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守护自证的深红(1 / 2)

监测站外狂风卷起浓雾,林羽凝望黑暗,心中预演着未来所有可能的险恶。

直至破晓时分,一道天赐般的光束精准投射进绛红核心区激活了神秘地脉网络。

惊雷般的科研自证完成,但林羽团队紧绷的神经仍未松懈——韩冰的威胁犹在耳边。

当异常空域扫描信号被发现时,林羽部署的防御网络瞬间捕获了金属微粒投放无人机。

这场静默较量背后,竟意外揭示了深红碱蓬如何通过底栖生物编织更大的生态脉络。

观测站厚实的合金门关闭时的沉重“咔嗒”声,不仅隔绝了滩涂灌进来的冷湿雾气与尚未散尽的汽油味,更像在林羽心上落下了一枚锚,将他重新钉回到这片深沉数据与静默碱蓬所构筑的世界。屏幕上,那道神秘天光激发的炽热“金线”已如燃尽的流星轨迹般归于平静,绛红核心区域的温度图谱正缓慢而坚定地从暴烈的橙红回落到含蓄深沉的靛蓝与赤红基线,仿佛一个巨人刚刚完成了一次惊天动地的吐纳,如今正酣然沉入梦乡,只留下躯体上残留的温暖余韵。

舱内的空气却截然不同,沉默被一种内爆般的力量挤压,酝酿着无声的狂澜。长久屏息的人们似乎终于找回了呼吸的本能,气息重新变得粗重,伴随着键盘被压抑许久的密集敲击声重新响起,如同骤雨初歇后屋檐落下的急流,急促地灌满每一寸空间。

“初步时间序列图谱已提取!误差范围控制在毫秒级!”

“边缘微电位数据回传完成,部分通道处于饱和状态,正在执行应急校准!”

“热导模型动态补偿启动……初步分析显示能量传导网络的主脉存在三级分支结构,能量耗散路径与预测模型偏差小于预期3%!”

小李和苏晚晴的声音不再是汇报,更像是在巨大的冲击余波中竭力锚定坐标的呼喊。主屏幕上庞大的数据流正被贪婪而高效地拆解、重组,化作瀑布般倾泻而下的可视化图谱与密密麻麻的滚动日志字符。屏幕上那些刚刚还沸腾流淌的金色脉络,如今被迅速定格、解构、分析。

林羽站定在主控台前,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细致地扫过每一个跃动的数值、每一条变换的光谱曲线、每一个图谱叠加演算所诞生的新型数据层。那道天启之光赋予了他们什么?那不仅仅是冰冷数据的堆积,更是一个曾经仅存在于推论中的生命网络瞬间显形——一种深埋碱蓬根系之下,依赖于独特微生物联盟、以光热信号为精确驱动指令、在土壤微观结构中进行能量定向传导的超高效协同体系。

这体系正如同其存在的载体“深红碱蓬”群落本身,独特、精妙,拒绝任何粗暴的窥探,却又在自然选择的某一瞬间,以这种无法复制的神迹方式,向恪守着边界、努力倾听的人类,慷慨地揭开了面纱的一角。

“保存全部原始数据流,三副本独立物理隔离储存。”林羽的声音很低,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穿透了背景的喧哗,敲在每个人紧绷的神经上,“苏工,启动‘后奇迹’专项分析协议最高优先级。我要每一丝能量残留的轨迹、每一段活性衰减的曲线,哪怕它只有微伏级的颤动。”

“明白!后奇迹协议已加载,优先级锁定最高!”苏晚晴十指如飞,眼神专注得近乎锋利,屏幕的光在她脸上飞速变幻。一个独立的程序框架瞬间在主屏边侧占据一席之地,它开始高速调动、关联所有相关数据接口,像一个精准的织网者,开始将碎片化的奇迹织入理论的经纬。整个控制舱的光线仿佛都向着主控台微微倾斜,所有人都被这无形的引力牵引着,陷入数据挖掘的激流中。老张默然递过来温热的杯壁时,林羽竟也毫无察觉。

整整四十八小时。灯光湮灭了白昼与黑夜的界限,屏幕闪烁成为唯一的时间刻度。分析图谱在深度解剖下展现出令人心悸的繁复。核心模型被一再修正、调校。那片刻神迹的光焰,其蕴含的信息量在专业手段的解析下层层剥露,近乎无穷。每一次深挖都引发一次小型的数据风暴。一份编号为“Ec-dL-’(‘o-03R’东北侧1.8米)检测到高强度次生生物热源集中爆发!与沙蚕深度掘进轨迹吻合!温度提升超出基线1.5摄氏度!]

苏晚晴的手指死死点在电位差变化图上那条陡然飙升的明亮波纹中心:“就是这个时间点!看这陡峭的爬升曲线!几乎与屏障启动时间重合!”她猛地指向红外成像图中沙蚕掘进的方向,“屏障启动前两分钟,这些沙蚕几乎没有深度掘进动作,全部停留在浅层区域!而现在——能量……它们在传递什么?!”

林羽的目光死死锁在主控屏幕上两块正在疯狂刷新数据的区域:一个是“o-03R”那陡然汇聚强化的微电位流动图谱,象征着一种底层电信号网络的突然集中启动;另一个则是红外镜头上那些奋力掘进、在探测波中搅动出微小温度亮斑的沙蚕影像!

这两个画面原本属于不同的层面:微电位是隐藏于泥层深处、代表看不见的微小电流网络的生命脉动;沙蚕则是地表可视的、笨拙缓慢的生物活动轨迹。此时,它们却在高悬的“光盾”屏障启动之后短短片刻,在时间与能量层面上发生了高度重叠、同步暴涨的疯狂响应!

“不是巧合!”老张那粗哑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沙沙声响起,眼睛瞪得滚圆,如同看到了比外敌入侵更令人头皮发麻的东西,“这些虫子……它们在响应核心区域上面的那个‘壳’?!”

光盾!那个由人类制造出来、用来对抗高空窥探的能量壁垒,它的启动,这个纯粹人为的、强大的、甚至略显粗暴的能量扰动,竟成为了一个触媒?它在无形中惊动了大地深处那些肉眼难以窥见的存在?

屏幕上的数据仍在汹涌攀升,沙蚕们掘进的动作并未停歇。

主屏中央,一个高度关联的监测窗口自动聚焦并占据核心位置:那是以“绛红-03”核心为源点扩散开来的超精密根系热分布模型的动态视图。在这高度放大的视图里,能清晰地看到代表碱蓬主体根系网络的粗壮脉络(温暖的橙色与暗红),还有无数依附其上的、代表共生活性微生物区域星星点点的小簇热点。此刻,有几道极其微弱的亮黄色光芒在核心根系网络的外围区域闪烁了一下,如同黑暗中的萤火虫。下一秒,它们仿佛被注入了强心针,光芒亮度陡增,由微弱的黄星转化为清晰的、持续亮起的光点!它们的位置——精准地位于那些奋力掘进、搅动淤泥的沙蚕前进方向正下方!

“标记!SN-p7S-003西北方向坐标点(x0.32,Y-0.67),正下方1.2米深度!”苏晚晴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她迅速调用坐标,将另一个高清地质探测视图叠加到根系热谱图上。放大!再放大!画面清晰显示:一枚极为微小的热源,如同沉睡后被惊醒的心脏,正在那个位置的深层土壤缝隙中搏动!那亮黄色的光芒微微闪烁,每一次亮起,都与旁边根表传感器捕捉到的微弱电位升高波形对应!

“次生热源!”小李猛地吸了一口气,“是根系周围休眠的次级伴生菌落!它们被激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