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护理坊走出宫墙(2 / 2)

更棘手的是地痞骚扰。有个叫 “李三” 的地痞,带着两个小弟来护理所 “收保护费”:“这地界是咱罩着的,每月交十两,不然就砸了你的铺子!” 婉儿吓得脸色发白,江兰却很镇定,从怀里掏出胤禛给的 “内务府令牌”:“李三爷,咱这护理所是皇上支持的,您要是砸了,怕是不好交代吧?” 李三看到令牌上的龙纹,吓得腿都软了,连忙带着小弟溜走,再也不敢来。

解决了外部麻烦,内部的 “认知偏差” 更需耐心。有个大妈坚信 “发烧要捂汗”,抱着发烧的孙女来护理所,非要江兰 “给娃裹被子”。江兰没硬辩,而是让大妈摸孙女的脖子:“婶子,您看娃的脖子都出汗了,再裹被子,娃会喘不上气的。咱先擦身,要是没效果,再裹被子也不迟。” 大妈半信半疑同意了。半个时辰后,孙女的烧退了不少,大妈才松了口气:“姑娘,俺以前总听老辈说‘捂汗好’,没想到还有这法子。” 江兰笑着递上一张手绘的 “发烧护理图”:“婶子,这图您拿着,上面写着怎么擦身、怎么喂水,往后娃再发烧,您就照着做。”

护理所开业一个月时,已成了南城的 “平民救星”。每天清晨,铺子里就排起长队,有送鸡蛋的,有送蔬菜的,还有个木匠特意做了张新长凳:“姑娘,您这凳子太旧了,俺给您做张新的,坐着舒服。” 最让江兰感动的是张大妈的故事,张大妈的孙子得了积食,吃不下饭,瘦得只剩皮包骨,找了好几个游医都没好。听人说护理所的法子管用,她抱着孙子来,小莲教她 “山楂麦芽水”:“大妈,您把山楂、麦芽各抓一把,煮水给娃喝,每次一勺,一天三次。” 张大妈按法子煮了三天,孙子果然能吃饭了,还能跑着玩。她特意做了双布鞋,送给江兰:“姑娘,俺没啥好东西,这鞋是俺连夜做的,您别嫌弃。” 江兰接过布鞋,鞋面上绣着简单的兰花纹,针脚细密,心里满是暖意。

还有个叫李大叔的哮喘患者,冬天总喘得下不了床。婉儿教他用陶罐煮薄荷水吸入,再配合清淡饮食,半个月后竟能下地干活了。他特意写了张 “救命护理所” 的红纸条,贴在护理所门口,路过的百姓都能看到。口碑渐渐传到京城其他区域,甚至有西城的百姓特意赶来。有次,一个官员家的管家来请江兰 “给老夫人看哮喘”,江兰却婉拒了:“管家,咱这护理所是给平民开的,老夫人要是需要,您可以去宫廷护理坊请讲师,那里的法子更全。” 管家没想到会被拒绝,却更敬佩江兰:“江姑娘真是为民着想,俺这就去护理坊。”

正月十五那天,胤禛带着张廷玉微服视察护理所。刚到门口,就看到百姓排着队,有说有笑,铺子里传来婉儿的声音:“大爷,您这腿还得再固定几天,别着急下地。”“皇上,您看这热闹劲儿,比太医院还红火。” 张廷玉笑着说。胤禛点点头,走进铺子,看到江兰正给一个小孩擦身,动作轻柔,旁边的大妈满脸感激。江兰看到胤禛,连忙行礼,百姓这才知道是皇上驾到,都吓得跪了下来。胤禛连忙扶起他们:“都起来吧!江兰办的这护理所,是为咱平民好,朕来看看,不用拘谨。”

张老栓拄着拐杖走上前,颤巍巍地说:“皇上,江姑娘是咱平民的救星!俺这腿要是没她,早就废了!” 百姓们纷纷附和,有说 “俺家娃发烧是江姑娘治好的”,有说 “俺娘的哮喘好多了”。胤禛看着眼前的景象,对江兰说:“你做得好!这护理所不仅帮了平民,还为新政‘惠民’立了个好样板。朕决定,再拨五百两,让你在东城、西城各开一家护理所,往后还要推广到各州县,让全国的百姓都能用上好的护理法子。” 江兰躬身谢恩,心里满是激动 —— 她从没想过,小小的护理所能得到皇上如此重视,还能成为新政的样板。

离开护理所时,百姓们远远地送着,手里拿着鸡蛋、蔬菜,嘴里喊着 “皇上好”“江姑娘好”。张廷玉看着这一幕,对胤禛说:“江兰这丫头,不仅懂医理,还懂民心,让她推广护理所,比派官员去更管用。”

回到护理所时,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 “江氏护理所” 的木牌上,泛着柔和的光。婉儿、小莲正整理着当日的护理记录,案上摆着百姓送的鸡蛋、红薯,还有张大妈做的布鞋。“姑娘,皇上让咱在东西城开护理所,咱们人手不够怎么办?” 春桃担心地问。江兰却笑着拿起护理记录:“咱们可以从护理坊再选些讲师,培训后派过去;还可以教百姓‘互助护理’,比如让学会的工匠教其他工匠,让会的大妈教其他大妈,这样护理知识就能传得更快。”

她翻开记录册,上面记着:“开业一月,接诊三百二十人,外伤康复率九成,小儿发热缓解率八成,百姓满意度九成五。” 这些数字,比任何赏赐都让她觉得有价值。“姑娘,您说咱们这护理所,能开到江南去吗?” 婉儿眼里满是期待。江兰点头,目光望向窗外的月光:“会的,不仅江南,还要开到黄河沿岸,开到通州码头,让所有平民、工匠都能用上好的护理法子。”

她想起穿越前在医学院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那时她以为只是一句口号,如今在清代的民间,却真正实现了 —— 她不再是那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毕业生,而是能为平民遮风挡雨的 “江姑娘”,是推动时代健康变革的践行者。

夜深了,护理所的灯还亮着。江兰和团队成员围坐在桌前,商量着东西城护理所的筹备:婉儿负责培训新讲师,小莲负责整理平民护理手册,春桃负责协调铺面…… 每个人都充满干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不仅是护理,更是在守护民心,在为新政添砖加瓦。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 “中西医结合护理” 的草稿上,也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江兰知道,护理坊走出宫廷,只是她 “卷王之路” 的又一重要步 —— 往后,她将带着这份 “平民护理模式”,走进更多城市,走进更多百姓的生活,让现代健康理念在清代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胤禛的新政 “固本强基”,也为自己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写下最贴近民心的一笔。而南城护理所那盏温暖的灯,也将成为照亮平民健康之路的第一束光,预示着一个 “健康普惠” 的新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