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应急:遇到事,别慌神” 除了摔倒、噎食、中风,还加了 “突发心慌”“烫伤” 的处理:心慌时 “让老人坐下,开窗通风,掐人中(配了人中位置图),喝杯温水”;烫伤后 “用冷水冲一刻钟,别涂牙膏,涂艾草膏(之前护理坊常用的,百姓易获取)”。定稿那日,江兰把指南念给景仁宫的老太妃听,老太妃听到 “翻身护理” 时,笑着说:“兰丫头,你这指南写得比太医院的医书还明白,老嬷嬷听了都能会,真好。”
江兰带着定稿去找文兴堂的王掌柜时,王掌柜正在刻一本诗集。听说要印《老年护理指南》,他翻了几页,眼睛就亮了:“姑娘,这书实用啊!宫里老太妃、民间老人都用得上,比诗集好卖!” 他当即停了手里的诗集,调了五个最好的刻工,还特意叮嘱:“插图要刻得清楚,字要刻得大些,老人眼神不好,得让他们能看清。” 之前印《百姓护理简易手册》时,王掌柜只用了普通宣纸,这次却选了 “半生熟宣”:“这纸结实,翻得多也不容易破,老人能用得久。”
刻版时,王掌柜还帮着改了两处表述。看到 “滑石粉擦身”,他说:“姑娘,平民叫滑石粉‘爽身粉’,改过来他们更懂。” 江兰连忙点头,还加了句 “市集杂货店就有卖”,方便百姓购买。半个月后,首批五百本《老年护理指南》刻印完成,王掌柜特意留了十本样册:“姑娘,您先拿去给宫里、护理所看看,要是有要改的,咱再调整;要是没问题,咱就上市。”
江兰把样册送到慈宁宫时,太后正跟几位老太妃聊天。翻开指南,看到 “翻身护理” 的插图,刘太妃笑着说:“这下好了,老嬷嬷照着图就能给哀家翻身,再也不用怕痒破了。” 太后也点头:“哀家多要些,分给各宫的老年主子,再送些给民间的亲眷。”
三月初一,《老年护理指南》在文兴堂和京城三家最大的书铺同时上市。天刚亮,文兴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宫里来的太监(各宫派来领的),有抱着孙子的大妈(给家里老人买的),还有码头的工匠(托人给乡下父母带的)。“掌柜的,给俺来两本!一本给俺娘,一本给俺丈母娘!” 一个壮汉挤到柜台前,手里攥着一串铜钱,王掌柜笑着递书:“慢着点,别挤,都有!”
南城护理所的婉儿也来帮忙。有个老奶奶看不懂字,婉儿就翻开指南,指着 “饮食” 章节:“奶奶,您看,这说老人要吃软的,粥要熬稠,您牙口不好,就按这个做。” 老奶奶听明白了,连忙买了一本,还说要 “给邻居张奶奶也带一本”。不到午时,五百本就卖完了,没买到的百姓围着王掌柜,急得直跺脚:“掌柜的,啥时候再印啊?俺家老爷子等着用呢!” 王掌柜连忙安抚:“别慌,俺这就加印一千本,三日后准有!”
消息传到宫里,胤禛特意让苏培盛去买了十本,看完后笑着说:“江兰这丫头,连‘老人晚上点小灯’都想到了,比宫里的嬷嬷还细心。苏培盛,让内务府多印些,送到各州县的官署,让他们推广给百姓。” 加印的一千本上市后,更是被抢购一空。有个外地的商人,特意从保定赶来,一下买了五十本:“俺要带回保定卖,俺那儿的老人也需要这书!” 还有个秀才,买了本指南,抄了好几份,贴在县城的城隍庙墙上,供百姓免费看:“江姑娘为民着书,俺也该尽份力。”
指南上市一个月后,反馈像雪片一样飞来。慈宁宫的刘太妃按指南 “晒太阳、喝黄芪蜂蜜水”,腿肿消了不少,竟能在廊下散步了,她特意让宫女送了盒点心给江兰:“兰丫头,哀家能走路了,都是你的功劳!” 南城张大爷的儿子按指南 “给父亲煮稠粥、切碎蔬菜”,张大爷再也没噎过,头胀的毛病也少了,他特意来护理所道谢:“姑娘,俺爹现在能吃两碗粥了,还能跟俺聊天呢!”
东城李奶奶的孙子按指南 “每三日给奶奶翻身、擦爽身粉”,李奶奶后背的褥疮慢慢好了,还能坐起来吃饭,她让孙子做了双布鞋,送给江兰:“姑娘,这鞋是俺连夜做的,你别嫌弃。” 最让江兰感动的是乡下王爷爷的故事,王爷爷记性差,总忘喝降压汤药,儿子按指南 “贴纸条、多聊天”,还教他记 “喝药、吃饭、擦身” 三件事。两个月后,王爷爷不仅没忘喝药,还能帮着喂鸡了,他儿子特意写了封信,托人送到护理所:“江姑娘,您的书救了俺爹的命,俺代表全家谢谢您!”
四月初,胤禛在早朝时提到了《老年护理指南》:“江兰编写的指南,既解了宫中老年主子的护理难题,又帮了民间百姓,是新政‘敬老惠民’的好样板!往后各州县要多印多推广,让全国的老人都能用上。” 张廷玉也附和:“皇上说得是!之前民间老人多因照护不当遭罪,有了这指南,不仅能减少病痛,还能让子女尽孝有章可循,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江兰站在护理坊,手里捧着百姓寄来的感谢信,心里满是踏实 —— 从《儿科护理要诀》到《老年护理指南》,从宫廷到民间,她的护理知识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群体。之前编写指南时,她只是想帮老人少遭罪,没想到竟成了新政的敬老样板,还能推动全国推广。
春桃拿着刚统计的 “指南传播数据”:“姑娘,现在京城各书铺都在加印,保定、天津的书铺也来要货,内务府还送了两百本到黄河清淤的工匠营地,给年老的工匠用呢!” 江兰翻开数据册,看到 “已印五千本,覆盖京城及周边五州县” 的字样,笑着点头:“咱们还要把指南简化,编一本《老年护理口诀》,用顺口溜的形式,比如‘起床慢,吃饭软,翻身勤,少生气’,让不识字的老人也能记住。”
窗外的玉兰开得正盛,香气飘进护理坊。江兰知道,编写《老年护理指南》不仅是她护理推广的又一步,更让 “敬老” 从 “口头说说” 变成了 “有法可依”,这正是她穿越而来的初心 —— 用现代知识,让这个时代的每个人,无论老幼、无论宫廷民间,都能活得更健康、更有尊严。
而此刻,文兴堂的王掌柜正在加印第三批指南,书铺门口的百姓还在排队;宫中的老太妃们按着指南调理身体,脸上有了笑容;民间的老人喝着黄芪蜂蜜水,晒着太阳,享受着难得的舒适时光 —— 这一切,都成了《老年护理指南》最温暖的注脚,也预示着江兰的 “卷王之路”,将在守护民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