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80章 护理坊成立 “研究室”

第80章 护理坊成立 “研究室”(1 / 2)

初秋的京城褪去了暑热,南城护理所的外伤室却仍透着焦灼。江兰刚带着研究室筹备方案去内务府申领物资,就见玲儿抱着一叠 “伤口护理记录” 匆匆跑来,青色布裙上沾着点点药渍:“姑娘,您快看看!这月合作医馆反馈的伤口感染案例,比上月多了七例,多是工匠的手指、关节处 —— 他们说之前的包扎法要么太松渗血,要么太紧影响干活,还有的沾了汗水就烂了!”

江兰接过记录册,指尖划过 “手指外伤感染”“关节包扎脱落” 的字样,眉头越皱越紧。最刺眼的是东城工匠张二的案例:“左手食指砸伤,用单层棉布包扎,三日后渗血感染,无法握锤,延误工期。” 这已是本月第五个因包扎问题影响劳作的工匠 —— 新政推行黄河清淤、漕运修缮,工匠们多靠双手谋生,伤口愈合慢、感染,不仅苦了百姓,更拖慢了新政进度。

“不光是外伤。” 小莲也拿着小儿护理记录赶来,声音带着几分无奈,“前日有个小儿惊厥,按之前的法子掐人中、擦身,可孩子抽搐得厉害,还是耽误了半刻钟才缓过来。陈大夫说,要是能有更快的应对法子,孩子就少遭罪了。”

正说着,春桃提着装满草药样本的竹篮从外回来,篮沿还挂着沾着露水的蒲公英 —— 她一早去城外药田采新鲜草药,就是为了后续护理试验做准备。“姑娘,刚在门口听周院判说,医馆还有老人因卧床褥疮来复诊,说之前的滑石粉擦身只管一时,过两日还是痒。” 她放下竹篮,掏出贴身的小本子,“这是俺记的民间护理难题,除了褥疮,还有工匠的脚踝扭伤、妇人的产后乳胀,都盼着有更管用的法子。”

江兰看着春桃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又望向外伤室货架上硬邦邦的单层粗布、易脱落的普通纱布,突然意识到:之前的护理方法多是 “经验积累”,遇到新问题(比如工匠特殊部位外伤、小儿急症、老人褥疮)就束手无策。若想持续提升护理水平,必须有专门的地方钻研 —— 设立一个 “护理研究室”,用试验找最优解,用数据验证效果,这才是根本之道。

次日一早,江兰带着春桃、江丫蛋一起去养心殿递奏请。春桃特意将民间护理难题整理成 “民生需求册”,附在筹备方案后;江丫蛋则画了研究室的简易布局图,标注出 “试验、记录、草药” 三个区域。胤禛翻到 “工匠因感染延误工期” 那页,又看了看春桃记的百姓诉求,当即拍板:“准了!内务府拨银两百两,棉布五十匹、草药二十斤,再调两个懂木工的匠人,帮你改造房间。春桃这册子做得细,往后研究室的民生需求收集,就还让她来管!”

得到旨意的江兰立刻投入筹备,春桃成了筹备组的 “后勤总管”。护理坊后院的四间空房原本堆着杂物,她提前三天就带着江老实、江石头父子清理,还特意用石灰水将墙面刷白 ——“这样药渍好清理,试验时也亮堂”。内务府派来的匠人要做试验桌,春桃拿着江丫蛋的图纸,跟匠人反复确认:“这张桌要宽两尺,能摆下三个手指模型;那张桌得矮些,方便坐着记录数据。”

第一间 “实操试验区” 的地面铺青石板时,春桃发现石板缝隙太大,怕药水流进缝里发霉,特意让匠人用细灰填缝,还在角落砌了个小排水口。靠墙的长条木桌上,她按江兰的要求摆好不同部位的 “人体模型”:手指模型用细竹骨做支架,裹上两层粗布模拟皮肤;关节模型特意做了可活动的轴,能模拟肘关节、膝关节的弯曲;躯干模型则用稻草扎成,外面裹着厚棉布,方便试验躯干包扎。角落的炭炉旁,春桃还挂了个铜壶 ——“冬天煮草药时,壶里能温着水,免得草药凉了影响药效”。

第二间 “数据记录区” 的布置更显春桃的细心。四张书桌她按 “试验员 - 记录员 - 核对员” 的顺序摆放,每张桌上都放着她亲手装订的 “试验记录本”,封面上用红笔写着 “日期 - 项目 - 方法 - 效果 - 备注”,内页还画了横线,方便对齐记录。江丫蛋要贴 “试验注意事项”,春桃建议:“字写大些,再配个小图,比如‘重复三次’就画三个圈,免得有人看不清字。”

第三间 “草药配置区” 的木架是春桃和江石头一起搭的,三层木架每层都贴了标签:“上层 - 止血草药(艾草、蒲黄)”“中层 - 消炎草药(蒲公英、金银花)”“下层 - 辅助草药(薄荷、生姜)”。她还在木架旁放了个小秤,“每回取草药都称称,免得配药时多了少了,影响试验效果”。中间的石臼旁,春桃铺了块粗布,“捣药时药渣不洒,也干净”。

第四间 “成果存放区” 要放改良后的包扎材料,春桃特意去内务府申领玻璃柜 —— 管事起初推脱 “玻璃稀缺,只能给宫里用”,春桃拿出胤禛的旨意,又翻出 “成果能助工匠复工” 的奏请,有理有据地说:“掌柜的,这玻璃柜是放伤口愈合样本的,让大家看清楚改良前后的差别,往后推广护理法也容易。新政要靠工匠干活,这也是为新政出力啊!” 管事被说动,次日就送来了玻璃柜。

人员选拔时,春桃也帮着把关。江兰定下 “三选三不选” 标准,春桃就拿着护理坊的学员档案,逐一核对:“玲儿实操好,上次改良产科护理法就有经验;赵丫头记录数据从不出错,适合去数据区;李丫头懂草药,之前帮周院判捣药,能去草药区。” 有个学员想进研究室,却怕苦怕累,春桃跟江兰说:“这丫头上次试验烫伤护理,才煮了两锅水就喊累,怕是不适合。” 最终确定的 6 人核心团队里,春桃还主动承担了 “民生需求对接” 的职责 ——“俺常去护理所,百姓有啥难题,俺能及时记下来,告诉大家该研究啥”。

研究室成立后的首个项目,是 “改良伤口包扎法”。春桃先把之前收集的民间反馈整理成 “问题清单”:“材质硬、易渗血、关节处易脱落、药效不持久”,贴在试验区的墙上,让每个人都能看见。玲儿提议把粗布煮软,春桃立刻去草药区取来粗布样本 —— 她前几日特意收集了京城、保定、江南三地的粗布,“咱都试试,看哪个煮了最软”。

炭炉上的陶锅烧开了水,春桃将三种粗布各剪一小块放进锅里,每隔五分钟就捞一块出来,用手摸软硬度。“京城的粗布煮一刻钟就软了,但一晾就硬;江南的粗布煮一刻钟软,晾了也还软,就是薄些;保定的粗布厚,得煮两刻钟才软。” 她把结果记在本子上,江兰当即决定:“就用江南的粗布,煮一刻钟,再浸一层薄浆,既软又不容易变形。”

小莲提议做 “双层草药纱布”,春桃就跟着周院判学配药。艾草和蒲公英按 3:1 的比例混合,春桃用小秤称好,放进石臼里捣成末,再用纱布包好,放进陶锅煮。“煮的时候要搅拌,免得草药沉底,药效不均匀。” 周院判指点时,春桃听得仔细,还记着:“煮两刻钟,关火后再焖一刻钟,草药味才足。” 煮好的草药纱布晾在院里,春桃每隔半个时辰就翻一次,“免得一面干一面湿,影响包扎”。

针对手指包扎的 “分段包扎法” 试验时,春桃找来了不同尺寸的手指模型 —— 有小孩的细手指,有工匠的粗手指。玲儿在模型上包扎,春桃就在一旁记录:“小孩手指绕两圈,指缝松半指;工匠手指绕三圈,指缝松一指。” 包扎好后,春桃还会试着弯曲模型手指,“能弯到九十度就合适,太松会掉,太紧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