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如今成了庙里的“庙祝”,虽无正式名分,但人人敬重。她精神矍铄,每日接待香客,讲述城隍爷恩德,言语朴实却充满力量。张全福等一众最早的信徒,也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引导香客,将庙宇打理得井井有条。
庙宇上空,那信仰光晕已浓郁得如同实质,金光灿灿,日夜不熄,凡有一定灵性者皆可模糊感应,知其地有真神。
这股庞大而稳定的愿力洪流,成为张润施展种种神迹、维持阴司运转的坚实后盾。
这一日,张润的神识扫过全县,注意到一件小事。
青林镇下属的一个小村落,几名顽童在河边玩耍,不慎溺水。虽被路人救起,却皆已昏迷不醒,气息微弱。村中郎中也束手无策,家人哭天抢地,围在城隍庙外苦苦哀求。
张润心念微动。此事不大,却正可用以试验一想法。
他并未直接以神力救醒孩童,而是分出一缕细微神念,混合着纯净的生机之力,隔空注入庙前香炉中那堆积如山的香灰之中。
同时,一道清晰的神谕落入王婆心中。
王婆正安抚着痛哭的村民,忽地心有所感,她走到香炉前,抓取了一把尚带余温的香灰,用黄纸包好,递给那村民,语气笃定道:“莫慌,将此香灰带回,化入清水中,喂与孩儿们服下,诚心念诵城隍爷宝号,当有奇效。”
村民将信将疑,却也无计可施,急忙照办。
说也神奇,那香灰水灌下不久,几名孩童便相继咳出河水,悠悠转醒,除了些许虚弱,竟无大碍!
消息传开,顿时轰动!
“城隍庙的香灰能治病!”
“是神药!是城隍爷赐下的神药!”
自此,城隍庙的香灰成了信徒眼中的圣物,虽张润此后并未再轻易赋予其神效,但信仰因此愈发坚定。
【创新性运用信仰载体(香灰),成功解决小事,大幅提升信仰虔诚度与传播性。】
【‘灵验’名声远扬,吸引更多外围信徒。】
经此一系列有条不紊、惠及四方的神恩广布,抚平府,尤其是青林县的信仰根基,已被打造得坚如磐石。百姓对城隍爷的信奉,已从最初的惊奇、祈求,转变为发自内心的拥戴与依赖。
神恩如雨,润物无声,却已深深浸透这片土地。
张润感受着那几乎化为实质的信仰之力,以及府域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是时候,将目光正式投向那抚平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府城了。
那里的水,远比青林县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