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江兰忙得脚不沾地。她让大嫂带着几个包衣妇女,去通州的各个村子宣传种油菜的好处 —— 大嫂嘴甜,又会说农家话,跟村里的妇女们说:“姐妹们,种油菜比种玉米划算,每亩能多赚两百文,够给娃买两身新衣服,还能榨油自己吃,多好啊!” 村里的妇女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可听说官府出菜籽、工坊包收购,又有农把式指导,都动了心。
江兰还特意请了京城周边有名的农把式张老爹,让他去村里教农民怎么种油菜。张老爹种了一辈子庄稼,经验丰富,拿着菜籽跟农民们说:“这油菜得选向阳的地,翻土要深,下种后要盖一层薄土,浇水别太多,不然会烂根。” 他还在村里选了一亩地做示范,手把手教农民们翻土、下种,农民们学得认真,连七十多岁的老农户都蹲在地里,跟着张老爹学怎么间苗。
江老实也没闲着,他每天都去通州的村子里,帮着农民们整理土地,还跟他们算细账:“一亩地种油菜,能收两百斤菜籽,卖一千文,扣除肥料钱,能净赚八百文,比种高粱多赚两百文,要是种两亩,就能多赚四百文,够给家里添个新柜子了。” 农民们听着这实在的账,更愿意种了,短短五天,通州就有三十多户农民报名种油菜,一共种了两百多亩。
另一边,李叔的商队在蒙古草原上遇到了些波折。他们走了十天才到察哈尔蒙古的一个部落,刚到部落门口,就被牧民拦住了 —— 牧民们以前被汉地的商户坑过,有商户答应高价收牛羊油,结果来了之后压价,还扣了牧民的货,所以牧民们对汉地来的商人很警惕。
李叔没慌,拿出江兰准备的礼物,递给部落的头人巴图:“巴图首领,我是京城瑞祥号的,来跟您谈生意。我们江姑娘说了,每斤牛羊油十文钱,比汉地的市场价高两文,而且是长期收购,只要您有货,我们就收,绝不压价、不扣货。这些是我们姑娘给您带的礼物,一点心意。”
巴图拿着细棉布,又闻了闻茶叶的香味,脸色缓和了些,却还是没松口:“以前也有商人这么说,结果呢?收了我们的牛羊油,给的钱不够,还把我们的骆驼借走不还。你们怎么让我信?”
“我这里有契约,还有皇上的旨意。” 李叔拿出江兰拟好的契约,又拿出胤禛派兵丁护送的文书,“您看,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每斤十文,货到付款;这些兵丁是皇上派来的,就是为了保证咱们的生意公平。我们江姑娘是御前侍读,绝不会骗您。”
巴图接过契约,让部落里懂汉文的萨满念了一遍,又看了看兵丁身上的铠甲 —— 那是清军的制式铠甲,假不了。他心里的顾虑少了些,又跟部落里的长老们商量了半天,最后拍板:“好!我信你们一次!我们部落现在有三百斤牛羊油,先卖给你们,要是你们真像契约上说的那样,以后我们的牛羊油都卖给你们!”
李叔大喜,立刻让兵丁帮忙把牛羊油装上车,当场给了巴图三千文钱。巴图拿着钱,又看了看李叔真诚的样子,笑着说:“以后你们再来,我让牧民们多攒些牛羊油,还能给你们带些皮毛,你们也一起收了吧?” 李叔连忙答应:“好!皮毛我们也收,价格肯定公道!”
半个月后,李叔的商队回来了。当两辆装着五百斤牛羊油的马车停在瑞祥号工坊门口时,王瑞激动得亲自上前卸货 —— 这些牛羊油新鲜干净,熬出来的皂基比猪油还香,正好能用来做兰馨皂和香膏。江兰也来了,看着桶里的牛羊油,笑着对李叔说:“李叔,辛苦您了!这下原料的事,总算解决了一半。”
李叔擦了擦汗,笑着说:“不辛苦!巴图首领说了,下个月还能给咱们供八百斤牛羊油,还问能不能长期合作,他们部落里的牧民都愿意把牛羊油卖给咱们。”
没过多久,通州的油菜也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江兰去村里看的时候,农民们正忙着浇水,见她来了,都围过来打招呼:“江姑娘,您看这小苗长得多好!张老爹说,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了!” 江兰蹲下身,摸了摸小苗的叶子,心里满是踏实 —— 有了蒙古的牛羊油和通州的菜籽油,原料短缺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断货了。
十一月初,瑞祥号工坊恢复了满负荷生产。工匠们用牛羊油熬制皂基,加了薰衣草汁后,香味比以前更浓郁;用菜籽油掺进香膏里,滋润度一点没减,还多了股淡淡的菜籽香,后宫的嫔妃们用了,都说 “这香膏比以前更润了”。包衣妇女工坊里也热闹起来,妇女们包装着新做的兰馨皂,手里的针线飞快地缝着香囊,张婶一边包装一边笑着说:“以前总担心原料断了没活干,现在好了,有蒙古的牛羊油,还有通州的菜籽油,咱们再也不用愁了!”
王瑞的账房里,账本上的数字越来越好看 —— 牛羊油的价格稳定在每斤十文,菜籽油每斤八文,比之前的猪油还便宜,成本降了,利润却涨了。江南裕丰号的掌柜亲自来京城,跟王瑞签了长期订单:“以后我们的兰馨皂和香膏,都从你们这进,你们的原料稳定,我们也放心。”
外地的官员也闻风而来,山东的巡抚托人来订了两百盒保湿香膏,说要给母亲用;浙江的知府订了五十块金箔皂,要送给京城的上司。瑞祥号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了京城名副其实的第一杂货铺,而这一切,都源于江兰解决了原料短缺的问题。
这天,江兰把原料供应的情况写成折子,呈给胤禛。胤禛看了,笑着对苏培盛说:“江兰这丫头,不仅能做新物件,还能解决原料问题,连牧民和农民都受益了,这才是真正的为民办事。” 苏培盛也笑着回话:“皇上说得是。现在通州的农民都夸江侍读是‘活菩萨’,蒙古的牧民也说要给江侍读送哈达呢!”
江兰站在养心殿里,听着胤禛的称赞,心里却很平静 —— 她知道,解决原料短缺只是第一步,未来她还要建立更稳定的原料供应链,让蒙古的牛羊油、通州的菜籽油,甚至江南的棉花、福建的香料,都能顺畅地运到京城,不仅保证自己的生产,还能推动各地的贸易,助力胤禛的新政。
晚上回到家,江兰一家围着桌子吃饭。江老实给女儿夹了块肉,笑着说:“兰丫头,现在街坊邻居都知道你解决了原料的事,都说你有本事,连皇上都夸你。” 大哥江石头也说:“我在军营里,兄弟们也听说了,都说我妹妹厉害,能帮牧民和农民赚钱。” 江大宝拉着江兰的手,小声说:“姑姑,我昨天去通州,那些村里的小朋友还跟我玩,说要谢谢姑姑让他们爹娘能多赚钱呢!”
江兰看着家人的笑脸,又想起蒙古草原上巴图首领的笑容,通州田地里农民们的笑容,包衣妇女工坊里张婶她们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她从一个失业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穿越成包衣之女,如今不仅站稳了脚跟,还能帮到这么多人,这就是她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而这原料供应链的建立,不仅是她商业版图的一步,更是她走向时代变革者的又一个坚实脚印 —— 未来,她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前行,让更多人受益,让这大清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