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政通人和百业兴(1 / 2)

第十章:政通人和百业兴

周县令那夜从城隍庙归来,如同换了个人。昔日眉宇间的忧思与迟疑被一种雷厉风行的锐气取代。天刚蒙蒙亮,县衙三班六房的主事胥吏便被紧急召至二堂。

众人心下惴惴,不知这位近日因“四小时工作制”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县尊大人又要有什么惊人之举。然而,当周文渊将那份连夜草拟、墨迹未干的《青林县鼓励工坊增效、保障乡民休憩试行条例》掷于案上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条例细致缜密,远超想象。不仅明确肯定了“四小时工作制”的合法性,更配套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措施:设立“勤效奖”,对工坊、村集体在四小时内完成乃至超额完成既定任务的,给予赋税减免或钱粮奖励;组建由老成胥吏与乡老共同组成的“巡值队”,明察暗访,严防怠工耍滑、欺上瞒下之举;甚至还将下午的“休憩时光”纳入规划,鼓励各村镇组织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县衙酌情补贴锣鼓、球类、书籍等物…

这不是纵容懒散,这是…一套全新的、鼓励高效、奖勤罚懒、关注民生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都看清楚了?”周文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非悖逆祖制,实乃‘圣天子垂拱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之新解!民生疲敝则赋税不兴,民心怨怼则社稷不稳!如今有良法善策,能令百姓心甘情愿、高效劳作,午后有余力休养生息、敦亲睦邻,岂非古今未有之善政?”

他目光扫过堂下诸人,凡与之对视者,皆感一股莫名的压力,仿佛内心那点小九九都被看穿:“本官意在全县推行,尔等需尽心竭力,将此条例落到实处!办得好的,自有奖赏!阳奉阴违、从中作梗的…哼,莫怪本官不留情面!”

【镇域神谕(目标:县衙胥吏)微弱影响:强化对县令权威的敬畏,模糊关联新政与自身利益。】

众胥吏虽仍有疑虑,但见县令意志如此坚决,条例本身又似乎无懈可击,加之那冥冥中一丝“跟着干有好处”的念头驱使,纷纷躬身领命:“谨遵县令大人令!”

县衙这台沉寂已久的机器,一旦有了明确指令且与主官意志高度统一,运转效率顿时惊人。告示迅速张贴至全县每一个村落,胥吏、差役奔走解说,巡值队当日便组建起来,下乡巡查。

新政有了官府的背书和细化管理,最后一点潜在的混乱也被扼杀在萌芽中。百姓的欢呼真正变成了踏实干的动力。谁不想半天干完活,下午轻松自在还有可能得奖赏?偷奸耍滑?左右乡邻都看着,巡查队不时下来,奖赏实实在在,谁还愿触这霉头?

青林县的气氛,为之一新。

田间地头,往日里拖沓磨洋工的现象不见了,人人埋头苦干,力求在晌午前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分配的任务。村办工坊里,机杼声、敲打声比以往更加紧凑密集。效率,真的在提升。

而当日头偏西,袅袅炊烟过后,各个村落便真正成了欢乐的海洋。锣鼓家伙被敲得震天响,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引来阵阵喝彩,说书人面前围坐的听众越来越多,甚至有些读书人自发组织起来,在祠堂里教娃娃们认字念诗…

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凝聚力,在青林县的土地上滋生、蔓延。家庭和睦了,邻里纠纷少了,偷鸡摸狗的案件报案数骤降。百姓脸上多了笑容,眼里有了光。

这一切的变化,都转化为更为磅礴、坚定、温暖的信仰之力,跨越虚空,源源不断汇入城隍庙。那愿力不再仅仅是祈求,更多的是感激、是拥护、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坐庙中的张润,感受最为明显。神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沉淀。那新开的阴司雏形,在这股蕴含着“秩序”、“安乐”、“生机”的阳世愿力滋养下,竟也稳固了不少,清光范围微微扩大,维持所需的神力进一步降低。

更奇妙的是,他感觉到自身的神职权柄,似乎与这片土地上欣欣向荣的“生”之气运结合得更加紧密了。神光流转之间,对全县的掌控愈发得心应手。

【政通人和,百业初兴。信仰质量显着提升,神力转化效率提高。】 【阴司得阳世安乐愿力滋养,秩序加固。】 【神位‘青林县城隍’得到巩固,与地域契合度提升。】

这一日,张润心念微动,尝试调动神力,施展那“气象微调”之权。他并未追求呼风唤雨,只是将目标定在青林镇周边一片近日略显干旱的坡地上空。