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73章 为太后进行身体调理与养护

第73章 为太后进行身体调理与养护(2 / 2)

饮食调整的第三日,李修远又来发难。他拿着太后之前的饮食单,对胤禛说:“皇上,太后常年靠温补养身,江兰让太后吃寒凉的梨、百合,恐伤脾胃!昨日太后说胃里胀,定是这清淡饮食闹的!”

江兰早有准备,让宫女端来太后的 “饮食记录册”:“皇上,太后昨日胃胀,是因为中午多吃了半碗百合粥,并非饮食寒凉。奴婢已调整分量,每餐百合粥只一碗,搭配清炒菠菜(温性),今日太后已说胃不胀了。且太医院的《脉案记录》上写着,太后的脉搏比之前平稳,咳喘次数从每日十余次减到五次,这都是调理见效的证明。”

胤禛翻看记录册,又看了看太医院的脉案,对李修远说:“江兰调理得好好的,你少来添乱!再敢质疑,朕就罚你去太医院药房抓药!”

李修远彻底没了底气,只能灰溜溜地退走。江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却很清楚 —— 太医院的抵触源于利益,她的调理方法既不用贵重药材,又能减少会诊次数,断了太医们的油水,往后怕是还会有刁难,得靠实实在在的成效堵住他们的嘴。

调理到第十日,太后的变化愈发明显:之前走几步就喘,如今能在慈宁宫的廊下散步半个时辰;之前夜里总咳醒,如今能一觉睡到天亮;甚至连脸色都红润了不少,不再是之前的青白色。她拉着江兰的手,坐在廊下的藤椅上,笑着说:“兰丫头,你这法子真是神了!哀家这哮喘,折腾了十几年,太医院都没治好,你不过十天,就让哀家舒服多了。”

“娘娘过奖了。” 江兰递上一杯温热的银耳莲子水,“这都是娘娘配合的结果。往后秋冬交替时,咱们提前用蒸汽吸入预防,再坚持清淡饮食,哮喘定不会再频繁发作。”

太后接过水杯,看着江兰清秀的眉眼,突然叹了口气:“你这丫头,既有本事又细心,比宫里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宫女强多了。哀家听说,你还开了产科班,救了不少嫔妃和皇子的性命?”

“都是奴婢分内之事。” 江兰如实回答,“后宫嫔妃生产凶险,奴婢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

“力所能及?” 太后笑着摇头,“哀家在宫里活了几十年,见过的宫女不计其数,却没见过像你这样,敢跟太医院叫板,敢给皇上提建议的。你这性子,倒像哀家年轻时候 —— 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做成。”

从那以后,太后便常召江兰去慈宁宫聊天。有时聊宫里的琐事,比如御花园的牡丹该怎么养;有时聊江兰的家人,比如江石头的腿恢复得怎么样,江柱子在通州码头累不累;甚至有时会问起 “现代” 的事,江兰便巧妙地转化,说 “现代百姓也靠蒸汽缓解咳嗽,靠清淡饮食养身”,听得太后连连感叹 “外面的世界竟有这么多好法子”。

一日午后,太后特意让宫女拿来一个描金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支羊脂玉簪,簪头雕着精致的兰花纹:“兰丫头,这簪子是先帝赏给哀家的,今日赏你。你不仅调理好了哀家的身体,还帮皇上稳定了后宫,哀家谢谢你。往后在宫里,若是有人敢欺负你,就跟哀家说,哀家为你做主!”

江兰连忙跪地谢恩:“谢太后赏赐!奴婢定不负太后厚望!”

得到太后的支持,江兰调理哮喘的法子很快在后宫传开。有几位年迈的太妃也有咳喘的毛病,纷纷来找江兰请教,江兰便教她们简化版的 “蒸汽吸入法”—— 用普通的陶罐煮紫苏水,用布蒙住陶罐口,留个小口吸气,简单又实用。太妃们用了后,都赞 “比汤药管用”,还特意给江兰送了不少点心、布料。

调理满一个月时,太医院呈上《太后哮喘调理成效报告》:“太后咳喘次数从每日十余次减至一次,夜间无憋醒,可正常散步、饮食,脉象平稳,哮喘症状缓解九成。” 胤禛看后,特意在早朝表扬了江兰:“江兰以‘蒸汽吸入’‘清淡饮食’调理太后哮喘,成效显着,实乃奇才!往后宫中皇室成员的健康调理,皆由江兰参与,太医院需全力配合!”

消息传到慈宁宫,太后笑着对江兰说:“兰丫头,你看,皇上都认可你了。往后你不仅要管后宫,还要多想想民间 —— 民间肯定也有不少人受哮喘折磨,若是能把你的法子推广出去,也是一件积德的好事。”

江兰心里一动 —— 这正是她的目标。她躬身道:“娘娘放心,奴婢已开始编写《民间哮喘简易调理手册》,去掉宫廷专属的药材,用百姓易得的紫苏、薄荷、梨,教他们‘蒸汽吸入’‘饮食调整’的简单法子,等编好后,就请皇上恩准推广到各州县,让民间百姓也能受益。”

太后满意地点头,拉着江兰的手,目光望向窗外 —— 秋末的阳光洒在慈宁宫的银杏树上,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透着温暖的生机。“好,好!哀家就知道你是个有心的。往后这手册推广,哀家也帮你说话,让皇上多拨些银子,多印些册子,别让百姓再受哮喘的罪。”

离开慈宁宫时,夕阳已把宫墙染成橘红色。江兰手里攥着那支羊脂玉簪,簪头的兰花纹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她知道,为太后调理身体,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健康守护,更是她从 “后宫护理推动者” 向 “皇室健康核心顾问” 的跨越 —— 有太后的支持,有胤禛的信任,她后续推广医疗知识、参与新政民生的道路,定会更加顺畅。

回到护理坊,春桃正等着她,手里捧着刚统计的 “民间哮喘案例”:“姑娘,您看,苏公公从民间收集的案例,好多百姓因哮喘没钱请太医,只能硬扛,有的甚至咳得吐血。您这手册要是推广出去,肯定能救不少人!”

江兰接过案例,看着上面 “通州张老汉,哮喘十年,冬日常咳晕”“江南李妇人,产后哮喘,无法照顾孩子” 的字样,心里满是坚定。她翻开《民间哮喘简易调理手册》的草稿,在 “蒸汽吸入法” 旁加了一行小字:“陶罐煮药即可,无需铜壶,百姓易操作。”

窗外的银杏叶还在飘落,护理坊的灯却渐渐亮起。江兰知道,为太后调理身体只是她健康守护之路的又一步,往后她还要带着哮喘调理法,走进民间的大街小巷,走进黄河沿岸的工匠营地,让现代健康知识在清代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胤禛的新政 “敬老惠民” 添砖加瓦,也为自己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写下更温暖、更具民生温度的一笔。而慈宁宫廊下那一次次温馨的聊天,那支温润的羊脂玉簪,都成了这份变革最坚实的后盾,预示着她的 “卷王之路”,将走向更广阔的民生天地。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