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五月,京城的暑气一天比一天重。江兰刚从护理坊回来,就见大嫂抱着江小宝在院子里转圈,小宝胳膊上满是红通通的蚊子包,哭得撕心裂肺。江王氏拿着蒲扇使劲扇,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这鬼天气,蚊子比去年还多,大宝昨天也被咬得睡不着,涂了草药膏也不管用。”
江兰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小宝的胳膊,温热的皮肤下鼓着好几个硬包,看得她心疼。清代没有蚊香,宫里宫外对付蚊子全靠蒲扇和草药熏,可草药味冲,熏得人头晕,还不持久。她忽然想起穿越前家里常备的驱蚊香囊 —— 用薄荷、艾草、丁香这些草药混合,装在布袋子里,既能驱蚊,还带着清香味,正好能解决眼下的难题。
当天晚上,江兰就翻出护理坊的草药账册,在纸上列起原料清单:薄荷要选今年新采的,气味浓;艾草得是晒干的陈艾,驱蚊效果更好;丁香少放些,味太冲会熏人;再加点金银花,既能中和气味,还能清热。她特意标注了比例:薄荷三成、艾草四成、丁香一成、金银花两成,这样配出来的香味清清爽爽,驱蚊效果也足。
第二天一早,江兰就去找王瑞。瑞祥号的药材铺里,王瑞正跟药农对账,见江兰进来,连忙放下算盘:“江姑娘可是有新主意了?” 江兰把清单递过去,又说了驱蚊香囊的想法:“这几样草药你帮我多进些,要最好的。布袋子用细棉布,绣上简单的驱蚊图案,比如艾草叶、薄荷枝,既好看又能让人知道是驱蚊用的。”
王瑞接过清单,眼睛一亮:“这主意好!现在正是蚊子多的时候,不管是百姓家还是达官贵人,都需要这东西。我这就让药农送一百斤薄荷、一百五十斤艾草,布袋子让你娘那边的包衣妇女缝,正好她们做手帕的活也能错开时间。”
没几天,原料就送来了。江兰带着春桃、玲儿在护理坊的后院分拣草药 —— 薄荷要挑叶子完整的,掐掉老茎;艾草要筛掉碎渣,只留完整的叶片;丁香得剥去外壳,取里面的籽;金银花要挑含苞待放的,香味更浓。分拣好的草药放在竹匾里晒干,阳光晒过之后,薄荷的清凉味、艾草的陈香混在一起,格外提神。
江王氏带着包衣妇女们也来了,这次她们不仅要缝香囊布袋,还要帮忙把草药混合装袋。张婶的手巧,缝的艾草叶图案活灵活现;李婶细心,装草药时每次都用小秤称,保证每袋的重量一样;王婶负责封口,用彩色的线缝出好看的花边。江兰在旁边指导:“每袋草药装一两就行,太多会鼓得像个球,不好带;太少驱蚊效果不够。”
小宝和大宝也来凑热闹,拿着小布袋在院子里跑,大宝举着袋子喊:“姑姑,俺这个袋子上有薄荷叶!等做好了,俺要挂在床头,再也不让蚊子咬俺了!” 江兰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 这香囊不仅能驱蚊,还能让孩子们少遭罪,比什么都强。
第一批驱蚊香囊做了五百个,分两种:一种是给宫廷和贵妇用的,布袋上绣着精致的花鸟,草药里加了少量麝香(淡淡的,不冲),装在小锦盒里;另一种是给百姓用的,布袋绣简单的草药图案,用粗棉布缝制,装在纸袋子里。江兰先送了五十个宫廷款去坤宁宫,剩下的四百五十个让王瑞放在瑞祥号卖。
送香囊到坤宁宫时,皇后正被蚊子扰得心烦,见江兰送来的香囊,打开锦盒一闻,清凉的香味扑面而来,顿时觉得暑气消了大半。她把香囊挂在床头,笑着说:“这香囊真好,比熏艾草舒服多了,闻着也清爽。你有心了,知道本宫最近被蚊子烦得睡不着。” 江兰连忙回道:“能为娘娘解忧,是臣的本分。这香囊不仅能挂在床头,还能放在车里、书房,哪里有蚊子就挂哪里。”
当天下午,后宫的嫔妃就都知道了驱蚊香囊。娴妃派人来要了十个,说要给宫里的孩子用;贵妃要了十五个,分给身边的宫女太监;连太后都让人来取了五个,说放在佛堂里正好。不到三天,江兰送去的五十个香囊就没了,张嬷嬷又来催:“江侍读,您快再送些香囊来,各宫都抢着要,连皇上的养心殿都来问了。”
瑞祥号的香囊也卖得火爆。百姓们听说有能驱蚊的香囊,一大早就在门口排队。李大爷买了两个百姓款,揣在怀里说:“俺家孙子天天被蚊子咬,有这香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王夫人买了五个宫廷款,笑着说:“这香囊又好看又好用,给我家姑娘带几个,出门也能带着。” 不到五天,四百五十个香囊就卖光了,王瑞连忙派人去护理坊,让江兰加量生产。
江兰干脆让江王氏把包衣妇女的队伍扩大到五十人,专门做驱蚊香囊。草药不够,王瑞又从药农那里订了五百斤薄荷、八百斤艾草;布袋子不够,他就找织造局订了大批细棉布和粗棉布。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做两千个香囊,还是供不上货,连江南的裕丰号都派人来催,说江南的蚊子更多,百姓都等着买。
解决了驱蚊的问题,江兰又发现了新痛点 —— 大嫂每次出门,都要带个鼓鼓囊囊的针线包,里面的针、线、顶针、剪刀混在一起,要用的时候得翻半天,有时候还会扎到手。有次大嫂带着针线包去给大宝送衣服,想缝个扣子,结果线轴散了,针也掉了一根,急得满头大汗。
江兰看着大嫂手里的针线包,心里有了主意:做个分层的便携针线盒。她找江石头帮忙,让他找木匠做盒子 —— 盒子要轻便,用楠木做,不容易裂;里面分三层,上层做个软木针插,用来放针,旁边挖个小槽放顶针;中层做几个小格子,用来放线轴,每个格子刚好放一个,不会散;下层做个抽屉,用来放剪刀、碎布、纽扣,抽屉上装个小锁,防止剪刀掉出来。
江石头找了京城最好的木匠,按江兰画的图做了十个样品。盒子做好后,江兰拿给大嫂试:“大嫂,你试试这个,看看好用不。” 大嫂打开盒子,针插在软木上,线轴整齐地放在格子里,剪刀放在抽屉里,一目了然。她试着缝扣子,从针插里取针,从格子里拿线,用完后随手放回原位,再也不用翻来翻去。大嫂笑得合不拢嘴:“兰丫头,这针线盒太好用了!比我之前的针线包强一百倍!”
江兰又做了些调整:盒子外面刻上图案,宫廷款刻花鸟,百姓款刻缠枝纹;针插用红色的绒布包着,既好看又软和;线轴配成不同颜色,方便区分。她做了五十个样品,送了二十个去后宫,剩下的三十个让王瑞放在瑞祥号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