩子喜欢,还安全。”

玩具专区刚设好三天,就卖出了二十套积木、五十个布偶。有个姓刘的官员,带着儿子来瑞祥号买香膏,见儿子在玩积木,搭了个歪歪扭扭的房子,高兴得拍手,当即买了两套积木、两个布偶,笑着说:“以前在江南也没见过这么好的玩具,我儿子总说没的玩,这下好了,既能玩,还能认动物、学搭东西,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