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52章 隋唐风云之窦建德:“仁义大王” 的神话化

第152章 隋唐风云之窦建德:“仁义大王” 的神话化(2 / 2)

贞观年间,李世民派官员去河北巡查,发现好多地方都有 “窦王庙”,百姓们在庙里供奉着窦建德的画像,画像上的窦建德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手里拿着个窝头。有个官员把这事报给李世民,说百姓私设庙宇,怕是要生乱子。李世民沉默了半天,说:“就让他们拜吧,窦建德确实是个好人。” 后来他还让人重修了窦建德的墓,墓碑上刻着 “隋夏王窦公之墓”,老百姓都说那是真龙天子给窦大王正名了。

永徽年间,贝州有个叫王二的农夫,地里的庄稼总被蝗虫吃,他对着窦建德的牌位祷告:“窦大王显显灵,别让蝗虫祸害人了。” 第二天一早,王二去地里看,见蝗虫都死在了田埂上,地里的庄稼好好的。这事传开后,更多人来拜窦建德,说他成了神仙,能保佑风调雨顺。有个秀才还写了首诗:“漳南有王名建德,不爱金银爱百姓。死后成神护乡里,年年五谷都丰登。”

武则天时期,有个叫王方翼的将军去河北打仗,夜里迷了路,在荒野里看见一盏灯笼,跟着灯笼走,竟走到了一座破庙前,庙里供奉的正是窦建德。王方翼进去拜了拜,出来后就找到了路。后来他跟人说,庙里的窦建德像笑了,还听见有人说:“将军是个好官,我送你一程。” 这事越传越神,有人说窦建德成了 “土地神”,专门保佑河北的百姓;还有人说他是 “阎罗王”,在阴间审判那些坏官。

开元盛世时,有个叫李白的诗人路过贝州,听说了窦建德的故事,就在窦王庙里写了首诗:“君不见夏王起漳南,义旗一举天下应。不杀降卒不掠民,至今人祠窦王庙。” 老百姓把那首诗刻在石碑上,立在庙门口,每天都有好多人去拓印。有个老道士说,他夜里路过窦王庙,听见里面有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来回踱步,还听见叹气声:“今年的麦子长得好,就是雨水少了点。”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叛军打到贝州,想拆了窦王庙当柴烧。刚要动手,突然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叛军的眼睛都睁不开,有个小头目还被风刮倒的旗杆砸断了腿。老百姓都说那是窦大王显灵了,叛军吓得再也不敢动窦王庙一根木头。后来唐军收复河北,有个将领在窦王庙里发誓:“要是能打败叛军,我就给窦大王重塑金身。” 没过多久,叛军真的被打跑了,那将领果然让人用黄金给窦建德塑了个像,金像是笑着的,手里还拿着个窝头。

宋朝的时候,说书先生把窦建德的故事编成了话本,说他是天上的 “仁圣星” 下凡,专门来救苦救难的。话本里说,窦建德在阴间当了 “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的善恶报应,那些贪官污吏到了阴间,都得受他的审问。有个叫包拯的清官,还说自己断案时,夜里梦见过窦建德,窦建德告诉他凶手藏在什么地方,第二天一查,果然没错。老百姓都说,窦大王在阴间还在做善事呢。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有个叫韩山童的首领,总说自己是窦建德转世,还让人打着 “复夏” 的旗号,河北的百姓一听是窦大王的队伍,纷纷参加,没几个月就聚集了几十万人。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听说了窦建德的故事,让人在《元史》里写:“窦建德,隋末群雄也,性仁厚,得民心,虽败犹荣。” 还让人在漳南县修了座 “窦公祠”,派官员每年都去祭拜。

明朝有个叫李时珍的医生,路过河北,见有个得了怪病的人,吃了好多药都没用,家里人就去窦王庙求了点香灰,冲水喝了,病竟然好了。李时珍觉得奇怪,就去研究香灰,发现那香灰里有好多草药的成分,原来是庙里的道士偷偷在香里加了药材。可老百姓不管这些,都说那是窦大王显灵,窦王庙的香火更旺了。

清朝的时候,有个外国传教士到河北传教,见老百姓都在拜一个叫窦建德的人,就问是什么神。老百姓告诉他,那是个大仁大义的皇帝,活着的时候爱护百姓,死了以后还保佑大家。传教士听了,把窦建德的故事写进信里寄回欧洲,信里说:“中国有个平民皇帝,他的仁慈让上帝都感动。” 后来欧洲有个作家,还根据窦建德的故事写了本小说,叫《东方的罗宾汉》。

民国初年,有支军阀队伍路过漳南县,想抢老百姓的粮食,刚走到村口,就看见好多老百姓举着窦建德的牌位挡在路中间,说:“窦大王说了,谁抢粮食谁不得好死。” 军阀的头领听说过窦建德的故事,心里有点发怵,竟然真的带着队伍走了。老百姓都说,窦大王虽然死了一千多年,还在护着他们呢。

新中国成立后,窦王庙被改成了学校,孩子们在里面读书写字,老师给他们讲窦建德的故事,说他是个爱护百姓的好领袖。有个孩子问老师:“窦大王真的能变成神仙吗?” 老师笑着说:“窦大王的精神就是神仙,那种爱护百姓、讲究仁义的精神,永远都活着。”

如今,漳南县还有窦建德的墓,每年都有好多人去参观。墓前的石碑上刻着 “夏王窦建德之墓”,旁边有块新立的牌子,上面写着:“窦建德(573—62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以仁义着称,深受百姓爱戴。” 来参观的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他们站在墓前,听着导游讲窦建德的故事,阳光照在墓碑上,暖洋洋的,像是窦建德在对着大家笑。

有个老人在墓前放下一个刚出锅的窝头,那是他自己蒸的,冒着热气。他对着墓碑说:“窦大王,今年的麦子收成好,您尝尝。” 风吹过麦田,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有人在说:“好,好,大家过得好,我就高兴。” 远处的孩子们在麦田里奔跑,笑声像银铃一样,飘向远方,飘向那些关于窦建德的、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