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天织声脉 > 第292章 公约修订

第292章 公约修订(1 / 2)

四界和声文化节落幕未久,和声文化馆的展品前仍不时有修士驻足,跨界交流的热潮席卷万源,声能调配与声脉稳定器的普及让修士们实力稳步提升,界外巡查据点也因稳定的能量供应愈发稳固。但联盟总部的议事厅内,沈砚指尖划过光幕上的界外巡查报告,眉头却悄然蹙起。

“诸位请看,”他将光幕转向众人,上面清晰呈现着几组数据与案例,“界外混沌区的暗脉残余虽已收敛,但近期出现了新的问题。部分修士为快速提升修为,在界外滥采野生脉晶,甚至私自抽取能量裂隙的脉气,导致局部脉气失衡,引发小规模能量乱流;还有修士将声脉稳定器改造为攻击器具,借助光声能控技的结界特性,捕杀异声能生物时过度破坏周边环境,甚至波及其他巡查修士的安全。”

声衡面色凝重地补充:“声能技术的普及是把双刃剑。之前的《和声公约》主要围绕四界内部的能量分配与修士行为规范制定,并未涉及界外脉资源保护与声能技术的使用边界。如今跨界活动日益频繁,界外探索范围不断扩大,这些空白必须填补,否则能量失衡的隐患会持续扩大,甚至可能重蹈暗脉作乱的覆辙。”

青芜怀中的和声花轻轻颤动,花瓣上的白芒微微黯淡:“和声之道,贵在平衡。滥采脉资、滥用声技,既是对界外生态的破坏,也是对‘和声’理念的背离。修订《和声公约》,增补‘界外脉护’与‘声技伦理’相关条款,已是刻不容缓。这不仅是约束修士行为,更是守护万源的长远根基,让能量共享、技术共进的成果真正惠及四界。”

联议会一致同意启动公约修订工作,明确由沈砚、青芜、声衡牵头定稿,同时面向四界征集意见,尤其邀请有界外巡查经验、参与过声能技术研发的修士提供实操建议。消息传开后,林夏第一时间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意见书。她不仅深度参与过声脉稳定器的研发,更曾多次跟随巡查队前往界外据点执行任务,亲眼目睹过滥采脉晶对界外生态的破坏,也深知声能技术若脱离规范,可能引发的连锁风险,这些一线经历让她的意见更具实操性。

三日后,修订工作正式启动。联盟总部的议事厅内,光幕上投射着原版《和声公约》的条文,沈砚、青芜、声衡围坐案前,林夏手持意见书,侍立一旁准备补充说明。

“原版公约共十二条,核心围绕四界能量共享、修士互助、禁止内斗等内容。”声衡指尖轻点光幕,将公约条文逐条展开,“此次修订,需新增‘界外脉护’与‘声技伦理’两大板块,既要明确禁止性条款,更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与监管机制,让修士们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避免模糊表述留下执行漏洞。”

青芜率先提出“界外脉护”的核心原则:“界外混沌区的脉资源虽未被完全开发,但维系着特殊的生态平衡,是抵御暗脉残余与异声能扩散的天然屏障。条款需明确‘适度开采、循环利用、生态优先’的原则,禁止无节制采集野生脉晶、抽取能量裂隙脉气,同时划定禁止开采的核心保护区,比如能量裂隙密集的‘脉源禁地’与异声能生物的迁徙廊道,这些区域一旦受损,恢复周期可能长达千年。”

沈砚点头附和:“还需建立‘双轨监测’机制。一方面依托和声连界网,在已探索的界外区域布设高密度脉气监测节点,实时监控脉气浓度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波动自动预警;另一方面要求所有进入界外开展采集、巡查活动的修士,必须佩戴联盟统一配发的‘脉能追踪器’,记录其活动轨迹、能量采集量与设备使用情况,返回后需提交详细报告,由专门的审核小组核实是否合规。”

林夏适时递上意见书:“我在界外巡查时发现,部分野生脉晶与周边地脉深度相连,盲目开采会导致地脉断裂,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能量紊乱。建议在条款中明确‘采补结合’的硬性要求,修士开采脉晶后,需在原地植入联盟特制的‘脉源恢复晶’,且植入过程需通过追踪器实时上传影像资料,确保执行到位;对于能量裂隙,严禁直接裸露抽取,仅可通过联盟认证的专用导流导管少量引流,引流总量不得超过裂隙自然生成量的三成,导管流量数据需实时同步至联盟总部监测系统,杜绝超额采集。”

她补充道:“部分界外区域地形复杂,监测信号可能出现衰减,建议在条款中加入‘巡查小队互助监督’机制,要求进入界外的修士至少三人组队,相互记录采集行为,返回后交叉验证报告,避免单人违规操作。”

声衡眼中闪过赞许之色:“采补结合与互助监督的思路,既兼顾了修士的合理需求,又强化了监管力度,甚好。我会安排技术弟子尽快完善脉源恢复晶与脉能追踪器的量产方案,将其纳入‘界外脉护’条款的强制配套措施,做到‘无设备不允许进入界外、无组队不允许开展采集’。”

初步敲定“界外脉护”的核心框架后,众人转而讨论“声技伦理”板块。这一部分直指声能技术的使用边界,既要避免技术滥用,又不能过度限制修士的创新与自保需求,尺度的把握尤为关键。

“声能技术的核心是‘助益’而非‘破坏’,从声能调配站到声脉稳定器,所有技术研发的初衷都是为了平衡能量、稳定脉气、辅助修炼。”青芜轻声说道,“因此‘声技伦理’必须明确底线:禁止将声能技术用于危害四界安全、破坏生态平衡、侵害他人权益等行为,同时严格规范声能设备的改造与传播,避免核心技术流入心术不正者手中。”

沈砚补充道:“具体而言,需明确三项核心禁令:一是禁止改造声脉稳定器、声能转换晶等公共设备作为攻击或控制类器具;二是禁止未经联盟审核,私自研发涉及大规模能量操控、异声能驯化的高风险声能技术;三是禁止向未获得联盟认证的修士传授光声能控技、地脉传导术等核心声技,防止技术滥用引发连锁风险。”

林夏结合研发与实操经验补充:“声能技术的伦理边界,需清晰区分‘自保’与‘滥用’,并设置明确的判定标准。比如巡查修士遭遇异声能生物攻击时,可使用声能结界自卫,但不得追击至其栖息地大规模捕杀,且自卫过程中能量使用量需在追踪器中留下完整记录,超出合理范围需向审核小组作出书面说明;研发新型声能设备时,需提前向联盟提交完整的技术方案、伦理评估报告与潜在风险预案,由专门成立的‘声技伦理评审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实验,且实验过程需有联盟监督员在场记录,确保全程合规。”

她强调:“声能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应遵循‘透明化、可追溯’原则。所有核心声能设备需统一编码,记录生产者、使用者信息,设备流转需及时备案;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数据需定期上传联盟数据库,便于后续追溯核查,避免私下开展高风险实验。”

声衡对此表示认同:“评审委员会的设立势在必行,成员应包含四界技术专家、资深巡查修士与生态学者,确保决策的全面性与公正性。同时需明确违规处罚梯度:轻度违规者,予以警告并没收违规设备;中度违规者,限制界外活动权限三年,禁止参与任何声能技术研发项目;重度违规者,如利用声能技术勾结暗脉、破坏核心保护区生态,直接废除修为,流放界外禁地,以儆效尤。”

讨论过程中,四界修士的反馈也陆续通过和声连界网汇总而来。凡界的巡查修士建议加入“界外采集限额制度”,根据修士修为等级与任务需求,设定差异化的脉晶采集上限;青蘅界的墨尘长老提议将“岩声刻技艺的使用规范”纳入声技伦理,禁止在界外珍稀岩石上雕刻可能干扰地脉流动的纹路;光声界的灵汐仙子则建议补充“声能技术传承备案制度”,所有传授者需记录学习者身份信息与学习内容,一旦学习者出现违规,传授者需承担连带责任,确保技术传承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