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兰抛出这个问题,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并不需要回答,便自己给出了答案:“只因她心知肚明,昌哥儿并非侯爷血脉!她怕真正的滴血认亲会暴露真相,所以才会行此险招,企图用假象蒙混过关,一举坐实昌哥儿的‘身份’!此等行为,恰恰证明了她做贼心虚!若她心中无鬼,坦荡光明,又何须多此一举,冒险在水中加盐?”
这一反问,如同重锤,狠狠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是啊,如果昌哥儿真是顾廷烨的儿子,曼娘何必多此一举?她这看似聪明的“确保万无一失”的举动,恰恰成了她最大的破绽!这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反证!
明兰将这三条线索——邻舍回忆的时间线疑点、稳婆证实无生产只有抱婴的证词、以及今日企图用假滴血认亲蒙混过关的行为——串联起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严密得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
“邻舍证言,指向‘生产’本身存疑;稳婆证词,直接揭穿‘抱养’而非‘亲生’;今日之举,则暴露其‘深知非亲生故而心虚作假’的本质。”明兰总结道,声音清越而冰冷,“三条线索,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印证,共同指向同一个真相——昌哥儿,并非曼娘子亲生,更非侯爷骨肉!而是曼娘不知从何处抱养而来,精心策划多年,企图鱼目混珠,谋取侯府富贵的一场惊天骗局!”
厅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缜密无比的分析震慑住了。原本可能还存在的一丝疑虑,在这严密的逻辑面前,被彻底粉碎。就连原本或许还想替曼娘转圜一二、觉得处置过于严厉的人,此刻也彻底闭上了嘴。
事实清晰,逻辑分明。
曼娘的罪行,已不是简单的内宅争斗,而是胆大包天、处心积虑地混淆侯府血脉,其心可诛,其罪当诛!
顾廷烨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的杀意与决绝。他看向明兰的目光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感激,有震撼,更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冰冷。
他转向几位族老,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叔公们,如今,可还有疑问?”
几位族老相视一眼,齐齐摇头,最年长那位沉痛道:“证据确凿,逻辑严密,再无置疑之处。此毒妇……万死难赎其罪!”
图穷匕见之后,是逻辑的终局。
曼娘精心构筑了多年的堡垒,在明兰这抽丝剥茧、无懈可击的推理面前,轰然倒塌,只剩下一地狼藉和无可辩驳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