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柜把这事告诉江兰,江兰当即去了仁心堂。林丫头正委屈地抹眼泪:“姑娘,俺按您教的做,可大爷不乐意,说俺瞎折腾。” 江兰没怪她,而是找到那位大爷,笑着说:“大爷,您看您的手,昨天冷敷后是不是没那么肿了?要是不冷敷,肿得厉害,包扎时更疼。下次您要是觉得凉,咱用温凉水,别太冰,好不好?”
大爷看着手确实不肿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姑娘说得对,是俺老糊涂了。那丫头也是为俺好,俺不该凶她。” 江兰趁机跟学员们说:“护理要讲法子,更要讲人情,百姓觉得不舒服,咱就调整,别硬来,这样才能帮到更多人。”
更棘手的是授课时间冲突。济世堂的李大夫要去乡下义诊,没法按时来授课,护理坊的学员们都急了 —— 他们还等着学 “小儿腹泻的辨证护理” 呢。江兰当即调整方案:“李大夫去义诊时,可带 1 名学员跟着,既不耽误义诊,也能让学员在乡下学实操;授课改成‘回来后补讲 + 写授课笔记’,保证大家都能学到。”
李大夫带着学员去了乡下,不仅帮百姓看病,还教学员 “乡下常见的小儿腹泻怎么处理”(比如用米汤补津液、用灶心土敷肚脐)。学员回来后,把笔记整理好分给大家,还说:“乡下的孩子没条件煮梨汁,李大夫教俺们用南瓜泥代替,也能治腹泻,这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随着问题一个个解决,合作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护理坊的学员们,实操能力突飞猛进 —— 之前骨折包扎要练十次才合格,现在三次就能做好;之前分不清风寒咳和风热咳,现在听声音、看痰色就能辨明;甚至有学员能独立处理 “小儿惊厥”“老人心慌” 的初步急救,江兰看着他们的实习记录,欣慰地说:“你们现在去护理所当讲师,都没问题了。”
民间医馆的变化也很大。仁心堂的接诊量比之前多了两成,王掌柜笑着说:“学员帮着包扎、教护理,俺和大夫能多看好几个病人,药材销量也涨了!” 惠民堂的陈大夫,因授课出了名,不少百姓特意来求医:“听说陈大夫教护理坊的学员,医术肯定好!” 济世堂的李大夫,带学员义诊后,乡下百姓也来城里找他看病:“李大夫和姑娘帮俺们治好了孩子,俺们信得过!”
消息传到宫里,胤禛特意让苏培盛去考察。苏培盛回来后,笑着对胤禛说:“皇上,江诰命这合作模式真管用!学员们实操越来越熟练,医馆的百姓也满意,连太医院的周院判都去看了,说‘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好法子,该推广’!”
胤禛当即下旨:“再拨两百两银,支持江兰扩大合作范围,让京城更多医馆参与;内务府要配合,帮护理坊和医馆协调药材、场地,确保合作顺利。”
得到旨意的江兰,又新增了两家合作医馆 —— 回春堂和保和堂。回春堂擅长治老人喘症,保和堂擅长治外伤,正好填补护理坊的短板。合作那天,五家医馆的掌柜和大夫齐聚护理坊,江兰拿出 “京城民间医疗协作章程”,笑着说:“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学员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一起帮百姓少生病、看好病,也为皇上的新政添份力!”
掌柜和大夫们都齐声应和,王掌柜还提议:“江诰命,咱们不如每月聚一次,交流学员实习情况和看病经验,这样能进步更快!” 江兰点头:“好!就定在每月初一,在护理坊聚,俺还会请太医院的周院判来,跟咱们一起探讨。”
合作满一个月时,江兰做了份 “合作成效报告”:护理坊学员实操合格率从七成提升到九成五,民间医馆平均接诊量增加三成,百姓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从六成提升到九成。她把报告呈给胤禛,胤禛看着上面的数据,笑着说:“江兰,你这模式不仅解了京城的医疗难题,还为各州县做了样板。等过些日子,朕让你去江南考察,把这模式推广到江南,让更多百姓受益。”
江兰躬身谢恩,心里满是激动 —— 从护理坊到护理所,再到民间医馆合作,她的医疗整合之路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她想起穿越前的梦想:“让护理知识惠及更多人”,如今在清代,这个梦想正一点点实现。
回到护理坊时,江丫蛋正帮着整理学员的实习笔记 —— 自江兰晋封诰命后,江丫蛋就从杂役宫女变成了江兰的贴身助手,不仅学会了整理文书,还能帮着教新学员基础护理。“姐姐,你看这笔记,林丫头写得真详细,连乡下的灶心土敷肚脐都记下来了!”
江兰接过笔记,看着上面稚嫩却认真的字迹,笑着点头:“丫蛋,你要是感兴趣,下次李大夫去义诊,也跟着去,多学些民间的护理法子,往后也能帮更多人。”
江丫蛋眼睛一亮:“真的吗?谢谢姐姐!俺一定好好学!”
江王氏也特意从家里赶来,带来了刚做的 “绿豆糕”:“兰丫头,听说你跟医馆合作得好,俺做了些糕点,你分给学员和大夫们尝尝。你爹和你大哥也说,等忙完秋收,就来护理所帮忙整理药材,帮你多做些事。”
江兰接过绿豆糕,热意透过油纸传到手心 —— 家人的支持、学员的成长、医馆的认可、皇上的信任,这些都是她前进的动力。窗外的夕阳洒在护理坊的 “医疗协作” 匾额上,泛着温暖的光。
江兰知道,与民间医馆合作不仅是她医疗推广的又一步,更是构建 “宫廷 - 护理坊 - 民间医馆” 三级医疗体系的开始。往后,她将带着这份 “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的模式,走进江南,走进更多州县,让现代护理知识与传统中医深度融合,为胤禛的新政 “基层医疗建设” 添砖加瓦,也为自己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写下更坚实、更具行业影响力的一笔。而此刻,护理坊里学员们讨论实习心得的声音、大夫们准备授课的身影,都预示着一个 “医疗护理协同发展” 的新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