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青芜、声衡逐一梳理这些反馈,将合理建议融入条款草案。林夏则针对技术细节进行完善:比如明确不同类型声能设备的能量注入安全阈值,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暴走;规定脉能追踪器的强制校验周期,确保设备数据真实有效;补充“声技伦理宣誓制度”,所有从事声能技术研发与核心使用的修士,需定期宣誓恪守公约,违背誓言者将被取消相关资质。
十余日后,《和声公约》修订草案初步成型。新增的“界外脉护”板块共五条,涵盖开采原则、保护区划定、采补结合要求、双轨监测机制、违规处罚标准等内容;“声技伦理”板块共六条,明确声能技术的使用边界、研发审核流程、传承备案规范、评审委员会职责等条款,原版公约的部分条款也进行了相应调整,确保整体逻辑连贯、权责清晰。
草案通过和声连界网公示后,四界修士展开了为期七日的讨论。期间,有修士提出“部分界外区域的脉晶再生周期尚不明确,开采限额难以界定”,林夏随即联合星脉界的科研修士,整理出已探明界外脉晶的再生数据与生态影响评估报告,补充进草案附件,明确“未探明区域暂按最低限额执行,待监测数据完善后再行动态调整”;还有修士担忧“评审委员会的决策效率”,三人经商议后补充“常规审核需在三日内给出明确意见,紧急情况可启动临时评审通道,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决策”,既保证审核的严谨性,又兼顾实际操作效率。
公示期结束后,修订工作进入最终定稿阶段。议事厅内,沈砚、青芜、声衡逐字逐句审阅草案,林夏在旁协助核对细节、补充技术参数。
“‘界外脉护’第三条,需补充‘脉能追踪器数据造假、擅自损毁者,视同滥采脉资,按中度违规加重处理’,增强条款的威慑力。”沈砚指尖划过光幕,补充具体处罚细则。
青芜则关注措辞的精准性:“‘声技伦理’第一条,将‘禁止滥用声能技术’修改为‘禁止利用声能技术实施危害四界安全、破坏生态平衡、侵害修士合法权益、勾结暗脉残余等行为’,明确列出违规行为的核心类型,避免模糊解读。”
声衡对技术监管细节进行把关:“附件中需补充所有声能核心技术的备案清单与设备编码规则,明确未经授权私自复制、传播核心技术者,与违规使用技术同罪,确保技术管控无死角。”
林夏根据三人的意见逐一修改草案,确保每一条款都兼具原则性与实操性,既能够约束修士行为,又不会过度限制正常的探索与研发活动。
最终定稿的《和声公约》共二十二条,分为“总则”“四界内规范”“界外脉护”“声技伦理”“违规处罚”“附则”六个部分。其中“界外脉护”明确了“无设备不外出、无备案不开采、无采补不离开”的铁律;“声技伦理”建立了“研发审核、传承备案、全程追溯、终身追责”的全链条监管体系;违规处罚部分则根据行为性质与危害程度,设置了梯度分明的处罚措施,确保条款的严肃性与可执行性。
公约通过和声连界网正式颁布,四界修士纷纷响应。凡界的巡查队第一时间组织全员学习,更换新型脉能追踪器;青蘅界的炼器修士主动回收已改造的声能攻击器具,严格按照公约规范开展创作;光声界的宗门将“声技伦理宣誓”纳入弟子入门必修课程;星脉界的科研修士提交了首批声能技术伦理评估报告,主动接受联盟监管。各地修士都清楚,这份公约是守护四界平衡的“安全阀”,也是让和声之道行稳致远的保障。
联盟总部随即启动公约执行配套工作:声衡派遣技术弟子分赴四界及界外据点,布设脉气监测节点,批量投放脉源恢复晶与脉能追踪器;声技伦理评审委员会正式成立,各地修士代表陆续到任,开始受理技术审核与违规举报;林夏则牵头整理了《公约实操指南》,结合一线案例解读条款细节,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图文手册,通过和声连界网传遍四界,方便修士们快速理解与执行。
半月后,界外三号巡查据点传来反馈:一名修士试图超额采集脉晶,并篡改脉能追踪器数据,被监测系统实时捕获,经评审委员会核实后,按公约规定没收其采集的脉晶与违规设备,限制界外活动权限三年,相关处理结果公开通报后,起到了极强的警示作用;此前因滥采导致脉气失衡的区域,在植入脉源恢复晶后,脉气浓度已稳步回升,局部能量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声脉带的联盟总部内,沈砚、青芜、声衡看着光幕上的执行数据,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光幕旁,林夏捧着修订后的《和声公约》副本,心中满是感慨:这份公约的诞生,凝聚着四界修士的共同期许,也标志着四界的治理从“能量共享”向“规则共建”迈出了关键一步。
青芜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这份公约,是四界修士共同的行为准则,更是‘和声’理念的具象化。有了规则的守护,能量的平衡、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惠及万源,而非成为新的隐患。”
沈砚语气坚定:“公约的修订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随着四界探索的深入,未来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我们需建立公约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优化完善。但只要四界修士坚守‘和声’初心,恪守公约规范,万源的长治久安便有了最坚实的保障。”
此时,核心晶与光声古晶的共鸣之光愈发柔和,顺着和声连界网传遍四界,仿佛在为这份承载着平衡与希望的公约加持。《和声公约》的修订,不仅填补了界外活动与声能技术使用的规范空白,更将“和声”理念从能量、文化层面延伸到制度层面,让四界修士在共同的规则下,携手守护家园。
界外的巡查据点,修士们按公约规范开采、合理使用声能技术,异声能生物与修士的相处逐渐趋于平和;四界各地的声能技术研发有序推进,新的便民、利民设备不断涌现,却再也没有出现滥用技术、破坏生态的情况;和声文化馆内,修订后的《和声公约》副本被郑重陈列,与创世纹颂的脉石、声脉稳定器的初代原型相邻,成为四界修士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精神象征。
万源大地,能量均衡,文化相融,制度完备。暗脉残余势力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四界修士的心愈发凝聚。这份修订后的《和声公约》,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将四界紧密相连,也为即将到来的最终决战,筑牢了制度与人心的双重防线。而“和声”之道,也在能量、文化、制度的三重保障下,真正成为万源永续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